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神龜駝碑第196章神龜駝碑(1/1)
“看來得去一趟天下樓了。”
李卓嘀咕一句,否則這事就靠他們幾個人,只怕是無法做到。
無論自己這位大表哥到底是何居心,這層關系不用白不用。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將這件事給鬧大,引起朝廷的重視。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當中,欽差并非是一個正常的官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理解為皇權的化身。
可能本身只是一個三四品官,可一旦被委任為欽差,就意味著代表皇帝專門去做某件事,所謂的奉旨欽差正是如此。
只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皇帝才會派遣欽差大臣前來。
遼云漕運衙門做的事雖然很過分,但還遠遠達不到引起皇帝重視的程度,目前大慶的漕運總督喚做肖靜楚,屬于仕子黨的人。
他管著整個大慶的漕運,即便是在中書省,也是排名很靠前的人物,按照禮法而言,即便是朝廷對遼云漕運衙門十分不滿。
都會先讓他派人來自查,如此就達不到李卓的目的了。
“該怎么做呢?”
李卓陷入了沉思當中,裴洪和環兒見此,俱是知曉李卓在思考重要的事情,于是將趙孫氏和他兩個孩子都叫了出來,留給他一個安靜的空間。
陷入沉思當中的李卓,壓根沒注意到這一情況。
“要不找太子配合一下?不行,此舉有些冒險,我此行主要目的是為了,找韓中調查規地大案的情況,萬一暴露了會很麻煩。”
這個念頭剛剛冒出來,就被李卓果斷否決掉。
想要避免暴露自己,又要短時間內引起朝野震動,讓皇帝必須派出欽差大臣徹查遼云漕運,那就只有一種方法,讓皇帝感到危機感。
在華夏的歷史當中,有關漕運出現問題,皇帝派出欽差大臣的例子并不少。
李卓當初帶過一個碩士生,對方的畢業論文議題就是,“論古代漕運與現代海貿的關聯和與發展”。
李卓和他探討過這方面的知識,也查過不少歷史中的資料,現在都在他腦海中快速回憶著。
大約半炷香后,李卓眼神漸漸堅定。
“只能用這種法子了。”
思來想去,李卓最終決定,結合玄奇之說制造出一個事情出來。
其一,自古漕運方面碰到的類似事情不少,就比如汪六他們發船前,都會拜龍王,但凡是和這行沾邊的,對此都有敬重之心。
其二,以此為突破點,不需要李卓做太多事情,做的少,就不容易被發現,只需要通過輿論就可制造出排山倒海之勢。
其三,利用玄奇堪輿的操作性很強,自己能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回顧類似事件,李卓腦海中掠過不少。
比如幽靈漕船事件,其原型便是明成化年間的“空印案”,利用運輸時差偽造文書,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狄仁杰傳奇》中,就有這么一個情節。
還有陰陽轉運使,同一批漕糧同時出現在災區和邊關,牽扯了道門的縮地術傳聞,歷史中也曾發生過,乃宋代的“折中法”所引起的一個大案。
再比如明代的魚鱗圖冊之謎,治河民夫和魚鱗冊重疊,出現已故二十年的工匠,實則就是某些官員利用死人走私戰馬。
類似事件有不少,但都不符合李卓的要求,簡單而言這些事情不夠大,對皇帝沒影響,他不一定會派出欽差大臣。
故此,李卓決定借“龍脈”來做文章,此事同樣有原型可查。
康熙六年,靳輔治河引發了政治斗爭,河道總督意圖借改道工程,徹底掌控新的漕運商路謀取利益。
便暗合當時的欽天監,奏報漕河震動,暴雨延綿,損傷了皇陵風水和大清龍脈,并趁此提出了改道請求。
康熙皇帝很快就準許了此事,在歷史當中,雖然只是一個小事件。
但足以說明了一件事,這些統治者對于龍脈,對于自己江山的看重程度。
任何事情他們都可以忍受,任何人也都能犧牲,可一旦威脅到了他們的皇權統治,必定是零容忍的態度。
思路理到這,大概計劃也就呼之欲出了。
那便是借用上次平林府河道大面積淤堵,以及死了四位漕民一事,制造出一些玄奇之事,和龍脈產生關系。
再通過輿論將事情無限放大,到時必會引起大慶上下一片震動。
將這些都想清楚后,李卓抬頭看向了屋外,走出房間。
整個趙家壩,今晚都洋溢在了幸福的海洋中,尤其是對村里的孩子而言,能夠如此大快朵頤的吃肉,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雖說家里有時也會去打獵,捕魚,可基本都是被拿到縣城中換了銅板,就算給他們吃,也只是一點,哪里有這么痛快。
李卓身為京城來的貴公子,卻能和這些普通股山民打成一片,再次讓裴洪有些刮目相看。
出于尊敬,趙家壩的許多人都在給李卓和裴洪敬酒,熱情的讓李卓實在是有些難以招架,最后他不得已只能裝醉,這才逃過一劫。
晚上他們三人都在趙三林家休息,住的是他兒子女兒的房間,他們一家擠一間屋子。
“公子,您感覺好些了嗎?”
趙孫氏用他們當地的草藥,為李卓煮了些醒酒湯,喝了之后竟然效果出奇的好。
“好多了,趙大哥,您是想問我有沒有想到辦法吧。”
趙三林那點心思,又豈能瞞過李卓。
“不敢隱瞞公子,小人的確想知道。”
趙三林自從聽了李卓那番話后,心就一直七上八下的,在為此事而操心。
“眼下的確是有個法子,此法需要你出手相助,可能還會有些危險,但如果你們都聽我的,一切小心行事應該不會有問題。
成功之后,朝廷必然會派遣欽差大臣來徹查這事,到時從縣令到巡撫,漕運衙門的人一個都跑不掉。”
聽到李卓這么說,一旁的裴洪和環兒也立刻將目光看來,充滿了好奇。
“公子,您是厲害的大人物,小人都聽您的,您讓我怎么做就怎么做。”
趙三林不假思索的說道,冥冥之中,他對面前這位年輕的貴公子有種莫名的信任。
“好,環兒,取筆墨來。”
“哎,公子稍候。”
環兒應了聲,往馬車那跑了過去,拿起筆墨紙硯就跑了過來,迅速幫李卓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