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燕京見聞第173章燕京見聞→、、、、、、、、、、、、、、、、、、、、、、、、、
霍光踏入燕京,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驚嘆。
與當時初見咸陽時的震驚不已一般。
新建的陪都燕京看,比之長安城和咸陽更加的在恢宏雄偉。
寬闊平坦的大道筆直地向遠方延伸,道路兩旁,高大的樹木郁郁蔥蔥,為行人投下一片片陰涼。
馬車行駛在路面上,平穩順暢,毫無顛簸之感。
道路的排水系統設計精巧,即便前幾日剛下過大雨,此刻路面也不見絲毫積水。
而那新建的建筑,一座座拔地而起,氣勢恢宏。
街上的人們絡繹不絕,吆喝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片繁榮的商業景象。
而燕京的橋梁,造型優美且堅固實用,橫跨在河流之上,連接著城市的各個區域,極大地方便了民眾的出行與物資運輸。
為了了解土地改革措施,霍光特意去田間地頭查看每一塊土地特有的明確標識,然后詢問當地官員土地契約的發放流程。
當地官員詳細地向他介紹了土地分配的標準,如何優先保障無地少地農民的權益,以及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的政策。
同時霍光深入鄉村,看到農民們積極投入到土地耕種中,新蓋的房屋錯落有致,村落里充滿了生機。
回想起自己在京杭大運河主持工作時面臨的拆遷安置難題,霍光心中感慨萬千。
燕京在土地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讓他深受啟發。
結束微服私訪后,霍光才踏入燕京的官衙,剛一進門就看到金傅滿臉笑意地迎了上來。
金傅快步走到霍光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霍大人,久仰大名,陛下經常提起你,一路辛苦了。”
霍光自然也聽過最近聲名鵲起的新貴金傅,當然對方的名字他也不是第一次聽到,只是以前很少打交道。
他更多的是驚訝與金傅能夠逆風翻盤,讓金氏跌入谷底后重回巔峰。
與別人認為金傅因為目光獨具和能力出眾才獲得天子賞識不同,霍光則是堅定的認為,金傅之所能夠再回朝廷報效天子,主要是因為他大公無私和對天子的忠誠。
尤其是最后一點尤為重要。
當今的年輕天子,從來都不看重別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是大漢所有人都覺得能力平平的前將軍李廣,都能被天子封王拜將。
對方憑借的,無非是一身忠勇罷了。
霍光暗自了然,看著金傅,臉上的笑容更甚。
他連忙扶起金傅,回應道:“金大人客氣了,早就聽聞您在燕京的諸多功績,今日一見,果然風采不凡。”
兩人簡單寒暄了幾句,便步入內堂,準備深入交流工作。
剛一坐下,霍光便開門見山地說道:“金大人,此次我來燕京,主要是為了學習土地改革和拆遷安置方面的經驗。我在負責京杭大運河建設時,這拆遷安置工作遇到了大難題,民眾抵觸情緒嚴重,工作推進緩慢,實在令我頭疼不已。”
金傅微微點頭,神色認真地說道:“霍大人,這拆遷安置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在燕京推行土地改革初期,我們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但關鍵在于要讓民眾看到長遠的利益,讓他們明白這是為了他們好。”
霍光若有所思,追問道:“那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呢?”
金傅耐心地解釋道:“首先,我們會安排官員深入到民眾中,詳細講解土地改革的政策,讓他們清楚自己能得到哪些好處。就拿土地分配來說,我們會根據家庭人口、勞動力等因素,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還會給民眾展示未來土地規劃和發展的藍圖,讓他們對未來有信心。在拆遷安置方面,我們會提前建好安置房屋,確保房屋質量過關,周邊配套設施齊全,像集市、學堂、水井等一應俱全,讓民眾搬遷后生活不受影響,甚至能過得更好。”
霍光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又問道:“那遇到那些特別固執,不愿搬遷的民眾,你們是如何處理的呢?”
金傅笑了笑,說道:“對于這些民眾,我們會安排他們中的代表去參觀已經完成安置的區域,讓他們親眼看到新環境的好處。同時,我們也會尊重他們的一些合理訴求,比如保留某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或建筑元素,盡量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這樣一來,大部分民眾都會理解并配合工作。”
霍光聽完,心中豁然開朗,感慨道:“金大人,聽您這么一說,我真是受益匪淺。回去之后,我一定借鑒燕京的經驗,把京杭大運河的拆遷安置工作做好。”
金傅謙遜地說:“霍大人過獎了,大家都是為了大漢的發展,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兩人又就一些細節問題深入探討了許久,直至天色漸暗,才意猶未盡地結束了這次交流。
回到驛所的霍光,則是一邊回味著白天與金傅的一番交流,一邊又想起最近和田千秋的罅隙。
霍光暗自思忖,田千秋在天子尚為太子之時便追隨左右,一路輔佐至今,這份從龍之功深厚無比,天子對他必定信任有加。
而他自己又身為大漢宣威王霍去病的弟弟,實打實的皇親國戚,朝堂上下無人敢輕易與自己抗衡。
如今自己在京杭大運河拆遷安置等事務上與他意見相悖,田千秋一方的人又處處不配合工作,這般情形,在旁人看來,怕是極易被扣上“黨爭”的帽子。
霍光心中一陣發緊,倘若天子真的誤會自己在朝堂上拉幫結派,意圖挑起黨爭,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自己一心為了京杭大運河工程順利推進,為了大漢的長遠發展,可天子日理萬機,能否洞悉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
若天子因田千秋的關系,對自己產生猜忌,不僅自己多年來為大漢兢兢業業所付出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恐怕連京杭大運河這關乎國計民生的浩大工程,也會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
霍光越想越害怕,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濕。
他深諳朝堂局勢錯綜復雜,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如今與田千秋的矛盾已然擺在明面上,該如何化解這一困境,既不讓工程停滯,又能消除天子可能產生的疑慮,霍光一時之間毫無頭緒。
他向來謹小慎微,更是有些戰戰兢兢。
若是兄長霍去病在就好了。
霍光不由得如是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