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160章 城里買建材

看時間快到十一點半了,姥姥把羅新才放在院里的地排車拉過來,往上面放了六麻袋花生。“兄弟,拉回去讓孩子們吃個稀罕。”

羅新才收的痛快,“嫂子,俺替您侄子們收下,孩子們都借您的福,這花生可真是個稀罕物。”

王代娣手里是真利索,在家準備了一大桌飯菜,雞鴨魚肉齊全,非常的豐盛。姥姥說她:“弟妹,你這么客氣,以后嫂子可不敢來了。”

“嫂子,您才能吃多少,還不是都吃進俺家孩子的肚子里。孩子們可都盼著您來那,跟著您改善回生活。”

還真讓王代娣說著了,四個孩子陸續的回來了。看到姥姥都非常高興,“大娘,您咋不來了,俺都想您了。”

吃過午飯,看著飯桌上干干凈凈的盤子和飯碗,悠悠頭一次覺得,比起羅新才家的幾個孩子,自己家的人飯量還算是正常范圍。

他家的四個孩子吃飯還是挺文明的,不爭不搶,安靜的坐那吃,就是速度有點快,就像直接咽下了肚。

王代娣看著他們,“你們就不會向悠悠似的,細嚼慢咽的吃,這直接咽下去,時間長了,胃里能受得住。”

大兒子懂事了,看了悠悠一眼,沒好意思吭聲。最小的兒子不干了:“俺們又不是丫頭,才不學女孩子吃飯,慢得煩人。要是那樣,啥時候能吃飽。”

說的也對,他們那大飯量,要是再細嚼慢咽的,光吃飯就得好長時間。

羅新才看妻子被孩子們堵住了,就倆眼一蹬:“咋著和你媽說話那,就是有理也不能頂撞長輩。媳婦,咱不和他個小孩子一般見識,你管他們吃快吃慢的,這胃好的就是吃秤砣也能克化。”

從羅新才家出來,姥姥去了趟飯店,要了六個菜和十斤饅頭,下午五點才來車,估計到家得晚上七點多,必須讓司機在家吃頓晚飯。

下午五點的時候,羅新才領來了一輛解放牌的貨車,也找來了幾個裝車的人。由于東西較多,六點多才裝完,后面車廂里裝得滿滿的。

姥姥和悠悠坐進前面的車頭里,給司機指著路,一路順利的回了村。到家時剛七點,天才黑。人們正在家吃飯,村子里挺安靜。

悠悠家住在村西,和村子隔了有百十米的距離,也沒引起多大的動靜。愛國舅舅在悠悠家里等著,聽見汽車聲趕緊走出來。

“姑,俺們正在家惦記著你們那,回來就好。你們快進屋歇著,我去村里找人卸車。”愛國舅舅指揮著司機把車開到場屋前停下,就讓悠悠爸爸領著司機回家吃飯。

姥姥把從城里帶回來的飯菜拿出來,媽媽已經熬好了一鍋小米粥。姥姥又拿出來一瓶酒,讓姥爺陪著司機師傅喝。

那師傅看了姥姥拿的酒,來了興致。“洋河大曲,這可是好酒啊,不過可惜了,我還得開車回去,只能喝兩口品個味。”

姥爺看他饞成那樣,還沒忘開車不能喝酒。就說:“家里也沒人喝酒,開了瓶的酒放著也跑味,您帶回去慢慢喝。”

師傅也是個爽快人:“那敢情好,俺這連吃帶拿的,今天出來的值。”

場院里的房子已經騰了出來,悠悠的爸媽晚上就在衛生室住,正好能看著東西。

沒等愛國舅舅喊人,住在村西頭的人就來了。貨車的聲音還是挺大了,人們互相招呼著,都來幫忙卸車。

裝車用了一個多小時,卸車就快多了,由于人多,半個多小時就卸完了。司機也吃完了飯,看東西卸完了,就提出了告辭。

姥姥把說好的十元錢給了他,又給他拿了兩瓶洋河大曲。他接過去說:“我和羅鍋子熟,您以后有事讓他喊我就行。”

看來,這位師傅沒少趁休息的時間接私活。一趟十元,他一月的工資加補助也就是五十多元,一個月拉幾趟私活,就比工資還多。

舅姥爺過來時,已經收拾停當了。兩間場屋里,放著各種建材,成方的板材和方木卸在屋子里。松木的梁檁由于數量較多,就卸在房子的外面。

大伙圍在衛生室門口,抽著爸爸遞給的香煙,熱烈的議論著。有夸松木梁檁好的,有夸板材好的。

村里的木匠圍著板材不舍得出屋,不住口的嘟囔:這是多厚的,那是幾寸的,這做什么合適,那做什么正好。最后的結論是:還是城里的家什好,這木材解得,啥材料都有,干起活來省大事了。

舅姥爺小聲的問姥姥:“你這是要了多少木材啊?”

“除了梁檁,解好的木材是五方,我尋思著蓋好房子,咱幾家都做些家具。”

聽了姥姥的回答,舅姥爺驚訝地問:“你這是認識誰啊,平時一方木材也難弄到。”

姥姥按著和悠悠商量好的理由告訴他:“我可是拿咱村里的豬換的,答應春節給他們送豬肉。不過人家不白要咱的,按一塊一斤的價格買。”

舅姥爺聽完來了精神,“這是好事啊,咱村今年喂的豬多,光隊里喂的就能超額完成國家的任務,你這是又給大家辦了個好事。不過,現在先別說,以防中間出啥岔子,到時候再告訴大家。”

村里人越聚越多,悠悠家的人也都在這里,舅姥爺就和大家商量起蓋房子的事情。大伙都說:現在咱們有空,既然東西備好了,明天就開工吧。

蓋房子真是件大事,幾家人都跟著忙。不光兩個舅媽在悠悠家幫忙,“小老媽媽”、婕格母女、桂香、盼妮來了七個。有蒸饃的,有炒菜的,有燒鍋的。

麥場里搭了個大棚,隊里的兩口大鍋支在棚下。隊里不光是有大鍋,還有蒸籠、盆子和碗筷,這倒是省了好多事,不用滿村子去借家什。光借桌凳就行,從各家借來的桌凳在麥場擺了一大片。

現在,村里蓋房子不用付工錢,大家都是義務幫忙,不過主家中午得管一頓飯。干糧管飽,一般是高粱豆窩窩,每人一碗大鍋燉菜。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