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68章 援朝的功勞

王代娣眼淚都流了出來:“要是再是個小子,俺就不要了。”四個兒子聽著,臉都黑了。

羅新才趕緊過來哄她:“俺找人算了,這次鐵定是閨女。”

姥姥聽明白了,原來王代娣懷孕了。“恭喜,恭喜,弟妹啊,不管男女都是喜事。”

“嫂子,這都好幾年沒懷了,從生了老二,俺就想要個閨女。都說閨女是娘的小棉襖,俺看見悠悠就想著要個這樣的閨女,不知道有沒有這個福氣。”

羅新才把一鍋鹵肉撈了出來,用大盆子盛著,一樣樣端上桌。鹵豬臉、豬舌頭、豬蹄、豬肝、豬肚、豬尾巴、豬腳,豬身上能吃的都有了。

幾個男孩子就是能吃,也不吃饃,光吃肉就造飽了。羅新才倒了一壺酒,偷偷的抿兩口,笑得眼都瞇一塊了。

吃完飯,羅新才用三輪車推著豬肉,一起去了悠悠家的院子。這段時間,他收了1927快銀元。

“嫂子,銀元真不好收了,近處的俺都收起來了,遠處的怕出事。俺年后出去收廢品,碰到合適的就收。”

王代娣要了300袋頭飾,姥姥給了羅新才2800元錢,又給了他們一筐紅富士蘋果。

晚上,楊奶奶把她收的東西帶了過來,1083快銀元,34金條,960元的玉器。楊奶奶也要了300袋的頭飾。姥姥給了她8700元錢。

楊奶奶給悠悠捎來一對玉手鐲,通體翠綠,柔和透亮:“俺看悠悠喜歡翡翠,專門給你挑出來的。”

悠悠接過來,越看越喜歡,趴到楊奶奶的臉上就親了一口:“奶奶,您真好,我喜歡死您了。”把個楊奶奶高興的,摟著悠悠不撒手。

姥姥和悠悠商量好了,明天跟著愛國舅舅的車一塊回去。讓愛國舅舅他們去洗澡,悠悠趁機把豬肉收了。

臘月二十九,愛國舅舅來了,姥姥就說:“愛國,你倆先不忙著卸車,吃了飯去洗個澡,咱在這里吃午飯,俺跟著你們一塊回去。”

吃完飯,他倆口子拿著姥姥給準備的換洗衣服,去洗澡了,悠悠把豬肉收了,又把準備的年貨拿出來。

姥姥出去要了個羊肉火鍋,等舅舅他們回來再點。剛過十點,他倆就回來了,手里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往屋里一放,大舅媽就說:“姑,俺得睡會,這洗個澡咋還困上了。”

愛國舅舅也說:“俺也去睡會,都是你,非得逛門市,不然俺早就回來了。”

姥姥說他們:“趁炕還熱乎,趕緊睡去。”

他倆睡覺了,悠悠和姥姥算賬。這次,一共運來的536頭豬,75841斤豬肉,悠悠把錢準備好了,放到個袋子里,回去就交給舅舅。

悠悠看了一下,自己的商城里僅此一項,收入千萬元,簡直是太容易了。

大舅倆人一覺睡到中午十二點,姥姥把火鍋燒開了,就叫醒了他們。四個人吃完飯,把過年的東西裝到車上,也沒捎水泥和沙子,倒是把兩大箱子的玻璃帶上了,這也是悠悠從商城里里拿出來的,比現在的質量好多了。

在車上鋪上干凈的塑料布,上面放了幾床被子,娘幾個圍得結結實實的,倒也挺暖和,反正悠悠是一路睡到家。

回到家里,舅姥爺就跟著愛國舅舅去了石廟,把錢給他們送去了,回來的時候,拖拉機上放著兩口袋饅頭。

他們村有開饃房的,一個隊給換了一袋饅頭。說是愛國舅舅和舅媽幫著他們賣肉,沒空蒸干糧,多少的是大家的心意。

愛國舅舅回來就沒進家,接著又去張集接三舅他們,說好的今天接他們回來過年。

姥姥拿出3800元錢,給了大舅媽。“紅英,這次俺當家,你把錢收著。你爹這次可沒出力,都是你們兩口子忙活。”

大舅媽沒接錢,“姑,俺們兩口子光往外跑了,家里的活沒干一點,可不能都要了,俺跟婉瑩妹妹一家一半。”

姥姥笑了,指著她說:“你啊,就是個沒數的,咱倆家一家一半,姑的那一半不都是你妹妹的。快拿著吧,你倆跟著五個孩子,以后花項多著那。”說完就把錢放到她手里。

“姑,孩子多俺也不怕,俺今年可沒少掙,不是俺吹,俺三家數俺存款多。

姑啊,俺今年二十頭豬賣了三千多,再加上這些俺就存一萬了。想起來,俺自己都覺著不是真的,跟做夢一樣。”

舅姥爺也說:“妹妹啊,這倆年咱咋過這么好了,俺也覺得跟做夢似的。”

姥爺搭話:“村里人有這種感覺的不少,都說是援朝的功勞,使用氨水、苜蓿喂豬都是援朝給出的注意。”

這才是悠悠期盼的結果,改革開放后要求領導干部“四化”,三舅年輕又有文憑,得趁現在打好基礎,攢足資本。

接著,大家就給三舅他們收拾屋子。姥姥把自己住的屋子騰了出來,讓三舅他們住。姥姥和悠悠住一塊,姥爺帶著昊昊他們住。

援朝舅舅他們一進家,舅姥爺抱著志新就不舍得撒手,還滿臉惆悵的說:“也不知道智萍長啥樣,這離得遠了就是不方便。”二舅家剛生了閨女起名智萍。

三舅媽接過話說:“俺二哥上午剛打了電話,說智萍十四斤了,和志新一樣重,白胖一個閨女。俺娘還跟著,囑咐咱在家好好的過年,說她出了正月就回來了。”

孩子們圍著白白胖胖的志新,都想摸他一下,三舅站在旁邊看著,誰動就趕緊攔著:“不能摸弟弟的臉,要不溜口水。”

智茹拽著爺爺的胳膊:“爺爺,該抱我了,該抱我了。”

三舅媽跑到廚房里:“可憋死我了,這回可得好好的玩幾天。”大舅媽往外攆她:“你還不能沾涼水,趕緊出去吧,要是落下毛病,咱娘回來可繞不了俺。”

三舅媽往灶火窩里一坐:“俺不干別的,就管燒鍋。”大舅媽說:“燒鍋有智慧那,你剛換的衣服,一會就埋汰了,還得洗,你又不能沾涼水。你要實在想干活,就去代銷點里給咱姑幫忙吧。”

三舅媽聽了,趕緊站起來。“嫂子,那俺去了啊,來的時候,俺娘專門囑咐俺,來了幫著您做飯。”

“趕緊去吧,到咱家了,咱娘不在,你聽俺的沒錯。”大舅媽拿了個干凈毛巾,給她抽打了幾下身上。“看這一會就落上灰了。”

代銷點里一直忙到晚上八點,基本上都是石廟村的人,他們下午剛分的錢,大伙結伴來買東西,孩子在家眼巴巴的盼著,買身運動服穿著過年。

原來也不是買不起,不過人們一般不愿動家底。下午分錢了,那家都有五六百元。再說了,一頭豬多賣七八十,這錢花著不心疼。趕緊來給孩子買衣服,明天可就是大年三十了。

搜狗閱讀網址: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