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400章 輔導課

把個張美娥激動的,眼淚都流出來了,一個勁的說:“好孩子,不用謝,姑奶奶看見你啊,就覺著親。”

兩位老人也動容,連聲的對姥姥說:“這就是緣分,這些年,就沒見小娥稀罕過孩子。

秀芹啊,還是你有福,有這么些好孩子。今后可都是人中龍鳳,你啊,是個有福的。”

姥姥笑呵呵的說:“謝謝您的吉言,有您老這金口玉言,俺就等著享福了。”

在洪城,孩子們更是如魚得水,和羅新才家的孩子玩的熱火朝天。看著智茹,王代娣饞的不行,遺憾的對姥姥說:“嫂子,今生俺是沒閨女的命了。”

羅新才和她開玩笑:“這你可怨不著俺,誰讓你娘給你起了個代娣的名字,哪知道真的應驗了,你下面就是弟弟,到了俺家也得生兒子。”

王代娣那個氣啊:“不是計劃生育,俺還得再要,不信生不出閨女來。”

悠悠看著穿花裙子的小五瑞福,上躥下跳的潑皮樣,頓覺無語。這得多盼閨女啊,盼到給潑小子穿花裙子。

志遠昊昊他們幾個大的,跟著瑞祥學裝收音機上了癮,姥姥只好帶著孩子們在城里住下。

迪迪也跟著學,他唯一不服氣的是得喊小五“叔叔”。趁人不注意,就拿著這種好吃的哄騙他喊“哥哥”。

才兩歲多的孩子有什么輩分觀念,只要有好吃好玩的,還不是讓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一會的時間,倆人就混熟了。

小五跟在迪迪的屁股后面,“哥哥,好哥哥”的叫個不停,老四瑞康糾正了他幾次,見他不聽,氣急敗壞的說:“你要是再喊迪迪哥哥,就不要喊我哥哥了,哥哥再也不領你玩了。”

小五可是家里的寶貝,除了怕媽媽,他就是家里的小霸王,能讓四哥嚇唬住,喊得更響亮了:“迪迪哥哥,好哥哥。”

老四被他氣得,咬牙切齒的,又舍不得拍他一下。大家看著,笑的肚子疼。

在洪城住了三天,除了志斌、志新和智茹,其他六人都裝了一臺收音機,大家才打道回府。

回去的時候,還帶了一套工具和十幾套配件,準備回去接著裝,這是沒玩過癮。

回到家里,獻寶似的把自己裝的收音機擺了一溜,挨個的打開,讓家里的大人評優劣,一個個得意極了。

村里的孩子見了,都羨慕的不行,嚷著讓志遠他們教給大家。

悠悠嫌棄吵的慌,把他們攆到了大舅家里,哪知道不到十天的時間,村里的孩子就把帶回來的配件組裝完了。

就連“高高三”也不顧臉面的和孩子混在一起,硬是搶著裝了一臺。

家長們都來找姥姥,讓她給孩子們捎些配件來,還有讓姥姥捎工具的。姥姥對他們說:“一套工具一百多,沒必要都捎,我再捎一套,讓孩子們輪流著用就是了。”

可是村民不是這么想的,他們說:“咱現在不缺錢了,買套工具讓孩子們學門技術。聽說城里有辦學習班的,得200元的學費。咱村有志遠和昊昊他倆免費教,俺們這就是賺了。”

特別是上了初中的孩子,志遠把物理課中電流的知識,融匯到收音機的線路中,給他們講了個透徹。

見孩子們跟著志遠他們學到了本領,大伙都激動的不行。以前到了七歲還不讓孩子上學,今年剛滿六歲的孩子,都爭著往學校里送,盼著孩子在學校多學些本領。

相比較于韓屯,石廟村做的有些離譜。開學以后,他們村在韓屯上四年級的孩子,輟學的很多。

由于分組,加上國家征收的愛國糧少了,工分的價值高了好多,少的也得在一元以上。

農村的孩子上學晚,四年紀的孩子大部分都在12歲以上,可以幫著隊里干些輕活,特別是看莊稼,孩子們就比較合適,一天能掙五個工分。

家長們就動了心思,覺得孩子都上了三年學,認的字也不少了,算個賬也會。

現在工分值錢了,還是回家掙工分合適。以后還不知道走到哪一步,村里現在就已經有兩個隊合在了一起。

再說了,指著孩子學好了,考上學去城里工作,能有幾人。都說上學的比牛毛還稠,考上學的比牛角還稀。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自七七年恢復高考,至今已經是四年了,洪城縣每年考上學的,大中專加一塊也沒超過二百人。全縣一千多個村莊,十個村考上一個。

可是每年參加高考的,最少也得有3000人,5的錄取比例,確實少的可憐。

他們村的1——3年級,倒是人數不少,家長還是希望孩子學些字的,誰也不愿意自家的孩子,是個睜眼瞎,尤其是男孩子。

可是學習給家務活讓路,家里有了事情,就不讓孩子上學了。

把個石老師氣的,整天的搖頭嘆息:“你們都眼氣韓屯過的好,也不看看人家咋著做的,孩子沒本事,從小就輸在起跑線上。”

悠悠聽說了他的至理名言,肅然起敬。要不是對他非常了解,悠悠都懷疑他也是從后世穿過來的。

勝男舅媽一直在韓屯住到志遠開學,才和志遠一塊回去了。跟著志遠去的,還有大舅他們兩口子。

昊昊他們開學了,悠悠開車送的他們,志新也回到了姥姥那里。

臨水一中的校區是解放前的市政府公署,整個校區都是原先的建筑,以英國風格的為主,充滿了異國情調。

進了學校的大門,是一座三層的教學樓。后面兩排四座樓房,每座樓房四個教室,。

教室是二層的洋樓,明亮的大玻璃窗,木質地板和樓梯,都是原色的硬木。地板對接整齊,木質細膩,連個劃痕都沒有,透著溫潤的光澤。

高中每個年級八個班,每班40名學生。兩個年級16個班,在校學生700多名。高二的學生較多,有插班復讀生。

學校的閱覽室比教室都大,也是上下兩層,可惜的是里面的存書很少。據老師介紹動亂期間,除了被燒毀的,大部分被拉倒了廢品收購站。廢品站的廢紙,成車就運去造紙廠,化成了紙漿,悠悠是無緣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