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410章 學英語

二奶奶這二年日子過的舒心,寶景從十六歲就獨擋一面,接手了村里的衛生院,病人越來越多,收入也越來越高。雖然收入歸集體所有,不過本領是自己的。

寶景真是學醫的天才,他小學畢業,就靠跟在悠悠爸的后面,耳濡目染的,還真的學成了。

后來他的醫術越來越好,名聲也越來越大,好多的本科研究生,專心學醫好幾年,還不如他。

當然,每年他都會出去進修學習,接受業務培訓,眼界和本領越來越精。

桂萍沒上過一天學,跟著悠悠學了幾年,又跟著哥哥學醫護技術,現在成了哥哥的助手,扎針比哥哥都好。

算賬更是一把好手,韓道偉忙不過來了,就讓桂萍幫著算,二爺開始還不放心,等她幫過幾次忙,才把心放了下來。

桂香嫁在石廟村,離娘家近,婆家也是實誠人家,她沒什么不放心的。

桂花現在兩個孩子,頭生兒子兩歲時,又生了個閨女,現在也兩歲了。

她婆家雖然是平城的,可是離向陽大隊近,她自帶縫紉機在向陽大隊的服裝廠上班,她婆婆給看著兩個孩子,一個月也能掙五六十元錢。

悠悠姥姥提了幾次,讓桂花回韓屯幫忙,她干活干凈利落快,是一把好手,可是從二爺那里就擋著了。

“咱村里出嫁的閨女多了,不能從俺這里壞了規矩,要是出嫁的閨女都有樣學樣的回來,還不亂了套。

她嫁的近,能在向陽大隊的服裝廠干活,就是沾了娘家的光,比別人強多了。”

悠悠媽回來后,志遠哥和景云她們也放假了。臨水一中和洪城一中,都沒有麥秋假,寒假時間長,臘月二十二日開始正式的假期。

志遠哥回到家里,那是忍不住的樂呵,他期末考試,全校第一名。這位老哥不厚道的說:“同學們都忙著背英語,他們學英語難的要命,我在家就學會了。把時間用在的別的功課上,當然比他們學習好。”

景云她們的成績也很好,都是前幾名的學生,說起學習英語,幾個人笑的樂不可支。

縣一中的英語老師,確實把英語當成了漢語來教。“早上好g”的單詞后面,注上漢語“狗的毛擰”,“謝謝thankyou”后面標注上“三克油”。

這讓悠悠想起了后世的一個英語笑話:一次上英語課,英語老師讓同學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名字,到吳鴻濤時,他說:“mynameishongtaowu(紅桃五)。”另一個同學起哄道:“我還叫方片三呢!!!”

現在的英語課本還沒有音標,老師的發音五花八門,簡單的直譯成漢語發音,不變味才怪。

不過,不論讀音如何,單詞的寫法必須記牢了,再說了,現在也沒有口語測試,考試成績和讀音關系不大。

只是苦了孩子們,沒有正確的讀音,給以后的英語學習和對話造成了好多障礙。

悠悠想起了后世的一首英語兒歌,隨著趙麗蓉老太太的小品響徹中華大地。

禮貌問候語

來是e,e;go,go.

點頭yes;搖頭no;yes,yes;no,no.

我是i,你是you,i,i;you,you.

見面問好說hello!hello!hello!

你好嗎howareyouhowareyouhowareyou

謝謝你thankyou.thankyou.thankyou.

熟人見面說聲hi!hi!hi!

臨走分手說byebye!byebye!byebye!

客人來了快請坐sitdowdown,plea色.

客人來了請喝茶havesometea,plea色.

早上好g.

晚上好goodevening.goodevening.goodevening.

臨睡之前道晚安goodnight.goodnight.goodnight

2008年配合京都市民迎奧運學英語活動,幫助英語初學者記住常用的英語單詞和短句,特別編制的《學英語順口溜123首》。

順口溜的特點是:句子短,有節拍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輕松自如。

特別是英語發音順口溜,對于初學者來說,幫助也很大。后世的人們還編制了英語語法順口溜、巧記英語單詞順口溜等。

悠悠在智腦上把這些都搜集起來,打印成冊,口語刻錄到磁帶上,把來源推到了深南羅瑞和身上。

為了便于志遠學英語,悠悠確實讓羅瑞和幫忙,從深南郵過各種學習英語的資料和磁帶。

從1979年高考增加了英語,各大學校開始設置英語課,以許國璋教授編些的大學《英語》教材為主。

許國璋是一位著名的英語教育家,他主編的四冊大學《英語》教科書,使他名揚中外,許國璋的名字與“英語”成了同義語。

許老主編的《英語》出版于1963年,歷經百年而不衰,為國內外所罕見。

該教材之所以能歷久不衰,是因為它抓往了兩個特點,一是結合我國實際,二是適合成年人自學。

特別是第一、二冊教材,特別適合初學者使用。加上配套的錄音磁帶,成為自學者的寶典書籍。

學完第一、二冊以后,學生可以掌握約2500個單詞和詞組,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

一部《許國璋英語》,受惠者不計其數。中國自改革開放政策后,出現了一個出國熱潮。或求學,或工作,或移民,不同文化教育層次的均有出國。

不少人從中國帶出去的書籍中,就有許國璋主編的英語教材。不遠萬里攜帶此套教材的原因,就是看來看去還是許國璋的《英語》實用。

進入八十年代,各種業余英語學習班在城市中創辦成立,教材大部分用的就是許國璋《英語》。

教師多數是聘請學校里的英語老師,再者就是用錄音機播放配套的磁帶。參加學習的,基本上是年輕的工作人員和知識分子,社會青年極少。

洪城的縣工會,創辦了工人夜校,主要是學習文學創作,也開設了英語課程,每個周末都聘請一中的英語老師授課。

深南的市場,是全國反映最快的市場,許國璋英語及其配套的磁帶,和收錄機一塊銷售,效果特好。

今年的收錄機銷售比去年翻了兩倍,羅瑞和已經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對工人進行培訓,準備年后上一條收錄機組裝生產線。

羅瑞和也給悠悠郵寄來一套許國璋《英語》和磁帶,悠悠收到后,順手給了志遠。

智慧姐這次回來,也帶來了一套許國璋的英語磁帶,加上悠悠從空間里拿出來的那些英語資料,把景云她們都吸引住了。

幾個人有的是空白的磁帶,于是大家都復制了一份。可是他們還是每天都集聚到悠悠家里,大家一塊學習,不只是學習英語,也在一起學習別的課程。

悠悠家的東廂房,成了他們的學習室。現在的課外輔導資料缺乏,臨水一中的老師自己收集刻印了不少資料。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