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四百零二章順利
把兒子侍候完,楊培敏才吃飯。
楊培英另外把她的飯菜分出來溫著,現在就拿出來給她自個吃著,她們幾個已經吃飽了,正在討論著今天的出攤的情況。
楊培敏就邊吃邊聽著她們說話,沈宜香先是幫著楊培英把全部錢數了數,她們做了90份(已算上飯)平均一份五毛,數出來的是50塊2毛,接著沈宜香又拿了算盤本子出來,噼哩嘩啦地算了一通,大家看著她嘴里念念叨叨地又弄了一遍,最后咂舌叫道:“英子你今天賺了8塊五毛四!”
楊培英一下子給驚住,怎么也沒想到的樣子,“宜香、姐,你有沒有算錯……”
“我都算了兩遍了,英子照這樣下去,你一個月的工資能抵上我的六倍呢……”
陳桂枝也驚嘆起來,可還是有些不信,“哎喲,你都算清楚了?”
“沒錯,英子她把買菜的成本都記在本子上了,我另外還把煤火鹽油都算了進去呢,錯不了,把今天的收入總額減去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潤了吧,嫂子是不是這樣算?”
楊培敏笑著聽頭,“聽起來是這樣,賺錢雖然好,但我們也不能只做個賺錢的心理,也要有賠錢的準備,不過英子不要怕,娘走的時候留了一百塊給你,這都是你幫忙在家里做糖的分紅,這些都可以讓你自由分配,你放開手去做,咱們一家人都無條件地支持你。”這回的本金,本來是她自己幫忙出的,但是英子性子倔,硬是拿她攢了半年錢給投資了下來,不讓楊培敏出錢。
英子在自己家幫忙,楊培敏每個月給她十塊錢的零花錢,英子都攢了起來。
楊培英點點頭,眼睛也亮亮的。
楊培敏拿過她的記賬本,上面的菜式都是到副糧食站那邊買的,要是可以再降低一下成本的話,她想了想就跟沈宜香道:“問問你的工友,先找一兩個打聽一下,有沒有誰家有親戚在附近農村自己種菜的,我們到他們手中去買這菜跟雞蛋,這樣子既新鮮又便宜,他們賣給自己也比賣給副糧食站高一些,咱們家要的數量大,也可以讓他們送過來……”她知道現在很多農民自種的菜都是自己吃,很少有意識說是拿出來賣錢補貼家用的,雞蛋倒是有,要是有認識的人,也能達到互惠互利。
陳桂枝首先笑了,“這倒是個好主意,我們老家不也是這樣么,攢的雞蛋拿去副糧食站收三分錢一個,而副糧食站賣出來要五分六分,咱們給個中間價,都是好的,咱都是買量多的,這樣子積累下來,劃算很多。”
沈宜香拍起手來,“行,這事就交給我了。”
楊培敏交待她別乍乍呼呼地就當著全部人就問了,首先先打聽一下誰有親戚在農村里,問也要找個老實信得過的人問,因為有些東西很難說,這社會最少不了眼紅的人。
陳桂枝拍拍沈宜香的背,“聽到沒?這些事都是想過幾遍才做的,以后沒事兒多學著點兒。”
沈宜香只剩下點頭了。
第二天就加了三十份,依然是不到半個小時賣完,沈宜香提早一些下班過來幫忙,楊培敏跟李悅也過去搭把手,好像是打仗一樣,把飯賣完了。
不過楊培敏也只是忙了一會兒,就被她們催著回去喂奶了。
陳桂枝也擔心她還像昨天那樣忙得太晚,就抱著樂樂在門口有些猶豫地要不要過來的樣子,給剛回來的楊培敏嚇了一跳,陳桂枝剛來沒幾天,都沒怎么出去,屋外的巷子她基本不會走,更別說是坐公交車了。
“娘你咋出來了,我今天可記著呢。”楊培敏忙讓她進去。
陳桂枝笑道:“還不是擔心你忙忘了嗎?”
楊培敏隨著她身后進去。
洗了手抱過兒子,陳桂枝就去熱飯菜,楊培英要上午做快餐,家里沒剩下的爐子,就讓她全部做完后,才做自己家吃的飯菜,因為大伙都不想每天吃英子賣的那幾道菜,所以等楊培英忙完之后,陳桂枝就自己動手做飯,把孫子放在小床上玩著,把小床上搬到廚房里來,她一邊做飯一邊看著孫子倒也忙得過來。
等她弄好飯菜的時候,楊培敏也喂完孩子了,趁著她們還沒有回來,就把孩子放小床上自己趕緊把院子里那小家伙的尿布洗了。
現在的小孩沒有尿不濕之說,都是用棉紗布做的,特別是現在這幾個月份,還沒有規律,差不多是兩個小時三回這個樣子,所以說一天光洗尿布就夠半天的活兒了,有太陽的時候還好,沒有太陽陰天的時候,楊培敏還用開水燙過殺菌才行,包括他的衣服餐具。
陳桂枝看得直睜大了眼,還說她講究,但是聽完她的話后,也覺得有道理,之后陳桂枝做得比楊培敏還積極。
楊培敏這會兒就無論懷念洗衣機,就在心里面琢磨著,什么時候這些電器才有得賣呢?
正想著,楊培英她們就回來了。
楊培敏就快速擰干晾好曬著,就回屋里吃飯。
看她們兩人笑容滿面的樣子,楊培敏就知道今天很順利。
陳桂枝中午做了,肉片炒青瓜片,還有豆芽豆腐,還有一個雞蛋菜干湯。
沈宜香夾了兩筷子,轉臉跟她娘說:“娘你的手藝我現在真的吃不慣了,我記得你以前做得不錯的啊。”
陳桂枝輕打了一筷子她手背,“娘給你做飯,還嫌棄起來了?”
“娘,我說的是實話啊,不過你得多英子學習才行,今天還有很多人買不飯呢,昨天吃過的都說好吃,別人聽到,也是愿意過來嘗嘗,你看看手藝好的,回頭客都多了起來。”
陳桂枝看著她就沒好氣,“我說你跟英子多學學才對,我就等著你做給我吃,還想反過來,讓娘來侍候,你還真是能耐了。”
難得的陳桂枝也開起這樣的玩笑來,大家都笑了。
傍晚的時候,沈宜光回來了,給楊培敏帶了封信過來,楊培敏看了眼,是楊培軍寫的,不由就驚訝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