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回京復職第174章回京復職→、、、、、、、、、、、、、、、、、、、、、、、、、
霍光與金傅漫步在鄉間小道,身旁是剛翻整過、散發著泥土清香的田地。
霍光望著田地里忙碌勞作、滿臉干勁的農戶,不禁開口:
“金大人,此番下鄉,親眼見到這均田制推行后的盛景,實在令人感慨。陛下推行均田制,精準地抓住了民生根本,將土地合理分配,百姓們如今有了自己的產業,勞作熱情空前高漲。”
金傅點頭贊同,眼中滿是欽佩道:“霍大人所言極是,陛下高瞻遠矚,深知土地乃是百姓安居樂業的根基。這均田制不僅讓百姓有了生活保障,更激發了民間的生產力,為大漢的繁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般圣明之舉,實乃我等之福。”
二人繼續前行,來到新安置的村落。
整齊排列的房屋,規劃有序的街巷,還有村頭那口清澈的水井,一切都彰顯著安置工作的用心。
霍光環顧四周,對金傅說道:“金大人,在這拆遷安置一事上,陛下的決策同樣令人贊嘆。從房屋建造到生活設施配備,無一不考慮周全,讓百姓們能毫無后顧之憂地開啟新生活,這等細致入微的考量,豈是一般君主能做到的?”
金傅點頭接著道:“正是,陛下心系百姓,從安置選址、房屋布局,到公共設施建設,每一個環節都親自過問。正因陛下如此重視,我們在執行過程中才不敢有絲毫懈怠,也正因如此,百姓們才對朝廷的決策如此擁護。”
霍光沉思片刻,感慨道:“金大人,通過此次考察,我愈發覺得陛下目光長遠。均田制與拆遷安置這兩項舉措,既解決了當下百姓的生活難題,又為大漢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陛下以民為本,以發展為要,實乃超越時代的英明君主,我等定當竭盡全力,追隨陛下腳步。”
金傅用力點頭,眼神堅定道:“霍大人所言甚是,能在陛下麾下效力,為實現陛下的宏圖偉略而努力,是我等臣子的無上榮耀。”
兩人一邊交流,一邊繼續深入鄉村,探尋改革成果。
走了幾個村落后,兩人便迎面碰上一群民眾,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前來,問了左右才知道是自發搬遷到燕京的民眾。
而再看遠處的官道上,這樣的民眾絡繹不絕。
他們都拖家帶口,卻不見絲毫疲憊,反而個個臉上洋溢著憧憬與興奮。
隊伍前頭,一位中年男子挑著擔子,里面放著簡單的家當,腳步輕快。
霍光上前詢問道:“老鄉,你們從何處來,為何要搬到燕京?”
男子放下擔子,笑著說道:“大人,我們從鄰郡來。聽聞燕京在陛下的治理下,施行均田制,百姓能有自己的地,日子有奔頭,還有完善的安置政策。我們一家商量著,便趕來試試,想著能在這過上好日子。”
再往前走,一群孩子正圍繞著新搭建的房屋嬉笑玩耍。
金傅看著他們,心中滿是感慨:“霍大人,您瞧這些孩子,這般歡快,便能知道他們對新生活充滿期待。這都多虧陛下的政策深入人心,才引得民眾自發前來。”
霍光點頭,目光投向遠處正在開墾荒地的新移民,說道:“金大人所言極是。陛下的均田制與安置舉措,給了百姓實實在在的希望,讓他們甘愿背井離鄉,奔赴燕京,尋求更好的生活。這足以證明陛下決策的英明。”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走過來,眼中滿是感激:“兩位大人,我們初來乍到,便感受到了燕京的好。這里的人熱情,政策也好。聽說陛下還安排人教我們耕種新技術,我們定能在這扎根,把日子過好。”
霍光和金傅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對劉據的敬佩。
霍光說道:“金大人,從這些自發搬遷民眾的反應,便能看出陛下在民間的威望。陛下以民為本,才讓大漢百姓如此信任,愿意追隨。”
金傅重重地點頭:“是啊,陛下圣明,不僅讓燕京煥發生機,更讓四方百姓心向往之,這對大漢的發展壯大意義非凡。”
霍光和金傅一路前行,沿途不斷看到拖家帶口、滿臉期待的民眾朝著燕京而來。
一輛輛簡陋的馬車滿載著家當,大一點的孩子們則在隊伍中嬉笑奔跑,有的剛剛幾個月的奶娃,要么躲在父母的懷里好奇的四處張望,要么坐在擔子的籮筐里呼呼大睡。
看到這樣的場景,兩人一路感嘆,心中對天子的敬佩愈發深沉。
到了傍晚,走了一天的兩人回到府上,還未從所見所聞的震撼中緩過神來,便接到了來自長安的圣旨。
宣旨太監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召霍光、金傅即刻回京復職,不得有誤。欽此!”
