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鑒定師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數據統計

不過陳逸所創造出來的行體,可不是那么好學習的,這個書體的創造是在王羲之的小楷和其他一些名家的章草基礎上,相互融合,加上陳逸自己的筆意,而創造出來的。△,

雖然學習這種行法,不用像陳逸這般,將小楷和章草練至很高的水平,但是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夠將書法寫得更加精妙。

就像是學習今草,就必須先學章草一樣,否則的話,寫出來的今草,就猶如無根浮萍,沒有地基的大樓一樣。

隨后,呂老將畫筒打開,從里面出來了書法卷軸,慢慢在桌子前鋪開,這一幅小楷黃庭經,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對于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很多書法家包括鑒賞家,都毫不陌生,因為在王羲之真跡尚未出現時,就有一些人開始臨摹陳逸所寫出來的,擁有著王羲之真意的小楷黃庭經。

而自從去年王羲之小楷黃庭經真跡出現之后,很多的人,都投入到了臨摹黃庭經的行列之中。

因為這是王羲之真正的真跡,與其他人臨摹的書法或是碑帖不同,可以讓他們從中感悟到更多的真意。

王羲之這一幅是為華夏書法的復蘇,加了一把熊熊的烈火,更加使得學習小楷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這第一幅書法看起來有一些王羲之的真意,大家仔細看看,然后打分。”看到這幅書法。呂老笑著說道。

臨摹學習他人的書法。學的自然是真意。這次王羲之杯書法大賽上,一定會有許多蘊含真意的書法出現,所以,對于這第一幅書法中,那并不濃郁的真意,幾位評審都沒有半點驚訝。

畢竟他們在之前就常常觀看陳逸的書法,后來又仔細看過王羲之的真跡。

之后,眾人皆是投入到了書法的觀看之中。陳逸所寫出來的小楷黃庭經,能夠讓他們沉入其中,而這幅書法,卻是不能做到。

為了能夠更好的評審出合格優秀的書法,避免爭論,這一次的書法評審原則,也就是打分制,現在他們的觀看,可以說是初審,滿分是一百分。一共有四位評審,只要有兩位評審的打分超過六十分。就可以通過初審,進入之后的復審之中。

至于那些在初審中,無法達到要求的作品,自然被直接淘汰,而不再進行下一步的審核。

復審的話,更加嚴格,需要有三位評審同意,才能夠進入終審,在終審中,將會挑選出六百個入展作品,并且在入展作品中,挑選出二百件進入下一輪的比賽,這都必須要有四位評審全部同意,才能夠確定。

這一幅書法的觀看,并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當然,如果是陳逸的書法真跡,他們根本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從那意境之中脫離出來。

等到眾人都看完之后,呂老笑著問道:“陳小子,王羲之起對這種書體的了解,整個世界都比不上你啊,你先說說吧。”

論起王羲之是世界上最權威的存在,所臨摹出來的小楷黃庭經,充滿著王羲之的真意,數百年來,還沒有一人能夠達到陳逸這種境界。

“是啊,陳大師不開口,我們都不敢說話啊。”這時,另一位老爺子也是開玩笑似的說道。

聽到這些老人的打趣聲,沈羽君有些忍俊不禁,這一次書法大賽的評審人員,基本上都是國內數得著的書畫家,她或多或少都接觸過。

隨著品藝畫廊的不斷壯大,她本人對于書畫的鑒賞,還有對畫廊的管理能力,都在不斷的提升著,現在無論是華夏書畫,還是西方油畫,她一眼就可以看出其藝術價值有多高。

陳逸在華夏,在世界的影響力,通過與世界上的藝術家們交流,就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品藝畫廊,凡是陳逸的書畫展覽,所觀看的人是最多的,只是在這些書畫中,有的不僅僅只是水平,還有著那讓人感受至深的靈性。

“幾位老爺子,你們這是非要擠兌死我,不給一點活路啊。”陳逸無奈一笑。

呂老大笑了一聲,“哈哈,我們可是實說實話。”陳逸是華夏數百年來,唯一的一位書法大師,這可是整個華夏公認的事情。

陳逸搖了搖頭,看著這幅書法,然后說道:“這幅小楷黃庭經,體勢平正,中段豐實,可以看出作者的書法基礎十分的牢固,有著一定的楷書經驗,雖然其中蘊含著一些王羲之的真意,但是卻沒有能體現出王羲之小楷中的漢魏質樸之意,在結構的布局之上,有著一些疏漏,破壞了整體書法的感覺……。”

“通過這幅書法可以看出,他對楷書十分了解,但對于這王羲之小楷書法,練習的并不足夠,但是卻能夠把握住王羲之的真意,十分的難得,可以猜測,這幅書法的作者,是一位不到三十的年輕人。”

“我同意陳法,你們呢。”聽著陳逸的講解,看著桌子上的書法,呂老笑著點了點頭。

其他幾位評審皆是點了點頭,陳逸詳細的分析出了這幅書法的一些優點和缺點,有些甚至比他們看得更加深遠,書法大師,名不虛傳。

“好了,接下來我們分別對這幅書法打分吧。”說著,呂老將準備好的打分表遞到了旁邊的評審手中。

幾位評審共同在打分表上,寫了對此幅書法的簡單評價,并寫上他們評估的分數,以及自己的名字。

寫好之后,四位評審共同將打分表放在桌子上,眾人定晴一看,不禁一笑。他們四位評審的打分超過了六十分。可以說是對此幅書法的評價。都是一致的。

陳逸所找的這些評審,都是書法界的知名人物,有著很高的書法水平,對于一幅書法的評價,也不會相差太大,書法的學習,最大的難度就在于把握住真意,也可以說是書法意境的真髓。沒有意境的書法,也只是有形無神而已。

