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34章 玻璃絲襪

到了平城就快十二點了,娘倆先去了飯店,悠悠喜歡這里的甜菜,就要了個糖醋里脊,邊吃邊說:“姥姥,您做的沒這里的好吃。”

姥姥聽見,抬頭看了她一眼:“俺看你是吃作孽了,還嫌好道歹的,餓你三頓,啥都好吃。”

悠悠趕緊滅火:“姥姥,不帶您這樣的,主席他老人家都說了‘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姥姥,您得繼續進步。我看好您奧,萬分期待您老做飯水平再提高。”

姥姥拍了她一下:“吃都堵不住你的嘴,這亂七八糟的都說的什么啊。”

倆人吃過飯,就去了自家的院子,前后的看了一遍新栽的樹苗,和那兩個院子一樣,都成活了。悠悠在家準備茶水,姥姥去找楊奶奶。

楊奶奶帶來了2000塊銀元,看到新的頭飾,她也要了300袋。看來經過去年的實踐,她們對頭飾這些小商品比較認可,姥姥給了她3000元錢。

姥姥和楊奶奶嘮磕,楊奶奶也問姥姥:“妹妹,你收金子不?好多人問俺,想把手里的金子賣了,價格可以便宜些。”

姥姥想到臨水的情況,就說:“姐,臨水也有賣金條的,200元一根,還真有人托俺買些,220元一根,您看著收吧。還有,有合適的玉器您也收著,玉手鐲50元一對,小物件20元一件,其他的您比照著收。在玉器方面,您比俺懂。”

楊奶奶就說:“妹妹,你要玉器就好收了,國家收金銀不收玉,給點錢就能收起來,不過咱這縣城沒多少好玉,真值不了幾個錢。

你說俺懂玉,這還多虧了俺家的兩位老人,前些年在家沒事,他們就把存的老物件拿出來,給俺說道說道。

其實就是消磨時間,時間長了,俺就懂了些。不光玉器,其他的俺多少也懂些。

俺家那口子,也算給家里出了力。起碼,別管外面亂的再狠,俺們待在這大院里,安穩的過了一輩子,那些老物件也保留了下來。

妹妹,你要是想要珠寶,俺給你收,保證你花不了冤枉錢。俺知道誰家有這東西,他們想出手都找不到地方賣。

這些成分差的家庭,孩子都三十上下了,還沒找著媳婦,能出手些老物件,正好給孩子成家。”

回到家里,悠悠就開始在商城里找合適的玻璃絲襪。由于技術原因,這個年代的玻璃絲襪彈性差,纖維硬有些扎手,穿著還沒有棉線襪舒適。不過勝在薄而涼爽,結實耐磨,顏色正道不褪色,外觀漂亮好看。

后世的玻璃絲襪子就沒了這些缺點,彈性大款式好,穿著舒適,價格便宜,批發價沒超過0.50元的。

后世的人們買襪子都是成沓的要,好多年輕人根本不洗,穿一雙扔一雙,他們說不值洗錢。

商城里各種各樣的玻璃絲襪,有幾千上萬個款式,光是懷舊款的就有好多。

悠悠還是喜歡后世的襪子,不過款式和現在的差別太多。智腦給出個方案,就是借鑒尼龍襪的款式,只在襪口的裝飾圖案上稍加改動。

女式的是各種卡通動物,男式的還是梅蘭竹菊。讓人一看,就知道和冬季的尼龍襪是一個品牌的。

“寒食寒十天,清晨起來穿布衫”。“過了清明節,夜寒白天熱”。清明過后,氣溫回升快,令人談起來色變的流腦終于結束了。連著十來天沒有新發病的,爸爸終于回家了。

今年過年,家里的生活水平大提高,全家人都喝上了奶粉。爸爸在醫院,人多眼雜,怕引起別人的注意,可沒敢喝。加上工作沒個固定的時間,伙食也不好,所以,全家都長肉了,就爸爸瘦了。

于是,姥姥見天的換著花樣做好吃的,給他補養身體。全家人也跟著沾光,迪迪高興的不到飯點就回家等著,提前塞口好吃的。

槐花開了,空氣中飄蕩著清香。今年沒有復堤的民工,加上流腦,大人還是不敢讓孩子外出,大堤上基本沒人,悠悠讓姥姥帶著,可勁的摘槐花。

自己的空間里,野菜可是賣的正火。姥姥嘴里喊著,弄不明白商城的事情,可只要悠悠說商城里有用,保證有求必應。

其實也用不著她們自己摘,機器人摘起槐花來,又快又好,姥姥主要起放哨作用,悠悠則忙著往空間里收。

桂萍跟著她們去了一次,就不去了。她自己說:“俺想起來蒸槐花,嘴里就一股子尷淡味,又甜又咸的,一輩子不吃也不想它。今年好,俺娘蒸了一回,見俺們都不愿意吃,就不蒸了。”

原先,二奶奶家從槐花沒開就蒸,一直到掃的干槐花還用水泡軟蒸著吃,又不舍得放面粉,就加些咸鹽,好吃才怪。今年隊里分的糧食多,加上他家殺豬油水大,家里的糧食竟然有了剩余。

二爺他們爺倆是三月十二搬的家,搬家后就把桂花娘倆接回來了。從桂花滿月在娘家住了兩天,還沒回來過。

家里的房子寬敞了,就讓她們多住些時候,再說春天也沒什么事情,不用下地干活。

桂蓮看見妹妹家的孩子,長得又白又胖,想到自己失去的孩子,難過的哭了一場。

二奶奶勸她:“你自己得想開了,趕緊把身子骨養好了,趁著年輕,還能再要個。留根一個人忙里忙外的,你身子養好了,也能幫幫他。”

蓋房子把家里的積蓄用的差不多了,張留根今年又喂了十頭豬,他這是養豬嘗到了甜頭,干勁大著那。

他用剩下的錢,賣了輛地排車,去河灘拉著車子,桂萍割的豬草都是他給拉回來。

桂蓮在家歇著,就干些家務活,做點針線,一提去河灘割草他就急,怕她受涼做下病。二奶奶也是個疼閨女的,雞蛋緊著桂蓮吃。

連狗剩都知道她娘病了,每天主動幫著看管自家的羊。悠悠爸給她熬制了好些蜜制中藥丸,省得每天熬中藥了,桂蓮的身體恢復的挺快。

姥姥抽空帶著悠悠,找到了去年那幾家養蜂的,把他們家的蜂蜜都買了下來,并說好了棗花蜜下來,讓他們給留著。

這些蜂蜜,除了家里人喝的,悠悠都留了下來。商城里的野生蜂蜜價格再高,她一點也沒舍得在出售。

再過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環境逐漸惡化,像現在這樣,純天然無污染的野生蜂蜜,可就絕跡了,有錢也沒處買去。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