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大明

第六十二章 贈王

調教大明第六十二章贈王_wbshuku

第六十二章贈王

第六十二章贈王

“朱爺爺,你怎么知道我在給惟賢挖坑?”

朱希忠聞言又復大笑,半響之后才止住笑聲,他對著惟功搖頭道:“你這小子,真虧你想的出來這種損招……只要每天看邸抄,就一定知道張叔大在弄丈田之事,限制勛貴是緊接著的,他不惜叫太后心中存在芥蒂也要把武清伯的要求駁回,真的是差那幾百號人?不過是要拿武清伯做個伐子,李偉若是老老實實叫人找不到把柄也就算了,不然非得碰一鼻子灰不可。他是太后的父親,張叔大不好怎么著他,別人若是摻合進來,那難看就大了去了。這個坑,你挖的好深哪。”

“呵呵,請朱爺爺見諒,有些事,實在是情非得已。”

朱希忠擺手道:“我不會管你這些事,大家子里頭是常有的事……”

一語未了,聽到有人進來的腳步聲,朱希忠大為不悅,揚聲道:“不是說沒事不要進來……”

他又對惟功低聲道:“我這些兒子孫子,一個兩個都不成話,開官店,占良田,多有不法情事,朱鼎臣這個重孫倒是好的,你將來好歹看顧他一下,好么?”

惟功感覺哭笑不得,朱鼎臣是未來成國公,自己頂破大天是世襲的三品都指揮之子,到底誰該看顧誰啊?

不過老頭子這么說,惟功也只好這么聽著,誰叫老頭子耳提面命,又有贈物的恩德呢。

“曾爺爺,是我。”

“鼎臣么?進來吧。”

“是江陵相國來拜……”

“哦?我到內書房見他,請他稍等。”

饒是朱希忠是國朝第一勛臣的身份,聽說張居正親自過府,竟然也是霍然起身,一副驚奇之極的模樣。

看到這樣的情形,惟功才深刻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權臣……張居正在大明秉政的這幾年,確實是把相權和皇權都兼顧了一部份,說是大學士,實際上是半個皇帝和宰相的身份。

朱希忠既然有客,張惟功便是提出告辭。

“不不,你隨我一起去。”

“這不大妥當吧?”惟功頗感為難,張居正這個時候突然來拜會朱希忠,一定是有要緊的事情商量,自己在場,會惹怒張居正的。

“不妨事,幾句話的功夫,老夫說完你就相機告辭便是。”

既然朱希忠堅持,惟功也無可不可,等朱希忠換好袍服,便攙扶著他,出小院,繞山石之間的小徑,一路往外院的內書房去。

距離很近的時候就看到成國公府上下都站在院落之外,滿滿當當黑壓壓站了一地的人,全是戴著方巾,穿著各色燕居袍服,意態雍容的貴人模樣,外圍則是長隨和小廝們,也是站滿了整個院子。

張居正的綠呢八抬大轎,就停在中門不遠的地方,隔著一排排的戳燈和氣死風燈,還能看到轎夫們就在大轎兩邊等著,護衛張居正的侍衛,也是站在中門之外,如一個個木樁子般,站的筆直。

這是這個國家握有最高權力的文臣,以及掌握著京城武裝力量的最高武臣之間的見面,排場和氣場都是十分龐大,想到這一點,張惟功也是感覺頗為激動。

“太岳。”

“國公好。”

朱希忠和張居正兩人卻是老熟人了,張居正從嘉靖中期就開始在北京為京官,一晃三十多年下來,一直在京為官,沒有放過外任,朱希忠亦是一直在京提督京營,兩人不論是在朝會或是公余閑暇,總會有機會碰頭,朱希忠一直是國公,張居正卻是從一個普通的翰林到執掌天下,這兩人的見面,也是叫人有滄海桑田之感。

“游七見過國公。”

“呵呵,好啊,有空常來走走。”

“是,小的遵國公爺的教。”

游七是張居正的心腹伴當,在這種場合十分有分寸,上來請過安問過好之后,就很機警的退到一邊去了。

“太岳,進去談吧。”

“好的。”

兩人相視而笑,把臂而行,外間等候的公府中人,也就只能老老實實的等在外頭,包括朱鼎臣在內。

但張惟功卻是亦步亦趨,跟在朱希忠身后,一起進了布置的十分典雅堂皇的內書房。

“惟功,你怎么在這?”

張居正可能有點近視,適才沒看到惟功,進之后才看到,也是一征。

“小侄拜見閣老。”

惟功不回答,只是老老實實的躬身施禮。他和張簡修情同手足,到閣老府邸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和張居正也是常見面的。

“太岳,惟功是老夫叫進來的。”朱希忠正色道:“此子將來成就不在老夫之下,京營是否能整頓,戚元敬的心愿是否能達成,老夫寄希望在他身上。”

“哦?”

