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313章 上水

8月12日,姥姥帶著悠悠去臨水給李保國送貨,王奶奶在家等著姥姥。一見面她就說:“妹子,我在這等你好幾天了,想著你早晚得來。”

姥姥問她:“姐啊,您這是有事?”

“還真有事,俺不是托您給孩子在京都買個院子嗎。萬杰他倆回來后,說婉瑩幫著他們找著了,是個兩進的院子,不過得五萬元錢。

妹子,您也知道姐姐的家底,這兩年,姐跟著你賺了三萬多,俺手里吧,還有些金條,就想等你來了,看你還收不,這量太大了,俺可不敢到銀行去兌。

現在雖然不像以前那樣,管的那么嚴了,不過要是讓別人知道俺兌換兩萬元的金條,俺往后就別想過安生日子了。”

確實是這樣,現在家里存著一百元錢,就是殷實的人家,要是知道誰家有幾萬元錢,那還了得。

姥姥也明白王奶奶的顧慮:“姐,您別作難,都交給我就行,咱姐倆沒外人,就按國家的定價,俺不能讓您吃虧。您準備賣多少啊?”

“妹妹,這可不行,咱還是按220元的價格,不過,妹妹啊,俺的手里,可不只是金條,還有好些首飾,都是零碎的東西,你看能要不?”

王奶奶說完,從里屋里拿出來個緞子包,里面各種純金的首飾有幾十件,各種的戒指、帽花、手鐲、項鏈、項圈。

姥姥看著這些東西:“姐啊,您這是把家底都磕干了,倆孩子還小,萬杰他倆還得上幾年學,以后你們可怎么生活啊。要不我托人在京都另給您找個院子吧。

桂金剛找了個院子,是三間的四合院,才二萬元錢,整個院子九間房,也能住的開。您這些東西還是放著吧,以后說不得就能提價。再說您手里也不能缺了錢,家里還有兩個小的那。”

王奶奶卻堅持說:“妹妹,你說的這些俺也想過。不過聽孩子們說,那個院子比較合適。再說了,比起房子來,吃穿能用幾個錢。以后他倆都有工作,還能養不起俺們。妹妹啊,不瞞你說,買下那套院子,俺還能剩下幾千元錢的家底。”

姥姥看她下了決心,就說:“姐,既然您考慮好了,我就不攔您了。不過咱得按國家的定價,我回去操兌錢,明天再來。”

第二天,王奶奶一共拿出來60根金條,外加一斤多的零散的金首飾,加在一起是2425克黃金,按每克8.40元的國家定價,一共是20370元錢。

王奶奶留了2萬元錢,說什么也不要370元的零頭。悠悠算了一下,每克金子合到了8.25元。

姥姥問她:“姐,您自己在家行嗎?咋不讓倆個孩子來啊。”

王奶奶囑咐姥姥:“妹妹,我不想給孩子們增加壓力,他們要是知道俺把家底都磕干了,心里也不得勁。你幫我瞞著點,別讓他們知道了。”

姥姥嘆了口氣:“姐,倆孩子攤上您這么明白的老人,是他們的福氣啊。”

8月26日,黃河突發洪峰,在村里就能聽見“哇哇”的湍流聲,災情緊急,全村男女勞力都去守生產堤。一夜之間,生產堤外一片汪洋。

天還沒亮,張集公社組織的抗洪搶險隊就到了,韓屯村的人被替換下來,暫時回家休息。

大伙看著洶涌的洪水,哪里舍得睡。首先把各家的鴨棚轉移到了防臺上。防臺上的豬圈和牛圈檢修了一遍,把隊里的豬牛都轉移到防臺上。

當天的夜里,洪水就順著塘子坑下來了。不過,連村前的護村林都沒漫到,就是塘子坑里的水深了,村前的二百畝地,全部被泡在水里。出村的道路,又剩下村后通往生產堤的這一條。

洪水流到韓屯村后面的生產堤,就被擋住了。生產堤內外都是水,護堤的群眾站在堤上,看著兩邊洶涌的洪水,嚇得兩腿發顫。特別是上游下來的洪水里,漂浮著的農具和家畜,更是加深了人們的恐懼。

大舅媽和二舅媽的娘家,都來了人,他們幫著搬東西,搭鴨棚。傍晚回去的時候,大舅媽的娘家人,硬是把桂金的爹娘用地排車拉走了,畢竟老人腿腳不便。

27日凌晨4點,援朝舅舅回來了一趟,他兩眼都是血絲,看來是一夜沒睡。看到家里都安置妥當,躺炕上就睡著了。臨睡前,囑咐愛民舅舅:“五點半喊醒我。”

舅姥娘看見了,心疼的不行,一直坐在床前:“我在這里看著表,你們都去睡吧。”

8月30日,生產堤外的河水就退了下去,河灘里的土地露了出來。這次的洪峰雖然只有五天的時間,不過黃河又向北移動了200米。

村里的群眾看見,都高興的不行,大伙都說:“這次,咱村又多了300畝地。”

悠悠順著河岸,在新增的河灘地上,全部撒上苜蓿種子,不止是洪城地界,平城地界也撒上了。

其實這兩年,苜蓿的種子靠著自然的傳播,韓屯上下游十幾里河灘,也都長出了苜蓿,不過稀稀拉拉的不成氣候。

村前塘子坑里的水位,又恢復到了2米多的深度。村東和村南的道路,徹底的被水隔斷了。

等水勢穩定下來,大伙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和石廟村相鄰水面上的攔網,重新加固了,主要是防止兩村喂養的鴨子混在一起。各家喂養的鴨子,也挪回到護村林里的鴨棚里。

9月1日,縣里武裝部組織民兵,在韓屯村東北的生產堤處,集中打撈水面上漂浮的東西。衛生院也派人專門防疫,村里的孩子都跑去看熱鬧,悠悠從商城里拿出高效消毒劑,到處跑著偷偷地揮灑。

9月5日,公社緊急召開村級干部會,舅姥爺他們開會回來。大家才知道,這次洪水漫堤,是人為造成的,當事人就是張集的公社書記。

他看到今年的洪水特別的渾濁,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并且從縣里得知洪水的流量不大,不會造成大的損失,就起了放水淤積塘子坑的念頭。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