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06章 流腦大爆發

村里人都來了,一人一碗苦藥湯。悠悠在爸爸的監視下,一閉眼把半碗藥汁灌下肚,迪迪有樣學樣,喝完就苦著臉問:“姐姐,你的藥苦不?”

悠悠給他往他嘴里塞了一塊冰糖,肯定的告訴他:“苦,良藥苦口利于病,苦的才是好藥。”

迪迪拍著胸口給悠悠說:“姐姐別怕,等我長大了,給您熬甜藥,好喝還治病。”

悠悠鼓勵他:“好,姐姐等著喝你的甜藥,等你熬出甜藥了姐姐再病。”

迪迪認真的回答:“姐姐,咱倆可是說好了,我熬出來甜藥了你再病。”

說完又感覺到不對了,趕忙又說:“不是,姐姐您啥時候也不生病。”

悠悠高興的逗他:“嗯,姐姐聽小吳醫生的話,啥時候也不得病。”

昊昊看他倆的眼神就不對,撇著嘴說:“倆白癡,想啥美事那,得不得病你倆說了算。”

悠悠急了:“咋說話那,沒看出來,我這是哄孩子那。”

昊昊打擊她:“別忘了,你自己就是個孩子,還哄別人。”

迪迪真是老鐵,大聲的對昊昊說:“姐姐不是孩子,姐姐是姐姐。”

悠悠得意的對昊昊昂起頭,昊昊看了他倆一眼,轉身走了。

這天,又來了幾個發燒的孩子,其中有兩個孩子,爸爸都診斷是流腦,讓他們趕緊去醫院。

臘月十一,爸爸沒讓悠悠跟姥姥去張集,怕人多傳染,姥姥趕集回來,告訴爸爸,聽說好幾個村里,都有病死的孩子。

悠悠驚奇的問:“姥姥,他們家大人不給看嗎,能看著孩子病死。”

姥姥告訴她,“就咱這幾個村,你爸醫術好,很少扔(死)孩子,別的村,那年不扔孩子。”

悠悠聽了姥姥的話,想起了鄰居夯家的事情,再想想韓道偉的娘說過的話,自己生的孩子收了一半。

這才感覺到農村殘酷的現狀,缺醫少藥再加思想愚昧,難怪孩子傷亡大,幸好現在不實行計劃生育,那家的孩子都多。

午飯以前,附近村里的干部來了好幾個。他們先找的舅姥爺,都是來要中藥的。

“聽說吳醫生有防病的藥,可得給俺們抓些,這回的病可不是好病,得病一兩天就死人,還都是孩子。”

悠悠聽的那個別扭,那回的病是好病啊,病還有好壞之分。

爸爸給他們配好藥,就對舅姥爺說:“舅,下午我得去趟公社衛生院,咱們的青霉素還剩一盒多,得趕緊進點。流腦必須用青霉素,別的藥效果不好。”

舅姥爺趕忙答應,“你趕緊去,盡量的多要幾盒。”

爸爸一聽就笑了,給他解釋:“舅,最多給兩盒,就這也是照顧咱。衛生院看在經常讓我幫忙的份上,才給的。這藥限量,衛生院也不多。”

悠悠這才警醒了,自己這些天光顧著玩了,萬事不上心,越來越像個孩子。

趕緊上網查詢,看網上有記載不,查詢結果嚇了悠悠一身冷汗。七五年冬和七六年春,在臨水地區發生爆發型流行性腦膜炎(以下簡稱流腦)。多見于兒童,發病快,死亡率高。

流腦起病急,病情兇險,若是搶救不及時,常于24小時內死亡。此病多見于兒童,以高燒、頭痛、嘔吐開始,中毒癥狀嚴重,精神極度萎靡,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識障礙,時有驚厥,很快發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記錄在案的病例12075例,死亡率在30以上,七五年冬的死亡率更高,達到了70,這可是五千多孩子的生命啊。

七六年春,國家采取了措施,派出衛生工作隊,認真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先后舉辦了流腦防治學習班。采取措施,減少了發病率,提高了治愈率,病死率才降了下來,關鍵是調撥了特效藥品青霉素。

后世,流腦菌苗研發成功,每年孩子們口服一粒疫苗,就能有效的預防流腦病毒。不過,菌苗必須恒溫保存。

看到這里,悠悠覺得,穿越大神把自己送到這個年代,可能就是讓自己來挽救這些孩子的。

悠悠趕緊預定了一百份流感菌苗,先讓村里的孩子吃上。為了迎合孩子的心里,流感菌苗設計成糖豆的外形,口感也是甜的。

商城里的物流便利,下午兩點就到貨了。悠悠先給自己迪迪和姥姥、姥爺吃了,又跑到舅姥爺家,在家的都吃了下去。

悠悠在街上,看見孩子就喂菌苗,15歲以下的都給吃一個。村里的人見了,還問:“悠悠,你又跟姥姥趕集去了?”

“沒有,還是以前買的,今天翻出來了。”姥姥聽見了,還笑話她:“哎喲,啥時候轉性了,狗窩里放倆哆噠(干糧)”

菌苗和現在的糖豆基本一樣,悠悠拿在手里,就一句:“張嘴,給你個糖豆。”就完成了。

過去,小伙伴沒少吃悠悠的東西,悠悠嫌她們手臟,都是這樣直接喂到她們嘴里,這次也沒人感到意外。

最后,悠悠帶著迪迪,跑到了學校,先給劉校長家的倆孩子吃了。等下了課,迪迪高聲喊著:“哥哥,姐姐給你送糖豆吃。”

昊昊有點不好意思:“我大了,不吃糖豆。”志亮湊過來:“悠悠,給我一個。”悠悠把糖豆塞他嘴里,隨手塞昊昊嘴里一顆。昊昊抿著嘴,滿臉的笑意,帶著幾分得意。

悠悠看到“大一號”家10歲的三閨女景蘭和8歲的四閨女景梅,順手就喂了她們一個。

別的孩子看到了,就說:“悠悠,給俺吃個。”悠悠看大家都圍過來,就說:“都張開嘴,每人一個。”

志亮跑了過來:“妹妹,我給你看著,誰也不能多吃。”這孩子,有點護食,滿眼的舍不得。不過,這樣正合悠悠心意,多吃了沒什么用處。

沒等上課,悠悠就喂完了,還給媽媽他們幾個老師,嘴里也塞了一個。

除了個別不會跑的嬰兒,村里15歲以下的孩子,基本上都吃了菌苗。看著空間里的菌苗,悠悠還在那可惜,能常溫保存多好啊,姐馬上開始賣菌苗,就當糖豆賣,大把的往外撒,能救幾個就幾個。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