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朱由檢,請大明赴死第62章這是練的什么兵?_wbshuku
第62章這是練的什么兵?
第62章這是練的什么兵?
英國公張惟賢是被一陣嘈雜聲吵醒的。
炮聲、馬蹄聲、士卒的呼喝聲,隔著一條河,從對岸的勇衛營駐地傳來,攪得他心神不寧。
他披著外衣,站上自家宅邸的閣樓,負手向河對岸望去。
晨霧尚未完全散去,只能看到黑壓壓的人影在晃動,旌旗招展,一片熱鬧景象。
他的兒子,張之極,也站在一旁,同樣是一臉的莫名其妙。
“爹,這勇衛營是瘋了不成?”張之極忍不住開口,“前兩日還懶懶散散,今天這是唱的哪一出?”
張惟賢沒有說話,只是眉頭緊鎖。
就在這時,老管家匆匆從樓下跑了上來,氣息微喘。
“國公爺,打聽清楚了。”
張惟賢緩緩回頭,眼神詢問。
“下人剛剛回報,說是今日陛下親臨勇衛營,視察操練。”
張惟賢恍然大悟,他喃喃自語:“我說呢……原來是陛下親至。”
張之極的臉上卻瞬間被激動和崇敬填滿:“陛下登基未久,便如此關心武事,實乃我大明之福啊!如今國家內憂外患……”
“行了。”張惟賢無奈地擺了擺手,打斷了兒子的感慨,“知道你的陛下賢能了。”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河對岸,眼神復雜。
“抽練新營,是好事。”他悠悠地嘆了口氣,與其說是在對兒子說,不如說是在自言自語。
“可老夫實在是看不懂,這滿營數千士卒,為何至今連些像樣的把總、千總都不補齊?就讓一群隊官帶著,這能練出什么兵?”
他搖了搖頭,神情愈發困惑。
坦白說,自從拿到那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后,張惟賢倒是不太擔心這位新君會成為萬歷爺了。
這句詩用語直白,卻氣勢凜冽,甚至隱隱有大逆不道的味道,幾乎不可能是他人代寫,只可能是皇帝本人所作。
倒是這兩日靜下心來回顧觀察,才感覺之前拿劉邦的模板去套這位新君也不太合適。
這位新君的所作所為,實在是……有些天馬行空。
反正他是看不懂,也不著急看懂了。
張惟賢干脆不再多看,轉身徑直下樓。
“看來今日的回籠覺是睡不成了,我還是早點去衙門里坐班吧……唉,真是苦了我這老人家。”
張之極沒有去送,他依舊站在閣樓上,迎著晨風,努力眺望著那片喧騰的軍營,眼中全是炙熱。
與此同時,河對岸。
朱由檢的眉頭,皺得比張惟賢更緊。
勇衛營三千人,分為六司,每司五百。
然而放眼望去,除了孫應元統領的那一司尚能維持基本的陣型外。
其余五司,陣型散亂,隊列歪斜,簡直就像一群烏合之眾。
這列陣效果比那日校場操練的還要糟糕一些。
“徐應元。”
朱由檢轉過頭呼喚。
御馬監太監徐應元心頭一顫,連忙出列:“奴婢在。”
“這兩日勇衛營操練和隊官們入宮習字進展如何?”
徐應元額頭滲出細汗,既惶恐,又尷尬。
“回陛下……都是有些懶散。”他趕緊又補充道,“只因營中只任命了孫應元一名把總,其余五司群龍無首,奴婢們只是從旁協助,也……也不太號令得動這些勇士。”
他小心翼翼地建議道:“陛下,是否要從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那邊,推選些宿將過來,填補各司把總、千總的空缺?”
朱由檢沒有立刻回答。
他手里握著馬鞭,輕輕拍打著自己的手心,陷入了沉思。
徐應元是廢物,這一點毫無疑問。
但廢物歸廢物,畢竟還是府邸元從。
為了收買人心,免得落個刻薄寡恩的名聲,暫時也還動他不得。
而且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他。
這本質上是管理半徑的問題。
他當然知道,一個人的有效管理范圍是有限的,最佳是七個人,一旦超過,就容易失控。
放在軍隊之中更是如此,就連戚少保的鴛鴦陣也不過十二人編制。
如今這其余五司,沒有主官,就相當于讓五十個隊官各自為政,自然是一盤散沙。
懶散、混亂,都只是表象,根子在于管理體系的缺位。
但他暫時不太想從京營、衛所,甚至九邊大營里,直接抽調那些老油條軍官過來。
這樣大明軍隊的暮氣、腐氣、匪氣,也會跟著帶過來。
畫布一經污染,再想洗干凈可就不容易了。
但問題是,他下令從九邊選詔的精銳隊官、選鋒,目前還在路上。
按昨日了解的大明交通條件,最快的宣府、薊鎮,也要半個月才能到。
遼東、陜西的,沒一兩個月根本到不了京城。
總不能讓這三千人,就這么亂糟糟地混上一個月。
他朱皇帝的米飯,可沒這么容易吃!
思慮已定,朱由檢直接開口下令。
“徐應元!傳朕旨意。”
“其一,自今日起,勇衛營每日加豬肉一兩。”
“不過……”
朱由檢頓了頓,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嘴邊的邪惡笑意。
“每日操練比武,末名小隊,取消當日加餐。”
“其二,每十日大犒一次,加肉一斤,酒一斤。”
“但是,只有十日中表現最佳小隊才可領賞。”
他緊接著說道:
“其三,下月初一,朕會親選新的把總。”
“屆時考量九月末筆試、九月中各隊官操練成績,選取最優兩名隊官升任把總。”
“第四,若有一隊,連續三日操練墊底,則全隊連同隊官一起罷斥,全部退回老營。”
“空缺名額,再從勇士、勇衛兩個老營之中重新選拔補充!”
“就這四條,著手去辦吧。”
朱由檢對徐應元吩咐道,語氣平淡。
“奴婢……遵旨!”徐應元重重點頭,心中不停默念背誦,唯恐忘了。
事情交代完畢,朱由檢連本來想見一下的孫應元都不去見了,撥轉馬頭,徑直離去。
管理學半徑最佳是7人這個理論沒錯。
但后世互聯網大廠里都推行扁平化管理了。
如同Google、英偉達更是動輒數十條匯報線并行,業務卻也開展得風風火火。
這又是如何做到的?
無他,把“我要讓你干什么”轉變為“這可是你自己想要干什么”即可。
而這里面的主觀能動性就靠規則設計和獎懲發放來進行了。
當然,這種取巧的方法只適用于練兵這種低組織度的工作,真要上戰場還是得配齊將官。
這個辦法成與不成,三天后再來看一次。
剛好也用來驗證一下后世方法論與明朝的兼容性。
實在不行,再做妥協也不遲。
“走,接下來去內書堂。”
隊伍的馬蹄聲噠噠,一行人迅速拐進了北安門,直奔司禮監而去。: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