對于初審,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他們覺得不錯的書法,并且有潛力,都會獲得通過,至于能不能通過接下來的復審,終審,進入六百件入展作品之中,就要看能不能比其他的作品更加優秀了。

這一次王羲之杯書法大賽。絕對是華夏規模最大的書法比賽,參加人數最多。所以,評選出來的六百件入展作品,必須要是華夏最優秀的書法作品。

在打分結束之后,這四張打分表貼在了畫筒上,被放在了另外的一個箱子之中,接著他們又打開了第二幅書法。

而他們在評審的過程中,一箱又一箱裝好的書法,也在陸續不斷的運到評審辦公室中,呂老等人評審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著。

有的書法寫的是慘不忍睹,根本無需再看下去,一眼看去,就知道這是直接淘汰的貨色。

這一次書法大賽,沒有設下任何的門檻,任何人,只要是華人,都可以參加,這就使得水平參差不齊。

有一些書法作者,一次投了兩幅書法,似乎想要碰碰運氣,關于這次書法大賽的投稿數量也是有著限制,最多只能投兩幅書法,而這兩幅書法必須是不同的書體,否則的話,同樣的書體,評審人員只會對其中一幅書法打分。

無論是書法家或是書法愛好者,都必須對自己的書法,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書體進行投稿,投兩幅書法的人,要么對自己的兩種書體都有自信,要么就是真的想碰碰運氣,畢竟兩幅比一幅概率大。

除了一些正常的書體之外,還有一些投稿的作者,像小島國書道一樣,換了一種方法寫書法,就在稿件中,宣稱自己創造了一種書體,實在是讓評審人員有些好笑。

此時此刻,隨著報名的進行,全國各個省份的評審人員,都開始忙碌了起來,投入到了對書法的初審之中。

在評審之中,他們也是發現了一些優秀的書法,這些書法觀看起來,讓人賞心悅目,而類似于一些鬼畫符的書法,也是不斷的出現,讓人搖頭一笑。

這一次由陳逸所舉辦的書法大賽,根本不會出現其他一些展覽上,那些官員的鬼畫符作品,仗著自己拿著毛筆,會胡亂畫幾筆,就加入了當地的書法協會,這只會污辱書法。

在其中,他們也是看到了學自陳逸的行法,只不過很多都是慘不忍睹,沒有練好其他的書法作為基礎,就直接開始寫起陳逸這經過其他書體融合創造而來的行書,實在是好高騖遠。

當然,也有少部分臨摹的有一定水平的書法出現,可以看出,這些人在書法上,有著一定的基礎。

只不過在許多評審人員看來,這些人不過是想要溜須拍馬,借助于學習陳逸這個名頭,想要為自己書法的通過,加一些分罷了。

因為陳逸的行體,在去年才公布完美的形態,一年的時間,又能夠學到什么程度,與其用這樣的想歪門邪道,倒不如寫出自己最拿手的一種書體。

對于陳逸的行體,評審人員的評審則是更加嚴格,如果讓一些明顯水平不如其他書法的作品進入入展作品的行列,那樣只會讓民眾對這次書法大賽的公正,產生質疑。

到了下午六點鐘,第一天的書法報名,到此結束,而各大快遞公司,也是停止收件,凡是參加這次書法大賽的稿件,都被各大快遞公司進行了專門統計和包裝,以便于優先運送。

七點鐘,王羲之杯書法大賽委員會,向媒體公布了今天報名的狀況,全國范圍內,現場報名的人數,達到了二十萬人,這還是現場報名接待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所出現的人數。

有很多人在看到現場排隊的情況下,都選擇了以快遞的方式,寄送稿件。

其中天京,天海,嶺州,浩陽,蘇京等一些發達城市或歷史名城的報名人數位居前列。

而委員會綜合了全國快遞網絡傳來的信息,在今天內,華夏范圍內,通過快遞方式,向書法大賽各賽區報名地點寄送稿件的人數,達到了五十萬人。

全國寄送稿件的人數,由因此達到了七十萬人,讓整個華夏包括世界,再次震撼。

一個書法大賽,當天的報名人數,卻是達到了七十萬人,這是什么概念,這簡直是超越了世界任何的大賽。

很多分析師,也是分析了今天報名人數如此之多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這次書法大賽,是華夏書法復蘇后的第一次全國類型的大賽,而且還是由陳逸這位書法大師主辦的,獲獎之后的獎勵,更是讓任何人為之心動。

再加上這是第一天的報名,自然而然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參加,接下來的報名數量,就會減少很多,不過可以猜測,大部分人都是娛樂報名而已,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這次王羲之杯書法大賽的支持。

通過這第一天的報名人數,就可以知道這一次書法大賽的影響力,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快遞稿件只能統法數量,而無法統計具體的書體,所以大賽委會員只公布了現場報名的書法種類,以今草數量最多,行書和楷書次之,而章草的稿件數量,與其他三種書體無法相比。

通過這一次大賽,不僅僅可以從中挑選出一些書法人才,更能夠知道現在各種書體的發展,以及分布范圍。

草書的書寫,比起其他書體來,規矩較少,而且容易上手,所以書寫的人數很多,但是想要寫好草書,卻不是那么的容易了。

這個數據十分的直觀,也是陳逸和書法家協會在舉辦這次大賽所考慮的內容,章草是今草的基礎,歷來草書寫得好的書法名家,都練習過章草,而現在章草稿件十分稀少,可以想象學習草書的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沒有練習過章草的。

當然,這其中自然有著一些草書寫得好,而沒有投章草的人存在,所以,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