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16章 買買買

姥姥讓營業員給找了個紙箱子,一百響的要了十掛,其他的一樣二十掛,一共要了七十掛鞭炮,花了十六元錢。

晚上,娘倆進了空間,躺在舒適的按摩椅上,商量給大伙捎的過年衣服。婦女們要的風衣和褲子有了,男人們要的干部服還沒賣。

百貨樓里賣干部服,不過得要布票,一身衣服十五尺布票,全村六七十個個男勞力,上哪買這么多布票去。百貨樓門口賣布票的加一塊,也沒有這么多。

今天看到的中山裝,悠悠商城里有的是,特別是滌綸的中山裝,結實耐磨,價格還便宜,三十元一套,悠悠就想給大家準備滌綸的中山裝。

百貨樓里的干部服是加厚的斜紋棉布做的,這種布料特別的厚實,做出來的衣服挺括有型,和呢子服效果差不多,被人們稱為嗶嘰呢。

嗶嘰呢的干部服二十五元一套,十五尺布票價值三元,加一起就二十八元了。

現在,滌綸的布料雖然不要布票,但價格比棉布的高多了。嗶嘰呢幅寬0.75公分,每尺價格0.62元,還得用一尺布票。做干部服的滌綸布也是加厚的,幅寬0.90公分,每尺價格高達1.50元。

悠悠商城里的滌綸布價格超便宜,幅寬150公分的加厚滌綸布,每尺不超過一元錢。做一套中山裝,才用2.50米的布料,加工費比布料都高。

在這缺衣少穿的年代,在價格差不了太多的情況下,人們還是喜歡厚實耐磨的滌綸衣服。

至于自己家的人,悠悠當然選純毛料的。她從商城里選了兩套純毛的中山裝,先讓姥姥長眼。

姥姥摸著純毛的中山裝,陷入了回憶:“你姥爺就穿的這種純毛料的中山裝,每次有了重要活動,都訂做一身,光是中山裝就掛滿了一個衣櫥。也不知道那些衣服,后來都弄哪里去了?”

看了準備給大伙捎滌綸的中山裝,姥姥卻有不同的意見。她說:“村里人干啥都喜歡比較,你給咱家里人穿毛料的,其他人穿滌綸的,大家嘴上不說,心里也不得勁。

再說了,中山裝市里都沒賣的,從上海捎幾身還說的過去,要是咱村里人都穿,得好幾十身,那樣也忒顯眼了,根本說不過去。

現在中山裝就是黑市上也沒見賣的,穿的更少,真追究起來,衣服的來源就說不清。你商城里有干部服嗎,沒有咱就去批發部買。”

姥姥說的有道理,不過:“姥姥,百貨樓里的衣服是棉布的,得要布票,咱哪能到買這么多布票啊。”

“平城買不夠,咱去臨水買,不行再去洪城買些,干部服那里都有賣的。”看來姥姥是認準干部服了,還必須給大伙買回去。

悠悠只好認命的在商城里找干部服,還好幾家做道具服飾的店面里,有滌綸的干部服。價格太合適了,20元一套。款式也比現在的好看,起碼褲子不是大肥腿。

姥姥看著悠悠拿出來的衣服,根本不敢相信這個價格,“真不知道,你那商城是咋回事,和咱這里啥都反著,這么厚實的衣服,才20元,還沒人穿,就當戲服用。”

聽了悠悠對道具服飾的解釋后,姥姥就給它們換了通俗易懂的名稱:戲服,也算貼切。

做道具的干部服就兩種顏色,海藍和藏藍。悠悠問姥姥價格,姥姥仔細的想了一會;“咋著也得比嗶嘰呢的貴,百貨樓里的賣25元。咱就按30元一套,這是批發價,只在咱村賣,算是咱們給大伙捎的。”

孩子的衣服大伙要的就是運動服,差別就在顏色上。悠悠的商城里各種型號齊全,就是一兩歲孩子穿的也有。

悠悠特意訂購的加厚腈綸運動服,款式和現在賣的一樣。看到適合志斌他們穿的小號運動服,姥姥稀罕的贊不絕口。“這衣服可真喜人,不行,你得多要點,大伙看了肯定喜歡。”

“姥姥,這些就咱自己人穿,您得知道,現在估計全國都沒賣這種小號運動服的,多了咱還是沒法解釋。咱自己人穿幾套好說,就說是您拿大號的改的,他們想穿也買回去自己改。”

姥姥一聽就明白了,不過卻囑咐悠悠:“你再拿些大人穿的運動服,小年輕的不能都穿干部服,俺覺著還是穿運動服好看。不過,別要黑色的,大過年的,黑色不吉利。”

這個好說,就哪幾種顏色,大小號岔開就行。商城里的腈綸運動衣便宜,12—15元一套,顏色得有十幾種。

搞定了各種衣服,商城里有的,悠悠就拿了出來,沒有的趕緊下訂單。得湊愛國舅舅的拖拉機,捎回村子。

悠悠打算,從明天起,就得讓愛國舅舅往回帶東西。首先把今天買的雞鴨鵝帶回去,蓮藕、花生和青菜盡量的多帶些,這些過年都得用。

娘倆商議這,把東西準備好了放進東屋里。楊奶奶就來了,今天她還是在這里睡。倆人嘮著嗑,悠悠就睡著了。

臘月二十六,愛國舅舅還是運來了四十頭豬肉,他告訴姥姥:“姑,村里還剩四十二頭,今天一天就能殺完。”

姥姥讓他把準備好的東西裝上車,“這些是咱們過年的東西,俺今天再批些代銷點里賣的東西,你明天給帶回去。”

舅舅回去后,娘倆去了洪城。進了自己的院子,東屋里被收拾的干干凈凈,收來的廢品都裝好了,整齊的摞在一起。看來,羅新才年前不準備干了。

悠悠驚喜的發現,這次羅新才收了好多的廢紙,都裝在麻袋里,里面還能看出好些成冊的書籍。

姥姥和羅新才進來時,他和姥姥說的正起勁。看到悠悠就說:“嫂子,俺就說好人有好報,您看看咱悠悠,再看看您那幾個侄子,就知道了,個頂個的活蹦亂跳的。

還真是怪了,俺附近的鄰居,孩子們都得了流腦,有的一家攤上幾個,光傷(死亡)了的就快十個了。要不是咱們的藥,恐怕還得多。”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