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407章 肉食廠

電子商城里,悠悠把獲取了安全食品證書的燒餅,貼上了純手工制作,綠色環保食品的標志,每個燒餅竟然賣到了50元的高價。

由于集市的放開,進入八零年冬季,楊奶奶和王代娣她們銷售量劇增,比原來多了幾倍。

特別是王代娣,她娘家的兄弟姐妹都賣小飾品,業務發展到周邊的幾個縣,同時也稍帶著收購銅錢和亂發。

楊奶奶家又找了兩個幫忙的,她現在雇傭了六個人,兩個保姆,四個營業員。

原來平城賣衣服的那家人,現在改行跟著楊奶奶賣小飾品。有一次在楊奶奶門市里碰巧看到姥姥,她主動的過來打招呼。

“嫂子,俺后來找了您幾次,都沒見到您。賣衣服成本大,貨源還跟不上,俺就改賣小商品了,沒想到這些小東西,利潤這么大。”

等她走了,楊奶奶告訴姥姥:“這妹子一家子是真能吃苦,幾個人分開趕集,舍不得歇一天,四五十里的路程,見天趕個來回,也不知道個累,她家賣的貨最多。”

現在的攤販趕集,都是騎自行車,早上6點鐘起床,吃口熱乎飯,天剛亮就出發,近的還好些,遠的集市幾十里路。

集市都是十天兩個集,集市之間相隔著十幾里。要是天天趕集的話,遠的就得四十里開外。

有時候上午趕集,下午還得去進貨。一般進貨都是去縣城,有個體干批發的,也能去縣里的批發部進貨,反正是哪里合適去那里。

擺攤賣服裝小商品的,大部分是縣城的居民,他們成群結隊的奔波于縣城和農村的集市之間,盤點著每天的收入,興高采烈的忙碌著。

他們的經營之道是賺錢就賣,價格絕對比供銷社里的低。供銷社的服裝加價30,10元進的衣服賣13元,他們12元就賣。

每個集市賣出去二三十件衣服,就是三四十元錢,跟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也因為他們的沖擊,供銷社里除了緊俏物資,大部分東西賣不動了。

特別是賣鞋襪的,同樣是在縣批發部進的貨,擺攤的小商販,每雙鞋就是比供銷社里的標價低二毛錢。

襪子也是如此,供銷社賣1.78元一雙的尼龍襪,小販們1.70元一雙。8分錢的差價,就把生意搶了過去。

更為可氣的是,悠悠家賣的襪子,從75年開始到現在,一直是2元的價格,反而比供銷社里1.78元一雙的賣的好。

供銷社從震宇公司進到了貨,可是一樣的價格,也賣不過外面的商販,真是令人無語。

勝男舅媽的同學對她抱怨:“真是奇怪了,都是一樣的東西,一樣的價格,按說公家的得比個人的質量有保證吧,可是人們就是愿意在外面的攤販手里買。”

勝男舅媽告訴她:“東西是一樣,價格也一樣,不一樣的是服務態度,咱們的營業員,啥時候也比不上那些商販的態度好。”

她同學恍然大悟,搖著頭說:“咱們天天喊著‘為人民服務’,可是這些年都養成習慣了,不和顧客吵架就是好的了,和外面的商販相比,還真是差的遠。

再說了,對營業員來說,賣多賣少一個樣,和工資也不掛鉤,態度能好才怪了。”

國家的政策變了,不再給各村下達必須完成的生豬指標,加上集市放開搞活,食品站受沖擊最大。雞蛋還是小事,人們喂養的豬再也不會賣給他們了。

縣肉聯廠沒有了平價豬的來源,只好去農村收高價豬,其實收高價豬利潤也很大,韓屯村的肉食廠,自開業以來,都是收的高價豬。

現在,家家戶戶都養豬,光靠集市是消化不了這些生豬的。國家不收購了,人們馬上面臨著銷售難的局面。

食品站收不上來平價豬,城市里的豬肉供應也跟不上了。各廠礦企業各自想法,為自己的職工謀福利。

韓屯村肉食廠成了香餑餑,來這里購買豬肉的機關單位那叫個多,韓屯村的電話基本上沒斷過,都是各單位訂豬肉的。

李保國每次通話都會抱怨:“姐,您們村的電話現在是真難打,一兩個小時也要不過去。”

韓屯村的活魚,也隨著訂購豬肉的單位,陸續的賣了出去。這兩年黃河沒漫灘,塘子坑沿都露出來了,成了獨立的魚塘。用拖拉機挨個的抽水,兩個小時就能清出來一個塘子坑。

現在,每畝塘子坑光是一斤半以上的魚,最少二千斤,每斤0.50元,就是1000元錢,千畝的塘子坑,每年給韓屯帶來100萬元的收入。

韓屯村的肉食廠,每年7萬頭豬的宰殺量,往年石廟和韓屯加上周圍的幾個村,就能滿足需要了。

可是今年整個洪城縣北部的村,都來韓屯套近乎,大家都想把豬賣給韓屯,畢竟光是靠集市,連一半也消耗不了。

好些群眾,知道韓屯高價收購生豬,直接就把豬拉來了,總不能再讓他們拉回去,只好收下來。

盡管有各單位的訂單,也增加不了多少頭,加大收購的根本,還得靠擴大生產量。

韓屯的肉食廠,已經滿負荷運轉了,廠房機器都達到了極限。特別是人力,韓屯村五十歲以下的壯勞力,基本上都在肉食廠上班。

婦女勞力不是在肉食廠,就是在服裝廠,全村總共320多口人,就連六七十的老人,只要沒有纏手的孩子,都能找到活干。

大伙看到每天送來的生豬,干勁特足,主動的加班加點。幸好有各單位的訂單,宰殺好了就可以了。

宰殺生豬利潤比較低,一頭豬也就是二三十元錢,不過有宰殺生產線,宰殺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光靠加班也不行啊,特別是臨近冬至,要豬肉的訂單越來越多。大家伙商量了幾個晚上,決定再進一條屠宰生產線,先安裝在前排的辦公室里。

在援朝舅舅的關照下,生產線很快就安裝上了。這次,村里五十歲以上的男勞力,基本上都去肉食廠上班了,主要負責宰殺生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