第126章難上加難第126章難上加難→、、、、、、、、、、、、、、、、、、、、、、、、、
“張愛卿,朕知道這并非易事,你且詳細說說遇到了哪些困難。”
他的聲音盡量顯得溫和,張時已經是目前最得力的助手了,萬萬不能再打擊他的自信心。
張時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緩緩說道:“陛下,如今最大的難題便是對這青霉素的認知太過淺薄。我們連最基本的觀察工具都沒有,無法知曉那青霉菌究竟是如何生長,又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培養青霉菌時,臣嘗試了各種方法,用發霉的面包、水果,可青霉菌的生長始終不穩定,時好時壞。”
“而在提取青霉素時,更是難上加難,沒有合適的工具和方法,根本無法從那復雜的混合物中分離出純凈的青霉素。”
張時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和無助,每一個難題都像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橫亙在他的面前。
劉據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說道:“朕明白,張愛卿,你不必過于自責,朕會全力支持你的研究,務必盡快攻克這一難題。”
隨即劉據起身,又道:“帶朕去你的實驗室看看吧。”
張時領命后,心下誠惶誠恐,便引領著劉據前往太醫署內那略顯雜亂的實驗室。
劉據剛踏入實驗室,一股混雜著草藥味和不知名氣息撲面而來。
屋內光線昏暗,幾扇狹小的窗戶透進的陽光,被層層疊疊的實驗器具和堆積如山的書籍、記錄竹簡分割得支離破碎。
角落里,幾位太醫正圍在一張破舊的桌臺前忙碌,他們或專注地攪拌著陶罐里的液體,或仔細地記錄著什么,神色凝重而專注。
見天子駕到,太醫們紛紛跪地行禮,動作中帶著幾分慌亂。
劉據微微抬手示意眾人起身,目光緩緩掃過整個實驗室。
只見墻壁上掛滿了各種奇怪的草圖,地上擺放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瓶瓶罐罐,有的里面裝著渾濁的液體,有的則盛著已經發霉的食物,不少罐子表面還殘留著干涸的污漬。
一位年輕太醫,手中還緊緊握著一根簡陋的攪拌棒,他的眼神中滿是無助與惶恐,不敢直視劉據的眼睛,只能悄悄低下頭。
他在心里不斷自責:“我等如此無能,讓陛下失望了,南方戰事緊急,可我們卻毫無進展,該如何是好?”
另一位年長些的老太醫,微微顫抖著雙手,聲音帶著一絲哽咽說道:“陛下,我等無能,至今未能攻克青霉素的難題,耽誤了南方大開發的進度,實在罪該萬死。”
他們的心中滿是愧疚,覺得自己辜負了天子的信任,更耽誤了國家大事。
劉據神色溫和,緩緩說道:“諸位不必如此自責,這等難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朕深知你們的努力與付出,南方大開發的事,朕也明白并非你們有意拖延。”
劉據一邊說著,一邊在心里暗自思索:“這些太醫們確實盡力了,只是這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或許還需調整。”
但他畢竟也不是專業的醫生,只是曾經看網文的時候,略微了解過青霉素被發現的粗淺記錄。
如今真正著手去做了,才發現其中的難度,應該說是天塹,實在是難以逾越。
但青霉素的研制迫在眉睫,無論如何也要肝出來才行。
說著,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擺放著培養青霉菌的地方,俯下身,仔細觀察著那些時好時壞的霉菌樣本,眉頭微微皺起。
他心里想著:“這青霉菌生長不穩定,必定是培養的環境或者材料有問題。”
接著,劉據又來到提取青霉素的實驗區域,這里擺放著各種試圖用來分離青霉素的簡陋裝置,他輕輕拿起一個石制的研磨器具,端詳片刻后,詢問張時道:
“張愛卿,你們在提取時,可有嘗試過不同的溫度和時間控制?”
劉據心想:“也許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因素,會對提取的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張時心中一動,他從未想過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問題,一時竟有些語塞。
他暗自懊悔:“為何自己沒有想到這些細節呢?陛下果然英明,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劉據又看向那些混合著各種材料的容器,說道:“這混合物成分復雜,或許在分離之前,應當先對各種材料進行更細致的分類和提純,如此或許能降低分離的難度。”
太醫們紛紛圍攏過來,認真聆聽著劉據的每一句話,眼中漸漸燃起希望的光芒。
劉據檢查完每一個環節后,再次看向眾人,目光堅定且充滿鼓勵道:“輪論專業性,朕不如你們,只是之前看了一些游方術士的書籍,記載過類似的辦法你,諸位愛卿可以嘗試一下。”
“大家務必繼續努力,朕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攻克這青霉素的難題,為南方戰事和大開發掃除障礙。”
太醫們聽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劉據剛剛提出的辦法,也確實是可行之道。
在劉據離開后,太醫們迅速行動起來。
他們按照劉據的建議,先對培養青霉菌的各種材料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和提純。
第126章難上加難第126章難上加難→、、、、、、、、、、、、、、、、、、、、、、、、、
張時親自帶領著眾人,將發霉的面包、水果等一一仔細甄別,去除雜質,將純凈的部分重新調配成培養基。
在溫度控制上,他們在實驗室里設置了多個簡易的火爐和水盆,通過增減炭火和調節水盆的位置,來嘗試不同的溫度環境。
年輕的太醫負責記錄每一次溫度變化和青霉菌生長狀態的對應情況,他整日守在培養皿旁,眼睛緊緊盯著那些細微的變化,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
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他們終于看到了一些突破性進展。
青霉菌的生長變得比以往更加規律,菌落的形態也更加穩定,不再像之前那樣時好時壞。
提取青霉素時,按照新的方法,雜質明顯減少,分離出的青霉素純度有了顯著提高。
太醫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們仿佛看到了成功就在不遠處招手。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他們準備進一步擴大實驗規模,將分離出的青霉素制成可供使用的藥劑時,新的難題出現了。
他們發現,現有的盛放青霉素的容器密封性太差,在保存過程中,青霉素很容易與空氣接觸而變質。而且,在將青霉素從溶液中進一步濃縮提取時,缺少一種能夠耐高溫且不會與青霉素發生反應的器材。
張時看著眼前的困境,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無奈。
他和太醫們翻遍了整個實驗室,甚至找來了各種形狀和材質的容器進行試驗,但都無法滿足要求。
張時嘆了口氣,說道:“這可如何是好,眼看就要成功了,卻被這關鍵的材料和器材給難住了。”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都沒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