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第133章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史良娣在茶席前緩緩坐下,腰背挺直,坐姿端莊,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
她伸出白皙纖細的手指,輕輕拿起桌上的茶罐,動作輕柔得仿佛手中捧著的是稀世珍寶。
她微微傾身,將茶葉緩緩倒入茶則,那茶葉在她的指尖下,宛如靈動的精靈。
劉據的內心也跟著不斷地起伏。
旁邊傳來衛子夫的贊嘆和眾人的羨慕之聲。
史良娣輕啟朱唇,聲音溫柔而舒緩,如同春日里的潺潺溪流道:“這茶葉,是今年春日清晨,在云霧繚繞的山間,由采茶女精心采摘而來,帶著山間最純凈的氣息。”
接著,她提起銅壺,將煮沸的水高高沖下,水柱如銀線般精準地落入茶壺,濺起細密的水花。
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嘴角始終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陽,溫暖而治愈。
在等待茶葉浸潤的間隙,她輕輕轉動手腕,將茶具一一擺放整齊,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片刻后,史良娣輕輕提起茶壺,將茶湯緩緩倒入杯中。
茶湯色澤金黃透亮,香氣撲鼻而來,彌漫在整個選妃現場。
她端起一杯茶,起身,邁著輕盈的步伐,先走到衛子夫面前,微微屈膝行禮,聲音溫柔地說道:“皇太后,請品茶。”
她的語氣中帶著恰到好處的尊敬與謙遜,讓人如沐春風。
隨后,她又走向劉據,同樣獻上一杯茶。在遞茶的瞬間,她微微抬起頭,目光與劉據交匯,眼中滿是溫柔與羞澀,臉頰微微泛起紅暈,恰似春日里初綻的桃花。
她輕聲說道:“陛下,請品嘗民女的手藝。”那聲音輕柔得如春日里的微風,輕輕拂過劉據對的內心。
史良娣的茶藝表演,沒有華麗的技巧,卻憑借著她優雅的動作、溫柔的聲線,以及對每一個細節的用心,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浸在這份寧靜與美好之中,仿佛時間都為她靜止。
隨著她的演繹結束,現場傳來了歡呼聲。
衛子夫不斷地點頭,看著一旁的劉據,問道:“據,如何?”
劉據微微一怔,便道:“一切由母后做主。”
衛子夫則是莞爾一笑,吩咐道:“且去候著,下一位。”
輪到李嫣了。
李嫣深吸一口氣,平穩住內心的些許緊張,身姿挺拔,步履從容地走上前。
她的眼神明亮而堅定,沒有絲毫的慌亂與怯意,那股見過大場面的沉穩勁兒,在這莊重的選妃現場展露無遺。
來到衛子夫與劉據面前,她微微欠身,姿態優雅又不失端莊。
李嫣稍稍整理情緒,摘下面紗,說道:“民女李嫣……”
而她的話音剛落,圍觀的群眾便傳出驚呼來。
顯然很多人認得她是誰。
衛子夫笑而不語的看著劉據。
此時的劉據剛剛還處在遇見史良娣的驚訝之中,但是聽到李嫣名字的那一刻,險些驚呼出聲。
李嫣竟然拿來參加選妃了?
這多少也有些離譜了啊!
如果說劉據對李嫣的美貌不動心那是假的,當然對方的才華他也是非常欣賞。
但礙于前世的記憶,畢竟李嫣可是上一世漢武帝的李夫人。
在歷史書上都是赫赫有名。
雖然因為他這個穿越者的蝴蝶效應,漢武帝如今遠在中亞,李嫣也成為了大漢知名的女性代表。
創建報紙,組織群眾賑災,繪制黃河紡織機的圖紙,等等功勞,可謂巾幗不讓須眉,把很多男性也比了下去。
劉據非常欣賞她的才華、人品和工作能力。
但劉據無論如何也沒有對她有過男女私情。
不想這次,李嫣竟然自己參加選妃。
她沒跟劉細君說,更是沒跟劉據提起。
而再回想兩人的過往……
劉據怔怔的看著下面的李嫣,此時對方也正眼眸生情的看著他。
忽然間。
劉據內心中的某一處柔軟,被觸動了。
其實他早該知道李嫣的想法,只是忙于政事,忽略了。
此刻的李嫣,收回看向劉據的目光,款款道:‘’陛下,皇太后,臣有一技,想為二位展示。”
參加選妃的女子中,自稱為“臣”的,也只有她了!
