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141章 腌咸瓜

“別看在家里賣不出去,沒人說什么,大家自認時運不好。你攬下來,就是剩下一萬斤,也得有人說道,幸好都賣出去了。

你哥還夸你那,說你在外面見過世面,到底不一樣,出去就能結識到有用的人,給咱村里辦了大好事。你這回在村里算是出名了,大伙都念著你的好。

村里剩下的五千多斤,兩天都沒賣出去一半,還是三分錢一斤賣的,聽他們說集上二分錢都有賣的。道偉回來說你讓給大伙分些,他們就拉回來分了。”

收工后,韓道偉也跟著舅姥爺來了。姥姥把1200塊錢交給他,“總共是九萬兩千斤西瓜,對嗎?”

“對,就是這個數。姑,您在城里租地方的錢,吃飯的錢,咱都得算出來。您給咱村操了這么大的心,不能再讓您往里搭錢。”韓道偉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斤數不錯就行,你這孩子咋還死心眼,在城里我就給你們說了,姑管你們吃頓飯還要錢啊。租的地方錢,姑不是送出去二十多個瓜嗎,抵了。”

舅姥爺聽了姥姥的話,對韓道偉說:“把錢收起來吧,你姑不要就算了。再說,你們吃的可不錯,也沒法入賬,以后要是都拿這當標準,咱村也快垮了。”怪不得舅姥爺的威信高,這原則堅持的可夠好的。

回家的路上,姥姥可是聽了一路的感激話,大家都夸姥姥有本事,給村里解了大難。悠悠聽煩了,自己先跑回家。

媽媽已經燒好了湯,坐在那里挖瓜瓤。面前放著一大籃子的小瓜蛋,大的像拳頭,小的像雞蛋,有甜瓜,也有西瓜。

“媽,這是啥瓜啊,咋這么您這是干啥啊?”悠悠好奇地問。

“苦瓜蛋,隊里拉瓜秧了,騰出地來種蘿卜。昊昊在瓜地里撿的,挖了苦瓤腌咸菜吃,你不是就好吃咸瓜嗎,忘啦。”媽媽把挖好的瓜扔到清水里泡著,說是去苦味。小西瓜不用挖瓤,整個洗干凈了泡到鹽水里。

咸菜缸一個能裝六十斤,悠悠家就有兩個。喜歡你導致我的失誤

穿過來后,悠悠算是見識了這個時代人們腌咸菜的本事,除去葉菜,只要是吃不完的,什么都往咸菜缸里扔,哏瓜、黃瓜、筍瓜、豆角,就連茄子,在鍋里煮熟,也劈開用鹽腌上。

夏天生產隊菜園里的菜基本上不賣,都是分給群眾吃,大體上兩天就分一次,悠悠家每次都能分一大籃子。

茄子,辣椒,豆角,蔥,韭菜。甜瓜園的周圍,也種了一圈豆角,還有一片冬瓜和京瓜長南瓜,每次分瓜都帶著一堆豆角。

為了省油,除了來客人,人們很少炒菜吃,大部分是溜著吃,或者是喝個熗鍋菜粥。因此,分的菜吃不了,大家怕放壞了,就扔咸菜缸里腌起來。

另外,就是曬菜干。曬的最多的就是豆角干了,把豆角在鍋里燙一下,晾在房檐下的通風處,陰干后還是碧綠色,收起來裝進粗布袋子里,掛到房梁下。還有就是茄子干了,切成茄片掛在細繩上,兩天就能曬干。

二奶奶家里的冬瓜也切了曬,用刀旋著片成條,由于冬瓜水分大,還得放在干凈的草木灰里,使勁的揉搓,讓冬瓜片往外滲水,然后掛到繩子上曬。

悠悠想起春天吃的燉冬瓜干,不僅有冬瓜的清爽還非nn道,相當的好吃,就要姥姥也曬冬瓜干。

悠悠家分的冬瓜都燉肉吃了,姥姥就在集市上買了十幾個大冬瓜,二分錢一斤,真便宜啊。

吃晚飯的時候,迪迪自己就啃了倆雞腿,還喊著要再吃一個,看來是饞狠了。悠悠怕他撐著了,就拍了下他圓圓的肚子。

“已經夠大了,不準再吃啦,要不以后姐姐不給你買了。”迪迪怕的就是以后不給買了,看了眼燒雞,扭頭走了,干凈利落,敢情他還懂得眼不見心不煩的道理。

第二天,是農歷的七月初二,陽歷是月初,這天立秋了。農諺:“立了秋,掛鋤勾。”悠悠替媽媽慶幸,總算不用鋤地了。異世界之邁向成神之路

可天氣照常熱,連著幾天,中午的氣溫都在三十五度以上。悠悠就問姥姥:“不是立秋就到秋天了嗎,咋還這么熱?”

姥姥的回答是:“立秋悶熱十天,寸草結籽。”

悠悠聽了哀嚎:“這得熱到什么時候啊?”陽歷進入6月,從麥收開始,中午就熱到了三十多度。到了月日立秋,還得再熱十天,那不是到月底了,這是要熱仨個月啊。

前世的悠悠本來就宅,再加上身體殘疾,夏天更是呆在房間不出門。裝著中央空調的室內,始終保持在25左右,哪里知道夏天酷熱的滋味啊。

今年可算是知道了,真難熬啊,虧得自己有事沒事還能躲進空間。不然,想想就害怕。

天氣熱歸熱,不過空氣濕度好歹是降了下來,沒有以前那么悶熱了。早上和晚上的溫度也降了下來,最低溫度在25左右,晚上終于可以睡個舒服覺了。

姥姥的西瓜醬豆也腌好了,打開缸口,撲鼻的醬香味飄了出來。姥姥用干凈的勺子舀出一碗,淋上香油,放在鍋里頭溜一下,味道更好了。

悠悠用饅頭蘸著西瓜醬,吃了一口。醬香、西瓜香、芝麻油的香味合在一起,味道好極了。盡管西瓜醬咸味較大,但一家人每頓飯也得吃上一大碗。

村里頭的其他人家也都是同樣的菜色,雖說吃不起那么多香油,但也會用筷子在香油瓶子里頭蘸一蘸,象征性的滴上兩滴,也算是吃個味道。因著筷子上有水,這水就沉到香油下面,那香油瓶子里頭吃了一年也不見少,甚至還變得更高了一點。

這也是窮,沒有辦法。

后來,悠悠專門在上查詢了西瓜醬豆,才知道它是魯西南地區的著名小吃,還上過央視的飲食欄目舌尖上的中國,只是到了她那個時代,好多人都說腌制食物不好,也就不太有人做了。

2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