就算是張居正,此時也為之動容,他打量了惟功良久,才微微點頭,答道:“誠樸弘毅,本性淳良,然亦有機變,此番給他哥哥挖個大坑,也是極聰明的舉動。文才,武學,心智,家世,皆有可觀之處,老國公放心,我會關注他的。”

張惟功在一旁默然……他自以為高明的計謀,只能哄一群豬腦子的紈绔勛戚去上當,在朱希忠這種老狐貍眼里,或是張居正這種久歷宦途的大臣眼中,一切如白紙一般分明可見。

“可能未來二十年內,此子都仰賴太岳你了。”

張居正此時剛過五十,處于政治家的黃金年紀,如果按當年嚴嵩的例子,他當國可能還有三十年,最少也有二十年。

聽了朱希忠的話,張居正微微一笑,做了一個謙遜的手式,這樣的手式,在近年的他已經很少做出來了。

“學生此來,是有關勛臣優免田畝和力役之事。”

“愿聞其詳。”

“勛臣田畝優免止容二百頃,戚臣按五世遞減,至五世之后,止留一百頃為世業。且按律,功臣家除撥賜公田之外,但有田土,盡數報官,納糧當差。”

朱希忠點點頭,笑道:“太岳,這是大手筆,大胸襟啊。”

“仆自當年陳六事疏之后,心心念念,不過是如此。公爺,功臣田土,系飲賜者,糧且不納,而況于差。錫之土田,恩數已渥,豈文武官論品優免者可比。若自置田土,自當與民一體辦納差糧,不在優免之數,今已經議定,每畝起科按三分銀起征,若有多勒田畝,縱家人下鄉占地者,自有屯田御史參糾!”

“此話也是你寫給應天巡撫宋儀望信中的話吧?”

“此信是仆令宋儀望公諸于眾,老國公想來也是看到了。”

“呵呵,正是。太岳你此番下如此大的決心,今晚又到老夫府中來,無非是求得老夫的諒解。勛臣之中,不是老夫自夸,肯定是以老夫為首,只要老夫不挑頭,或是不準本府出頭,勛戚這邊就不會給太岳找什么麻煩了……當然,太岳是不怕他們,只是嫌麻煩罷了。”

“老國公真是知我,學生一句話都不必再說了。”

“老夫只問一句,何以為報呢?”

“恕學生直言吧,老國公日子怕不久了……學生會力主追贈王爵的。”

“封王!”

饒是朱希忠始終是老神在在的模樣,此時也是為之一震。成國公府的始祖是朱能,死后追贈東平王,其子朱勇立功也是不小,死后追贈平陰王。到現在傳至朱希忠是第六世,除了前兩位追贈王爵之外,都是國公。

如果朱希忠能追贈王爵的話,就是一生功業的頂點。一般大臣所追求的保、傅、師三公職位,他已經到達了太師這個頂點,死后再追贈王爵,成國公這一系的家聲,將是在短時間內到達頂點。

沒有哪一個勛臣會拒絕這樣的條件。

“好了,老夫同意此事,并一力支持!”最短的時間內,朱希忠已經決定接受張居正的條件,答應的這么快,只因為他根本無法拒絕。

“呵呵,學生固所知也!”張居正對這樣的結果也很欣慰,撫著他漂亮的大胡子,笑將起來。

兩個天下頂尖人物說話,惟功也是聽的目瞪口呆,如此赤裸裸的權力交易,如果不是當場聽到,恐怕不是自己能想象的。

他也知道自己該是告辭的時候了,張居正此來不可能是單為說這么一件事,怎么丈量京師附近各勛臣的田畝,怎么限制勛臣優免,怎么著手,如何進行,這是一篇大文章,和地方上的豪強士紳不同,在京師,隨便一個普通的莊頭可能就是某個公侯之府的子弟,沒準還有指揮使的世職,不把京師的事先調理好,清丈之事和條鞭之法,很難徹底實施下去的。

這里的交易還得細化,具體要涉及到對很多勛戚的諸多辦法,其中肯定還包括英國公府在內,好在惟功給張元德父子挖了個大坑,張居正適才提起來的時候明顯心情愉快,這說明借著此事,英國公府這個公爵大府也是順道搞定了。

再聽下去不妥,惟功悄悄移了幾步,到門邊時,再躬身拱手,向兩個大人物告辭。

就在這個時候,異變陡然發生。

在成國公府正門外大街上,突然響起了一陣響亮的鸞鈴之聲,然后是雜沓的馬蹄聲,人叫喊的聲響,在這已經半夜的街道上,這樣的響聲顯的那么突兀,緊急,一種巨變發生的緊張感,隨著聲響的迫近,襲上了每個人的心頭。: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