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這宣傳得到位才行第160章這宣傳得到位才行→、、、、、、、、、、、、、、、、、、、、、、、、、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
劉據提出讓李延年組建大漢歌舞團的想法后,一時間,群臣就毛了,將劉據堵在臨時搭建的朝堂內,怎么說也想要個說法。
劉據直接就無語了,怎么那些歌舞我自己看不讓,給別人看也不讓啊?
簡直,離譜啊!
張湯此時他神色嚴肅,眉頭緊皺,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李延年此人,之前便因蠱惑陛下而受罰。如今若再讓他組建歌舞團,恐其舊性難改,將那驕奢淫逸的風氣引入宮廷,進而蔓延至民間。我大漢百姓,向來淳樸勤勞,若被這不良風氣浸染,長此以往,勢必影響民心,動搖國之根基。”
魏相也微微躬身,懇切地說道:“陛下圣明,理應以江山社稷為重,以百姓福祉為先。歌舞之事,雖能帶來一時歡愉,但若是過度推崇,容易讓民眾沉迷享樂,忘卻農桑勞作、家國責任。當下陪都建設正緊鑼密鼓,百廢待興,此時組建歌舞團,恐怕會分散百姓精力,不利于大漢的長遠發展。”
徐衛面露憂慮,補充道:“陛下,臣聽聞李延年為組建歌舞團,四處搜羅奇珍異寶,打造華麗服飾,這無疑是一種奢靡之舉。如此行徑,若被百姓知曉,極易引發效仿之風,使我大漢陷入奢靡的泥沼。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金傅拖著尚未痊愈的身體,強撐著起身,行禮后說道:“陛下,臣深知陛下此舉或許是為了鼓舞士氣,豐富百姓生活。但李延年過往的行為,實在難以讓人放心。歌舞團的組建,若不能加以正確引導和嚴格管控,很可能成為滋生不良風氣的溫床。臣懇請陛下重新考量。”
幾位大臣言辭懇切,眼中滿是對大漢未來的擔憂,他們希望劉據能慎重考慮,不要讓歌舞團的組建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而劉據則是擺了擺手,不想跟他們辯解。
“朕意已決,若以后產生不良影響,及時制止吧。朕乏了,都退下吧!”
劉據說完就直接回到了寢殿。
這幾日和史良娣食髓知味,他才懶得管這些大臣怎么想。
而李延年領命后,迅速著手組建大漢歌舞團。
他為了擴大歌舞團的規模,不止用之前的歌女舞女,同時還四處尋覓,從大漢各地的市井街巷、名門府邸中,挑選出技藝精湛的舞者與樂師。
這些舞者身姿婀娜、靈動輕盈,個個身懷絕技;
樂師們則精通各類樂器,能奏響出天籟之音。
李延年獨具匠心,將原本的西域胡姬與本土的才藝之人巧妙融合,精心編排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節目。
很快,大漢歌舞團便前往陪都建設的施工現場,開啟了慰問演出之旅。
施工現場,烈日高懸,炙烤著大地,工人們正頂著酷熱,揮汗如雨地勞作著。
那沉重的勞作聲、工具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充斥在空氣中。
當大漢歌舞團的表演開始,一陣激昂的音樂瞬間穿透嘈雜,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只見樂師們圍坐一處,手中的樂器仿佛有了生命。
西域的胡琴拉出悠揚婉轉又帶著幾分異域風情的旋律,與中原的編鐘、古箏相互呼應,編鐘清脆悅耳,每一聲敲擊都似玉珠落盤;
古箏則以其靈動多變的音色,如潺潺流水般穿梭其中。
舞臺上,舞者們身著絢麗多彩的服飾,輕盈的身姿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
西域胡姬們眼眸深邃,帶著神秘的魅力,她們的舞姿熱情奔放,腰肢如蛇般扭動,裙擺飛揚,鑲嵌的寶石閃爍著耀眼光芒。
本土舞者則展現出典雅柔美的氣質,水袖揮舞間,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舉手投足皆有韻味。她們相互配合,時而整齊劃一,時而錯落有致,靈動的舞步踏出美妙的節奏。
一位年輕的工匠看得目不轉睛,手中的工具不自覺地停了下來,情不自禁地說道:“這舞跳得可真好!咱天天累死累活,看到這般表演,渾身又充滿了勁兒,感覺這陪都能建得更快更好了!”
一旁的老師傅也停下手中活計,點頭稱贊:“是啊,這李延年雖說之前犯了錯,可這組織的歌舞團,還真給咱帶來了不少歡樂,也算是將功贖罪了。”
工人們紛紛圍攏過來,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時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那掌聲如雷貫耳,與音樂聲交織在一起。
隨著大漢歌舞團在施工現場的演出大獲成功,消息很快傳到了周邊的村鎮。
百姓們聽聞后,紛紛好奇不已。
不久后,歌舞團在周邊城鎮進行公開演出,吸引了大量民眾前來觀看。
“聽說那大漢歌舞團可厲害了,各種好看的舞蹈、好聽的曲子,咱可得去瞧瞧。”
不斷有人朝著演出的地點聚集,成了燕京建設和京杭大運河建設現場最亮麗的風景。
饒是大漢傳媒旗下的諸多報紙,也都紛紛參與報道,一時間盛況空前。
之前表示反對的大臣,此時也再也沒有了聲音。
張湯和魏相等人甚至抽空去看了看,并且親自邀請歌舞團去現場演出,以壯聲勢。
第160章這宣傳得到位才行第160章這宣傳得到位才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漢歌舞團的名聲越來越大,其影響力不斷向大漢的各個角落蔓延。
在繁華的都城,街頭巷尾都在談論著歌舞團的精彩表演。
茶館里,說書先生也將大漢歌舞團的事跡編成段子,講給茶客們聽。
許多年輕人受其影響,對樂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拜師學藝,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加入歌舞團。
一些地方官員也意識到歌舞團對文化傳播和民眾凝聚力的積極作用,開始主動邀請歌舞團前往當地演出。
大漢民眾對歌舞團的喜愛之情日益高漲,它不僅成為了人們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在無形中增強了大漢百姓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為大漢的繁榮昌盛增添了一抹獨特的文化色彩。
而提出建設歌舞團想法的劉據,則是看著歌舞團日漸盛隆的報紙,臉上不由得浮現幽怨之色。
那些曾經反對的大臣們也看了表演;
民眾也看了,很多人甚至還跟著互動表演了;
張湯和魏相那幾個老小子的臉都快笑歪了,完全是樂不思蜀;
而他,堂堂天子,大漢江山的主人;
卻不被允許去觀看!
這是什么世道啊這是?
但劉據心中還是欣慰的,既然歌舞團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那么朝廷的思想宣傳工作,便可以進一步推行了。
不管他之前做了多少努力,但是礙于時代的局限性,報紙的局限性,大多數民眾的意識還停滯不前。
如今歌舞團運作初見成果,更加深遠的計劃便可以推行了。
尤其是自公布以來便受阻的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