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338章 開工熱情高

李保國現在的生意可以說是遍布全國了,自打玉玉把牛仔服買進京都,其他的服飾也跟著進京,他在京都漸漸打開了局面。

各種服裝和小商品又從京都流向全國,他在京都就是個批發商,沒有零售的門市和攤子。

現在,李保國每個月服裝的銷售量達到了百萬件,一件衣服掙一元錢,就是一百萬。小商品每個月二十萬袋,玉玉現在已經自稱為:“百萬富姐”了。

李保國是這樣和姥姥說的:“姐啊,京都的水深,您兄弟我膽子小,別看我在臨水算一號人物,進了京屁都不是。

姐,兄弟我心里明白,要不是您的這些貨物,京都的市場我根本進不去。能再京都站住腳,不是兄弟我本事大,是姐姐您的貨物好。”

大花的滌綸連衣裙在京都暢銷,比牛仔服都火。麥收以前,姥姥給了他二十萬件,已經脫銷了。

6月14日,姥姥又給了他十萬件,他接著又下了二十萬件的訂單。

在京都暢銷的還有七五年的人造棉短袖襯衣和碎花連衣裙,這兩樣衣服是以低廉的價格取勝。

韓屯村的人,經濟賬算的可明白了。肉食廠每個月150元的工資,服裝廠100元。夠買多少斤麥子啊,現在100元能買300多斤麥子。

倆月的工資買的麥子,夠一個壯勞力吃一年的。再說了,做衣服比下地勞動輕快還干凈,風吹不著雨打不著。

現在啊,韓屯村的人,對種地沒那么執著了,再也沒人提種高粱的事了。不過村里每年都會在瓜地的周圍,塘子坑的邊上,插空種些高粱。

收成居然也不錯,每人能分50多斤的高粱,足夠大伙吃的雜面的。

村里上了年紀的人,種了一輩子的地,對土地情有獨鐘,一刻也不舍得閑著。特別是塘子坑歸村里管理后,他們把露出水面的土地,隨時種上合適的農作物。

韓屯村因為他們,各種小雜糧比原來還豐富。這些老人看到年輕人在工廠掙了大錢。地里有了活計,也不攀著年輕人干了,主動的下地找活干,把種地當成了自己的職責。

老年婦女則主動擔起了家務活,沒人再等著讓兒媳婦伺候,服裝廠現在基本上是4個小時能掙150元錢,兒媳干半天,比她們干2天掙的都多。

現在的韓屯村,男女老少都是積極的心態,每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整天忙的不可開交。村里的大街上,除了七歲以下的學前孩子,平時根本看不見人。

人們忙起來,打架鬧亂子的也少了,就連“小老媽媽”婆媳也不嗆嗆了。王蘭芝的說法就是:“有那爭竟的時間,還不如多掙倆錢那。”

大伙聽了就笑:“蘭芝,你這是忙的連吵架的功夫都沒有了。”

由于她們兩口子年輕,加上他倆的脾氣好,雖然輩份長,可是大伙也沒人“爺爺、奶奶”的喊他們。村里人不論老少,都喊他倆“高高三”、蘭芝。

各村的服裝廠開工的都早,麥收期間,就停了10天工。剩余的村莊也都要求成立服裝廠,一個春天的時間,大家的縫紉技術基本都練成了。

30多個村子一起成立服裝加工廠,再按原來的辦法,韓屯村沒有那么多的空余房子。

現在,韓屯村里的空余房間,基本上都成了服裝廠的倉庫。十多萬的原料加成品,把房間都占上了。

幾經商議,村里出臺了一個新的辦法,就是從自己村的服裝廠,抽調有組織能力的熟練工人,去各村當技術員,幫助他們建立服裝廠。

畢竟,韓屯村服裝廠外放的活計,每件衣服抽1分錢的管理費,每人一天加工10件衣服,就是1毛錢,服裝廠最少30多個人,一天的管理費就是3元多,足夠給技術員的發工資的。

派去的技術員,最多在那里半個月,以后的管理費可都歸韓屯村集體使用了。

考慮到派出的人都是技術能手,平時每月的加工費就達到了150元。幾個村干部這次相當的大方,派出去的技術員也是150元的月工資。

新辦的服裝廠,全部上的是連衣裙,通過韓屯村服裝廠的試產,這是最好的訂單。因為沒有紐扣,每件衣服等于多了1毛錢的加工費。

大家還是低估了各村的熱情,派出去的技術員,不到天黑沒回來的,基本上都是吃了晚飯,才被幾個人送回來。

沒辦法,現在農村很少有通電的村莊,由于沒有電燈,大家不到天黑不收工。現在天黑的晚,收工后就到晚上七點多了。

這次,全公社村村都上了服裝廠,張集和石廟這樣的大村,一次就上了兩個。新上服裝廠38個,1486個工人。

加上原來的12個服裝廠,372個工人。張集公社現在一共是50個服裝廠,1858名工人了。

每人一天做15件衣服,一天的生產量就是28000件,韓屯村每天收入280元錢的管理費。

要是都足月生產,每個月的生產量就是84萬件衣服。要不是李保國打開了京都的銷路,悠悠估計自己得把衣服返回商城銷售。

自己的商城里,這些廉價的衣物,還是比較受非洲一些落后部落歡迎的,產品基本不會積壓,發達國家的過季產品,也是這樣處理出去的。

不過利潤就少多了,悠悠只能賺個加工費差價。后世的機器再先進,也是靠人工操作。比起現在的低廉人工費,還是高出一些。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每件衣服絕對不會超過一元。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三毛五毛的不算多,可是量大了就有錢了。每月80多萬的產量,咋著也得有三四十萬的收入。

其實為了增加人們的收入,悠悠寧愿賠本賺吆喝。每當想到這些,悠悠就特有成就感,樂滋滋的給自己猛點攢,為自己這個合格的時代電商自豪。

三舅媽的銷售渠道也基本形成,現在她在供銷系統也算個名人了。張集公社村村有服裝廠,生產的服裝又都是暢銷貨。作為書記夫人,她成了供銷系統的熱門人物。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