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308章 精品

不過從沒發生過鴨子進錯鴨棚的事情,由于隔著500米的水面,和外村也沒道路相連,大伙也沒少過鴨子。其實,還是這時候的社會治安好。

從京都回來以后,姥姥就讓悠悠把前兩年收購的玉器拿了出來,讓姥爺鑒定。悠悠則依照后世的說法:“請艾老鑒寶!”

姥爺聽的哈哈大笑:“也不知你這腦子是咋想的,滿嘴里都是怪話,不過鑒寶這說法還真貼切。”

自此,姥爺總算是發揮了他的專長,開啟了他的金手指,成了悠悠的鑒寶專家。

她老人家原來鑒定銅錢和銅器,現在又加上了玉器,悠悠還隔三差五的從臨水帶回來幾件老式的家具。每當看到好東西,他老人家就忍不住的給家里人講解一番。

親眼看著實物,再加上姥爺詳盡的講解,悠悠后世里許多網上學來的鑒寶知識,得到了鞏固。家里人的興致也被激發出來,晚上沒事,大家就圍著一堆銅錢,分辨挑選。

因為,悠悠要求大家,把銅錢按種類分開。看到有收藏價值的銅錢,大家就觀看討論一陣,悠悠每次都高興的說:“淘到寶了。”

日積月累,大家習慣了,也不覺得什么。悠悠收來的銅錢,就這樣一點點的被鑒定了出來,99.99的是普通的銅錢。

就那萬分之一的精品,也讓悠悠喜不自禁,這些東西放到后世,可都是價值萬金的存在。即使那些普通的銅錢,后世的價格也在逐年飆升。

關鍵是七十年代末期,萬業復蘇,日用銅器大量的制作,收購站積壓的廢銅被融化成銅錠,大批的銅錢和舊銅器被銷毀。

存世的慢慢就成了精品,物以稀為貴嗎,何況后世里的人們又把銅錢當成了辟邪物品。

姥爺守著代銷點,有人來就賣貨,沒人來就挑選銅錢,大伙也習慣了,不過都知道他喜歡銅錢、銅器等老物件。

好多的貨郎擔收了銅器,都過來賣給姥爺,主要是悠悠家收的廢銅貴,每斤1.50元,收購站里才給1.20元。

現在,姥爺知道了家里的經濟情況,花錢也大膽了,他還讓貨郎擔幫著收購各種老物件。

貨郎擔不懂文物,碰到年代久遠的物品,就先拿過來,讓悠悠姥爺過了眼,給了價格,再回去和人家講價,從中賺個差價。

附近的人家知道了,家里有老物件的,就拿過來賣給姥爺,越傳越遠,悠悠家的代銷點里,不斷的有人帶著祖傳的各種東西,來悠悠家賣。

還真別說,就是這樣,姥爺隔三差四的,也能收到件好東西。

農歷的三月二十六,新墊的二十畝房臺收工,廠房開始建設。廠房由縣建筑公司承建,房屋寬廣,房頂是鋼架結構。肉聯廠總共建了四排房子,一排辦公室,兩排廠房,一排倉庫。

廠子的四周是高大的圍墻,里面還建了個水塔,供應廠里用水。有了水塔,廠房、學校、衛生室和養豬場,都安裝了簡易的自來水,村里人稀罕的都跑過來看。

擰開就“嘩嘩”出水的自來水,讓全村人看的眼熱,大伙紛紛要求在家里安裝自來水。

村里的干部商量了幾次,最后決定還是等肉聯廠有了收益,再給全村安裝自來水。

建筑平房簡單,二十多天,廠房就建好了。接著就是進機器,安裝設備。等一切安置到位,就到了麥收季節。

麥收前一個月,韓屯村通往大堤的路面終于露了出來,可是塘子坑里還得有一米多深的水。整整兩年的時間,灘區的村莊總算有了出路。

韓屯還是縣里和公社來人幫著收麥,大家這是第四年來韓屯幫忙,親眼見證了村里的變化。不少人感嘆:韓屯村這樣,應該算是進入**社會了吧!

村里的養豬場占地十畝,全部是磚瓦的豬舍,里面喂了二百頭母豬,一千二百多頭肥豬。因為安裝了自來水,養豬場非常干凈。

村里還有條編的副業,大伙的空閑時間,就用來干條編,每天都能掙五六毛錢的加工費。

村前的塘子坑里,鴨子和鵝成片,水面上不時的蹦起一條魚,離得近了,就能清晰的看到水里游動的魚,數量相當的多。

學校、衛生室配備齊全,村民上學看病都不用出村,家家戶戶都通了電。

高大的房臺上,栽滿了果樹,麥黃杏掛滿了枝頭,雖然稀少,不過個頭較大,桃樹和蘋果樹也掛了果。

說起今年的小麥,長勢那叫個好,麥稈粗壯,麥穗整齊,麥粒飽滿,到處一片金黃,真的達到了撒土不落。

韓屯村本來就是粘土地,喂的豬多,地里施用的優質農家肥就多。今年又用了新的小麥品種,追施了兩次氨水。全縣的小麥生產現場會,就在韓屯村開了兩次,縣里的農技人員,預計單產是三百公斤。

縣委李書記親自坐鎮,縣農機局今年進了兩臺收割機,這次都帶了過來。村里人算是開了眼,拖拉機帶著收割機,過去就是一米多寬,割下的小麥整齊的擺放在一邊。

有了這兩臺機器,再加上前來幫忙的二百多人,韓屯的1100畝小麥,兩天的時間就收完了。

五天過后,小麥打完了,產量也出來了。今年韓屯村的小麥真是大豐收,畝產高達620斤。不過,村里人并不喜,關鍵是縣種子站要全部收購,當做麥種,盡管是有償收購,價格和集市上差不了多少,0.30元一斤。

可是,這樣的價格,在集市上根本買不了麥子。即使是麥后,集市上的小麥,也得0.32元一斤。別看差這二分錢,一百斤就是二塊錢。

村里去年人均700斤小麥,今年的產量比去年還高,算起來每人相當于少收入二十元錢。二十元錢在現在來說,算是大數目了,相當于其他村莊一年的收入。

對于韓屯村來說,二十元錢也不算什么,可大伙的心目中,還是糧食重要,幾百斤的小麥全靠買,大伙還是舍不得。

村里的群眾議論紛紛,大家都說:“虧得去年的棉花地種的是老麥種,不然,今年想吃口白面都難。”

搜狗閱讀網址: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