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157章 “一把抓”紗巾

買紗巾的婦女很多,柜臺里高檔紗巾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深色的,姜黃、醬紅和天藍。大家詢問著下次來貨的時間,售貨員待答不理的,態度有點惡劣。

百貨樓里250元一條的高檔紗巾,其實質量并不怎么好,比普通的紗巾就多了幾根金線。而且金線的質量不過關,硬度較大纖維還粗,和柔軟絲線搭配的并不貼切,金線和絲線之間有道明顯的空隙。不過,金線閃著點點的亮光,在陽光下更明顯,還算是比較好看的,難怪女孩子們都喜歡。

本來悠悠沒打算出售紗巾,看到大家迫切的需求,還有供不應求的現狀,以及售貨員惡劣的態度,悠悠決定幫幫大家。

自己商城里的“一把抓”紗巾,質量好價格低,百貨樓里的紗巾是十公分的方巾,自己商城里的是一米的方巾。花色各異的紗巾,價格就沒有超過050元的。

悠悠本不想出售紗巾沖擊市場,可現在的生產能力忒讓人失望了,就這么個簡單的小東西也供不上,連人們這點愛美的小心思都不能滿足。城里的婦女都買不上,更別說農村的婦女了。

看好了東西,又在樓里轉了一圈,悠悠發現秋裝已經上架了。和春季比起來,也沒什么新意。不過,看到海魂衫的時候,悠悠想起來該買長袖的內衣了,再也不能和春天似的,穿粗布的夾襖了。

家織的粗布雖然穿著舒服,可做內衣不行,厚實肥大,到處透風,不得己只好用帶子扎著褲腿。這個時代農民的典型著裝就是大褲襠的褲子扎著腿,像倆燈籠,估計和穿粗布做的衣服關系很大。

城鎮人穿的針織內衣柔軟舒適,緊貼在身上,保暖性能好,就避免了扎褲腿的尷尬。所以,只是從著裝上就能明顯的區別出城鎮人和農村人。

現在,人們習慣上把內衣叫做秋衣和秋褲,還沒有成套出售的,分棉線和腈綸的兩種。純棉的n秋衣價格不到兩元,秋褲在一元五左右。腈綸的就貴多了,價格比純棉的高了一倍還多。兒童的純棉秋衣和秋褲便宜,一身最大號的也不到二塊五。

悠悠的商城里,高檔的內衣多了去啦,可它們和這個時代的產品差別太大,根本不能往外拿。懷舊商店里很少有內衣,因此,穿內衣只能現賣。

逛到上午十二點,悠悠餓了,就拉著姥姥去了旁邊的飯店。看到有小雞燉蘑菇,悠悠就讓姥姥要了一份,家養的小公雞味道真鮮,悠悠吃起來就沒個夠。

自家今年養的五十只小雞,里面有二十幾個公雞,都長到了二斤多,姥姥一個也沒賣。

月份娘倆出門少,家里就少了各種肉食。悠悠的空間里雖然有存貨,但沒有合適的理由,也不能拿出來吃。于是就磨著姥姥殺公雞吃,現在就連迪迪都知道姐姐好吃雞肉。

吃完飯回到自家的院子,悠悠和姥姥說了準備賣紗巾的想法,并從商城里拿出來各種帶金線的紗巾。

姥姥看了也覺得合適,百貨樓里的賣二塊五,自家這樣的要是也賣二塊五,肯定特好賣。

紗巾一條一個小包裝,十條一個大包裝,一大包一種顏色。娘倆商量著批發價,最后決定每條150元的價格給楊奶奶。她要是賣不動,再另外找人。關鍵是楊奶奶賣的東西種類不少了,怕她顧不過來。

現在這種大號的扣子單價暫定020元,換成五十個一袋的包裝,還是十元一袋。

悠悠在家里備貨,姥姥去楊奶奶家找人。由于離得近,一會的功夫,她倆就回來了。悠悠在屋里就聽到楊奶奶后悔的說:“俺知道這襪子好,沒想到賣的那么快,都斷貨十多天了,這次我得多要些。”

看見悠悠,楊奶奶就把手里的布包遞給她。“悠悠,想死奶奶了,你個小沒良心的,也不知道來看看奶奶。”悠悠打開一看,里面裝著兩袋奶糖和幾個大石榴。

悠悠拿出一個石榴,故作天真的說:“俺也想奶奶了,這不就纏著姥姥來看您了。”

楊奶奶聽了高興,一把摟過悠悠,抱在懷里親了一口。“真是奶奶的乖孩子,今后要經常讓你姥姥帶著來,奶奶給你買好吃的。”

悠悠心里吐槽,給我買好吃的是真,經常給您老送貨也不假。

接著把石榴給悠悠掰開,里面的石榴籽紅的像瑪瑙。悠悠吃了一個,酸甜可口,好吃的不得了。好像自家的院子里也有石榴樹,一會去找找看。

姥姥把扣子拿了出來,同時也把紗巾也拿出來。楊奶奶一樣樣的看著,看什么都覺著好。最后,她要了6000雙襪子,男女襪各3000雙。1000條紗巾,150袋頭飾和50袋扣子,總共9500元塊錢。

楊奶奶的包里帶來了10000元錢,她點出了500元,剩下的都給了姥姥。“我這總共是10000元,妹子你再點下。”

姥姥接過來,“姐姐您點清了就行,咱這又不是一錘子的買賣,俺相信您。”說完就放了起來。

這次,楊奶奶要的東西有點多,姥姥幫著她送了回去。悠悠滿院子里溜達,到處找石榴樹,還真讓她找到了十幾顆。顆顆是大樹,上面的石榴更大,個頭像碗口,把枝條都壓彎了。有的石榴熟得裂開了嘴,里面的石榴籽都露了出來。

悠悠高興的直蹦,趕緊放出幾個機器人往下摘石榴。心里還想著,洪城的院子里沒見石榴樹,不過臨水的院子里有,就是不知道掛沒掛石榴,下次去了一定得看看。

姥姥回來看到滿樹的石榴,也非常高興。“剛才看見你楊奶奶拿來的石榴,我還想起來咱院子里也有石榴樹,哪知道長得這么好。”姥姥拿起個裂開的石榴,嘗了一口。“還真甜,比你楊奶奶家的好吃。”

“姥姥,咱還得去一趟臨水,我記得那個院子也有石榴樹。”

“去,那院子的石榴樹比這還多,上午咋把這茬給忘了,正好給你李爺爺送貨。”

樹上的熟石榴都摘了下來,裝了五十多個水果筐。水果筐是悠悠空間里的,一筐五十斤。樹上還剩下些沒熟好的小石榴,等下次來了再摘。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