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428章 半自動

東北人比起內地來,生活條件稍強,人們的消費觀念也不同,用臨水的說法就是,東北人手松,比較舍得買東西。

三十多元的針織服裝,在那里賣的比較好。關鍵是針織服裝彈性大,穿著舒適。穿了多半年笨重棉衣的東北人,全都喜歡上了舒適的針織服裝。

另外,還給她發了一批夏裝,東北人體格偏胖,給朝霞舅媽的服裝,都是加大碼,和本地的稍有差別。

聽說姥姥回來,勝男舅媽又要了一批滌綸的大花襯衣,以及各種款式的紅裙子。

農歷的四月十六日,在深南待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悠悠和姥姥終于回來了。

回到臨水,悠悠就發現,大街上人們著裝新變化,滿大街的大花滌綸襯衣。好多小姑娘,已經穿上了裙裝,大紅的長裙,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勝男舅媽告訴姥姥:“姑,咱家的衣服質量好,做工精致,一樣的衣服,咱家的穿上就是好看。李叔在京都,靠著紅裙子創出了名號,大部分的裙子都是他賣出去的。

花襯衣還是農村銷的多,咱的服裝廠近半數加工這種襯衣,訂單還是壓了好多,估計夠整個夏天做的。”

滌綸的花襯衣做工超簡單,衣服上連個裝飾都沒有。簡單的小方領,除去上袖子和領子,剩下的就是直線了。

悠悠家的衣服做工好,主要的原因是鎖邊平整。現在的鎖邊機質量不過關,布料厚實的還行,布料薄的鎖出來邊緣皺巴,熨燙過后效果好些,但做出來的衣服,邊縫明顯的緊。

悠悠在商城訂制的時候,就把衣片鎖好邊了,后世全自動的鎖邊機,效果那時剛剛的,邊緣特平整。

另外,悠悠家衣服的扣子好,智腦設計的衣服,紐扣也是最佳配搭,用的是現在流行的金屬紐扣。

后世里不到一分的金屬鈕扣,放在現在絕對是精品,批發價都得0.50元。這也是滌綸花襯衣價格偏高的原因,一件衣服七個扣子,至此一項,就得3元錢。

據勝男舅媽說,服裝廠的工人滌綸襯衣做順了手,每天人均達到了20件,收入都在100元以上。

兩個月的時間,韓屯村簡直是大變樣,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四十畝防臺全部蓋滿了房子,只有學校的前面的操場是空地。

村辦公室挪到了醫院的后面,單獨建了個院子,大門朝東開,緊挨著村西的南北路。

學校西面的房子全部給了服裝廠,車間加倉庫,最后一排是伙房餐廳和澡堂。

最讓悠悠感興趣的是村里的養豬場,在農大的幫助下,新建了高標準的現代化養豬場,沖水打掃衛生全部是半自動化。

養豬場還建了一個大型的沼氣池,豬糞和牛糞直接沖入沼氣池。產生的沼氣除了供豬場照明,還能供村里的伙房做飯。

以前豬場和牛場的糞便味道,終于消除了,并且極大的減輕了養豬場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伙房的旁邊,新建了個浴室,也是用沼氣燒水。每天的晚上7.00——9.00,村里人可以免費洗澡。

洗澡堂只對本村人開放,外來人員一律不讓進。別的村都提議讓韓屯收費賣票,村里人沒一個同意的,主要是沒功夫伺候他們。

一張澡票二毛錢,一天一百個人洗澡,才二十元錢,得占用兩個勞動力,沼氣供的上,水電都得用錢,得不償失。

村里人自己洗澡,只是晚上的時間,伙房的人兼顧一下,就可以了。

石廟村沒分開的兩個隊,也跟著占了光。韓屯村豬場旁邊,就是他們隊里的地,趁機建設了和韓屯一樣的養豬場,豬場使用的電,也是用的韓屯村的。

農大專家回去的時候,他們也派了幾個人跟去,去農大的養豬場學習。

這次和農大合作,韓屯村算是進入了農大的視線。開始,他們是看在援朝舅舅的面子上,畢竟自己的學生有出息,也是學校的驕傲。

可是親臨韓屯后,他們對韓屯村來了興趣。80年秋天,全省一窩風都把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戶,農大找個成方的示范基地都困難。

看到韓屯和石廟不僅保留了原來的生產隊,并且沒有分開的打算,還是縣里的種子繁殖基地,他們也決定把學校的示范基地設到這里。

最令村里人高興的是農機基地,農機系里的各種農業機械,韓屯都感興趣,村里有的是資金。

以前沒有購買渠道,現在有了機會,韓屯自己出資,把學校推薦的農業機械都買了回來。

不僅有收割機、播種機、脫粒機、耕地機、粉碎機,還有和這些機械配套的大型拖拉機。光是這些機械,就花費了接近一百萬元。

有了這些機械,雖然離農業自動化差距很大,但是基本上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最大程度的節省了勞動力。

現在農機多了,村里專門成立了農機隊,婕格的四哥志杰被大伙推選為農機隊隊長,他們去農大學習了半個月,基本上掌握了這些農業機械的使用和簡單維修。

村里原來加蓋的車庫,全部都用上了。這次擴建,韓屯村總共支出了接近伍佰萬元,村里的存款一下子支出去一半。

村里的格局也大體的穩定下來,45歲以下的男勞力大部分在肉食廠。45歲以上的分成兩部分,分別在養豬場和農業組干活。

村里的一千二百多畝耕地,全部是小麥大豆種植模式。十畝瓜園十畝菜園,主要是分給自己村里的人吃,再就是供應村里的伙房。

其他的雜糧和棉花,加一起一百畝地,平時是農業組的人管理。三秋和三夏農忙季節,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

年輕的婦女肉食廠20名,其余的在服裝廠,年齡大的除了看孩子,還可以給服裝廠干零活。

即使是七十多歲的老年婦女,也可以給服裝廠絞線頭,每個月掙個十五二十的,比在家納襪墊強些。

農機隊的十個人,都是肉食廠的工人,地里有活計,就臨時抽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