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現在廳中只有二十余人,三三兩兩站著。供給拍賣的物件就擺在高臺上,任人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鑒賞。
商會并不只做異士的生意,現在拍賣的就是一件羊脂玉球蓮紋掛墜,中間鏤空可納薰香,因其精工細造,有兩人正在出價。
最后,它以一百五十兩銀子成交。
男孩聽到這個價格,心下暗自估量。一件玉器玩物就能賣到這樣的價格,這地方果然不是平民該來的。
下一件被擺上臺的,是千年人參。那包裝也是相當講究,以玉盒盛裝,每一根細須都用紅線固定,甚至一開盒蓋就有淡淡白汽氤氳而出。
燕三郎見到它也有些感慨。這種寶物也只有在大城里才容易買到,如果他當初在平谷縣藥行能弄到五百年人參,也不需要進山找木婆婆了。
方才從燕三郎身邊經過的兩人,這時有一個也站在他邊上報出了價。
他與另外三、四人競價,最后以七百兩的價格拿下這株品相完好的老參。
七百兩,這已經超過燕三郎加千歲兩人手里現錢的總和。
這人回頭,看見燕三郎直勾勾盯著他的人參瞧,不由得一笑:“小友,你好。”
燕三郎正在觀察這株價值七百兩的老參,聞言回了一笑,不好意思多看。
這老參不僅須尾俱全,額頭上還頂著兩粒扁圓的紅果,看得出是相當新鮮了。他從木婆婆的藥田偷走的人參也是這個年份,但當時天太黑、心太急,手太狠,挖出來的人參斷須斷腿,品相不好,那么能賣到幾百兩呢?
他這里正思忖,那名客人好奇地看著他。進拍賣行的平民不多,何況是這么小的孩子。
“我名端方,端方重義的端方。你想買什么?”不待他開口,端方就笑道,“莫怕,我只是好奇罷了。說不定我能給些意見?”
這人年紀看著也就二十出頭,面白無須,笑起來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不過燕三郎識人久矣,不太憑長相度人心。
他微一猶豫。他相信千歲的眼光,但她畢竟不是人類,知道哪一類功法最適合他嗎?并且自從端方冒出來后,她已經很久都不吱聲了。
對眼前這個貌似熱心的男人,燕三郎抱以警惕,但他參加拍賣會的目的倒真沒什么不可告人的。
“功法。”他老老實實道,“我要修習神通。”
端方咦了一聲,上下打量他兩眼:“此前可曾習過哪一路心法?”
燕三郎搖頭。
“你沒有底子,也從未接觸過神通。”端方有些驚訝,這居然就是個普通孩子,毫無根底可言。“資質還挺不錯,從前家人怎不送你來玄門修行?”最好的入門年紀是六歲以下,這孩子超齡了。
燕三郎毫不猶豫道:“當時沒錢。”
端方竟無言以對。
趴在竹簍里裝睡的白貓:瞎說什么大實話。
端方咳了一聲:“這次拍賣有幾本基礎法訣,我看過目錄介紹,幫你過篩一下。《完滿訣》要求骨縫還未密實就開始修習,那只適合五歲以下童子;《靈仙動》合水、風二系天賦,你看起來偏于金系,也不大適合……唔,有一本《崢嶸引》倒是不錯,可以給你打下很扎實的基礎。”
說到這里,他切換個話題:“修行不易,你何不加入玄門?可以少走許多彎路。攏沙宗是玄門當中少有的大派,各類子弟因材施教,出過許多人物。”
燕三郎記得千歲關于玄門的論述,搖了搖頭:“太不自在。”
端方嘴角勾起,興致盎然:“你這孩子才多大,就知道什么是‘自在’?”他就沒見到幾個人得過自在。
燕三郎直勾勾盯著臺上的拍品,順口道:“不必循規蹈矩就是自在。”
循規蹈矩,這幾字是前日才學會的。有千歲跟在身邊做反例,他對這個詞的理解非常深刻。
這話說出來,端方就不笑了,仔細多看了他兩眼:“有理,隨你。”
這時臺子上接連放出三件寶貝,都是異士所用。首先是一枚銀鈑指,據說受真力催動時能變作二尺見方的厚盾,刀劍水火不能傷。
第二件寶貝是一小瓶蛟血朱砂。朱砂的作用不必多言,摻了蛟血效果再上一層樓。端方摸著鼻子笑道:“也不知是什么蛟。”
神龍只存在于傳說之中,從未有人親見。倒是深山和汪洋中偶爾出現蛟、虬的身影,據聞這些都是龍屬,有龍的血脈,因此以其血制砂,威力倍增。
只不過人參還有年份之說,這所謂的“蛟血”也不知道有多駁雜。可就是燕三郎食指長短這么一小瓶,還賣出了五百兩的天價!
至于那只護身的盾形法器,最后被另一名異士以七百五十兩的價格買走。
第三件拍品,則是端方剛才提到的《完滿訣》。并非所有異士都是科班畢業,散人的后代很大機率也是散人,所以這本法訣最后賣到了二百兩。
二百兩聽著不貴,其實只是買一張修行的初級門票。后面等著你燒錢的部分還數不勝數。
看到這里,燕三郎有些擔憂:“那本《崢嶸引》,會賣到多少錢?”
“比起《完滿訣》也只貴不賤,畢竟適用范圍更廣些。”
燕三郎沒有吱聲。
進了龍游商會,他頭一次感覺到手頭的銀子輕飄飄地沒份量,否則怎地這里的人一拿出去就是幾百上千兩,眼都不帶眨一下?
幾百兩他倒也拿得出來,可是有沒有必要呢?都說財不露白,他這么個孩子在龍游商會里一擲千金,少不得引來不必要的關注。更別忘了,身邊還坐著個敵友不明、來歷不知的端方!
就在這時,臺子上擺出了一部極厚的法訣,卻不是端方提過的三門功法之一。
封皮很舊,上書龍飛鳳舞幾個大字:《飼龍訣》,起拍價三十兩。
相比其他法訣,這也太便宜了,并且發賣師喊了幾次,邊上靜悄悄地沒人出價,只有幾個聲音稀稀落落:“怎么會是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