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451章 密室

清單上的衣物和布料,像是織錦緞和手繡品這些高檔的東西,根本就沒見著。

悠悠看著姥姥拿出來的清單,心疼的直抽抽,那可都是古董級的寶貝。

反觀姥爺和姥姥,倆人根本沒當回事。看著還回來的物品,姥姥還欣慰的說:“沒想到這輩子還能看到這些東西,人啊,真的不能和命爭,該是誰的就是誰的。”

姥爺給他們解釋:當年抄家時,好多人家又掖又藏的,因此被打殘的不少。

好多人勸姥姥,提前把貴重的東西藏起來,姥姥不僅沒聽,抄家時反而主動把密室也說了出來。看著密室里滿滿的收藏,革命小將們夸姥姥階級立場堅定。

加上姥爺是京都出名的病秧子王爺,身子骨特差,家產又都上交了。姥爺倒是沒受罪,只是充當了幾次配斗的角色。

姥姥趁機提出帶全家回農村的老家,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再教育,加上有關領導的斡旋,一家人才得以順利回到了韓屯。

跟著姥姥一路走下來,悠悠轉的眼花繚亂。

迪迪開口問道:“姥爺,這么大的家,得住多少人啊?”

姥爺沉思了一會,才回答:“以前啊,咱家的人可是真多,得有上百人,加上下人接近三百了。

不過他們陸續的都出去了,就剩姥爺一個病秧子。沒想到一別幾十年,音信全無,也不知他們在外怎么樣了,都說落葉歸根,算起來現在他們也都八十多了。

姥爺當年就是因為身體不好,怕魂歸他鄉,才沒有出去,沒想到老了老了,身體反而好了起來。

迪迪啊,你就是姥爺的福星,自打你出生,姥爺的病就開始好轉,現在你長大了,姥爺也好利索了。”

前前后后的院子都看完,悠悠才聽姥姥說這是個七進的院子,138畝土地。

姥姥帶著大家進了他們口中的密室,密室的在三進正院的書房里,入口極為隱秘,沒有知情人指點,絕對找不到這地方。

劉老他們看著入口,不解的問姥姥:“夫人,這密室設計的可真精巧,您要是不說,還真找不著。”

姥姥可不是這么想的,她說:“我們這樣的家庭,有密室的事根本瞞不過去,等著他們拷打逼問,還不如自己主動的說出來。東西再好,也沒有人命要緊,你們艾老,這身體可是扛不起他們的糟蹋。”

何老感觸極深,贊嘆的說:“夫人,還是您想的對,我就是吃了這方面的虧。業內人都知道我有幾件書畫珍品,偏偏我想差了,給藏了起來。

結果,差點被打死,作品還是被不孝的子孫給獻了出來,當場就付之一炬。我這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啊。”

姥爺笑呵呵的說:“你們夫人還就這點好,別看從小受罪,可是人大方,只要人好她是啥都舍得。”

付老贊同的說:“艾老您說的對,夫人這幾年對我們,那可是沒說的,那么多的錢交到我們手里,從來沒問過,任由我們花用。

不僅給我們開工資,在吃喝和穿著上,也是大包大攬,不僅如此,看病吃藥,都是衛華花錢。

自從遇到艾老您們,我們老哥幾個,算是過上了舒心的日子。所有認識我們的人,都說我們精神了,越活越年輕。”

劉老看著這空蕩蕩的大院子,高興的說:“艾老,這下咱們的東西有地方擱了,那些紫檀的家具,都放在密室里,其他的家具,就放在這院子里。

這兩年,人們的工資高了,單位開始蓋家屬樓,老家具笨重占地方,時興新式的家具,處理舊家具的多了。

我們正發愁買多了沒地方放,您這院子就還回來了,衛華那里的地下室也寬敞,能放不少東西。

夫人,現在跟著咱混飯吃的人可是不少,那些回城的下鄉青年,大部分都在家待業。

幫著我們收舊家具和老物件,每天掙個三元二元的,比起上班來,也不差啥。

我們幾個不用出門,只是在家把關收購,再就是指點工人修補一些殘破的家具。”

姥姥對他們說:“劉老,你們只管放心的收,這院子我們暫時也住不著,即使搬過來住,我們家就這幾個人,能住多大點的地方,大部分真得閑著。

還有,現在的那些東西,還是放到怡園那里,這里也沒人,密室的事知道的不少,到底是不保險。”

一直很少說話的榮老,開口對姥姥說:“夫人,您說到這院子里沒人,前幾天我見到了老林他們幾個。聽說艾老平反了,他們都高興的不行。

讓我給艾老和您捎個口信,他們希望能再回到這院子里來,只是不知道您和艾老的意見。

現在他們都退休了,年紀也不小了,怕幫不上什么忙,再給您們帶來麻煩。

幾個人都說,他們從小在這里長大,一直把這里當家,把艾老和夫人當親人。”

姥爺聽了這話,趕緊的問:“榮老,您和老林他們有聯系,他們幾個是什么個情況?”

榮老說:“我也是出門碰上他們幾個的,現在分散著住,沒事干經常湊在一起,不過住的都窄處,平時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唉,都老了,就怕就個三長兩短的。”

姥姥感慨的說:“都是一群可憐的人,榮老您給他們帶個話,愿意回來的,就回來吧。

本來我們就應該給他們養老,現在雖說不比從前了,但他們那些人,我們怎么也得負責。

這院子反正是閑著,有的是地方住。回來讓衛華給他們調理一下,唉,都是那年月造的孽,苦了他們一輩子。”

“好,有夫人您這句話,我專門去找他們,攤上您們這樣的主家,是他們的福氣。

雖說國家給他們安排了工作,可老了還真的是個問題,大伙聚到一塊,至少能相互照應著。”榮老爽快的應了下來。

吃過午飯,榮老就去找人,劉老他們找了個工程隊,幫著收拾院子。

既然決定住人,姥姥下午就開始布置這里的房子。緊靠著大門的東邊的那個五進的跨院,被收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