她也有資格!
李嫣說罷,她示意一旁的宮女呈上早已準備好的畫具。
只見她熟練地展開宣紙,輕輕研磨,動作行云流水。
李嫣抬眸,目光在衛子夫與劉據身上來回流轉,捕捉著每一個細微的神情與姿態。
下筆時,她運筆如飛,卻又不失細膩,線條流暢而富有韻律。
不過片刻,宣紙上便漸漸浮現出衛子夫的輪廓,眉眼間的溫婉、神色里的端莊,被她勾勒得栩栩如生。
隨后,她又添上幾筆,劉據的形象也躍然紙上,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睿智與威嚴。
李嫣擱下畫筆,雙手捧起畫作,呈到衛子夫與劉據面前道:“臣不才,以畫寄情,望陛下與皇太后莫要嫌棄。”
這幅畫不僅形似,更將二人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足見她在繪畫上的深厚造詣。
第133章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第133章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最后,李嫣鄭重地說道:“臣愿以自己的所學,為大漢的繁榮昌盛,為陛下的宏圖大業,盡一份綿薄之力。不論在何種位置,民女都會全力以赴,不負陛下與皇太后的期望。”
“臣仰慕天子已久,望得償所愿。”
她的話語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透露著她強烈的上進心和出色的工作能力。
還有對劉據的一往情深。
衛子夫不斷的贊嘆,拉住李嫣的手,溫柔的說道:“嫣兒,朕知道你雖并無驚艷絕倫的歌舞才藝,無法以曼妙舞姿和婉轉歌喉博君一笑。”
接著衛子夫微微停頓,眼神中閃爍著光芒,道:“但你在傳媒工作的日子里,日夜鉆研,一心致力于傳播知識。教化民眾,提高女性的自主意識和地位,可謂功不可沒。”
“是你讓大漢女子知道自己不應被局限于閨閣之中,讓更多女子的聲音被聽見,讓她們能知曉天下事,擁有追求夢想的勇氣。”
談及李嫣研究紡織機時,衛子夫更是動情的說道:“你看到百姓們為了生計辛苦勞作,配合天子研制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紡織機,讓大漢子民有衣可穿,可謂巾幗不讓須眉。”
衛子夫看向劉據,道:“如果連這樣的女子,都得不到天子的賞識,又有誰可以呢?”
她的一番話,頓時得到了圍觀群眾的贊同,紛紛叫好。
李嫣更是激動的泫然欲泣,目光盈盈的看著劉據。
衛子夫輕聲對劉據說道:“這幾位女子都各有千秋,皇帝,你意下如何?”
劉據沉思片刻,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史良娣和李嫣身上。
史良娣帶給他一種熟悉而溫暖的感覺,是上一世緣分的延續;
而李嫣的獨立和才華又讓他深感欽佩。
最終,他緩緩開口:“兒臣覺得,史良娣和李嫣,可入后宮。”
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念出,史良娣的臉頰瞬間變得緋紅,她羞澀地低下頭,心中滿是歡喜與忐忑。
李嫣的眼中則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她強忍著內心的喜悅,微微屈膝行禮,雖然表面上盡量保持鎮定,但內心早已是波瀾壯闊。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多年的堅持終于有了回應。
回想起曾經在大漢女子傳媒擔任主編時,與劉據一次次的相處。
每一次討論工作,劉據專注的神情、獨到的見解,都讓她深深著迷。
那時的她,只能將這份愛慕之情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僅僅是能與劉據并肩工作,對她而言就是莫大的幸福。
而在研究紡織機的那段日子里,每當遇到難題,劉據給予的鼓勵和支持,都成為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她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夠以這樣特殊的身份,走進劉據的生活。
如今,美夢成真,她的心中除了喜悅,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
有那么一刻,李嫣甚至,連兩人孩子的名字就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