兩人聽聞,瞬間滿臉疑惑與詫異。
霍光眉頭緊鎖,與金傅對視一眼,心中滿是不解:自己在燕京學習考察正深入關鍵階段,這突如其來的圣旨究竟所為何事?
金傅亦是一臉茫然,小心翼翼地問道:“公公,不知陛下為何突然召我等回京,可有緣由?”
第174章回京復職第174章回京復職→、、、、、、、、、、、、、、、、、、、、、、、、、
“大人,圣意難測,不敢妄自猜測。”
宣旨太監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并不知曉詳情。
霍光和金傅陷入沉思,他們深知朝堂局勢復雜,此次突然被召回,恐怕是長安那邊出了什么變故?
霍光與金傅奉旨踏上歸程,一路行來,處處皆是劉據登基后大漢悄然蛻變的痕跡。
沿途官道平坦寬闊,道旁綠樹成蔭,往來商旅絡繹不絕,一片繁榮景象。
驛站中,嶄新的驛馬膘肥體壯,為傳遞政令與消息提供了有力保障,這一切都彰顯著劉據對交通建設的重視。
霍光望著遠處田野里豐收的景象,不禁感嘆:“金大人,自陛下登基以來,推行均田制,百姓安居樂業,如今這糧食產量大增,倉廩充實,大漢的根基愈發穩固了。”
金傅點頭稱是:“是啊,霍大人。陛下此舉不僅讓百姓受益,更讓國家的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談及劉據的軍事成就,霍光滿臉敬佩道:“陛下登基后,迅速平定藩王叛亂,穩定了國內局勢。隨后揮師北上,一舉滅掉匈奴與烏孫,掃除了大漢多年的邊患。其軍事謀略與果敢決斷,實非常人能及。”
金傅接著說道:“不僅如此,陛下開通西南夷,將大漢的版圖進一步拓展,促進了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這等功績,足以載入史冊。”
同時在文化方面,金傅感慨道:“董仲舒能成為圣人,與陛下的推崇和支持密不可分。陛下廣納賢才,倡導儒家思想,讓大漢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百姓的道德修養也得到提升。”
霍光也點頭贊同:“陛下此舉,為大漢奠定了堅實的文化根基,影響深遠。”
回想起桑弘羊叛亂被平定,霍光說道:“桑弘羊妄圖謀反,擾亂朝綱。陛下明察秋毫,迅速將其剿滅,保住了大漢的穩定與安寧。”
金傅嘆道:“陛下臨危不亂,處置得當,實乃我大漢之幸。”
一路行來,霍光與金傅對劉據的功績細數不盡。
在他們心中,劉據的文治武功遠超漢武帝與秦始皇。漢武帝雖開疆拓土,但也讓百姓承受了不少戰爭之苦;
秦始皇雖統一六國,卻實行嚴苛律法。
而劉據以民為本,在發展經濟、穩定邊疆、繁榮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帶領大漢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兩人懷著對劉據的無限敬仰,加快了回京的步伐,無論劉據召回兩人是為了什么,但都盼著能早日回到朝堂。
覲見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