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490章 接人

由于姥姥的這種想法,娘倆一個春天沒有外出,就連臨水也很少去。

得益于國家的計劃經濟政策,所造成的賣方市場,這年頭的買賣是真好做,也不用娘倆太費心。

有悠悠的電子商城這個大后方,加上兩個公司做掩護,悠悠和姥姥偷梁換柱,瞞天過海。靠著一部電話,在家里就把各種事情處理的妥妥當當。

唯一的不便就是,韓屯村的電話,無法開通國際長途,和大衛的聯系特別麻煩。

現在雖說是改革開放,可是好多方面還是固步自封,小心翼翼。就開通國際電話這件事,震宇公司申請了好多次,國家也沒批準。

今年春天,韓玉峰在臨水郊區的蔬菜大棚學習了一個月,回村就帶領農業組的成員,建了個簡易的大弓棚,栽種上芹菜,甘藍,萵苣,小油菜等早春蔬菜。

還真讓他種成了,這些青菜提前一個月收獲,村里也沒往外賣,給各家分了一部分,其余的供應村里的伙房。

大衛回國后,開辦了《當代中國行》藝術展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他帶回去的手工繡品倍受歡迎,很快就銷售一空。

大衛一批接一批的追加訂單,幸虧以前的存貨多,不過有了大衛這個銷售渠道做掩護,終于可以敞開的收購這些手工品了。

目前,大衛的銷量還是不夠大,馬上進入農忙季節,姥姥只是讓李保國、楊奶奶和羅新才代收。

悠悠還是低估了這時的市場潛能,人們把攢了幾年的存貨,都翻了出來。

短短的一個月,就趕得上姥姥她們一年的收購量。過去這股熱潮,數量倒是降了下來。

看到手工鞋墊能換錢,而且比喂豬養雞的效益都高。婦女們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加班熬夜的做手工鞋墊。

主要是手工鞋墊制作方便,上到七十多的老年婦女,下到十幾歲的少女,基本上都會繡鞋墊。

鞋墊上繡花,用不著什么高超的繡藝,一般的農家繡法,古樸別致,也有自己獨特的韻味。

至于繡球門簾,大衛也不要求新舊,在他眼里,件件是精品。

作為必備的嫁妝,繡球門簾包含著姑娘們對新生活的期盼和憧憬。結婚以后,掛上一年半載,大多數被精心的收藏起來。

一副繡花門簾,依據新舊程度,價格在120——150元之間,可以換一臺縫紉機了。這個價格,在現在算是天價了。

好多繡花技術好的年輕媳婦,開始著手繡制新的繡球門簾。老太太更是依靠針線活,找到了掙錢的門路。

剛進4月,悠悠媽打來電話,姥爺的族人回國了。

姥爺接到電話,就激動的不行,姥姥決定不坐火車了,讓悠悠開車去京都。

臨行前,舅姥娘帶著現金過來,讓姥姥幫著在京都買院子,她現在對在京都買房子比較上心。

她對姥姥說:“妹妹,咱家的孩子學習都好,以后都去京都上大學,畢業后留在那里工作,有衛華和劉冉他們照顧著,俺也放心。

不過就是住的窄處,單位分的房子,連轉身都困難,幸虧妹子你有能耐,帶著咱全家都掙了大錢。

俺和你哥尋思著,只要是有機會,就在京都給孩子們都置辦一處宅子。

現在國家也不讓多生,一家兩個孩子,即使是一進的院子,也夠他們住一輩子的。當然了,要是有大宅子更好,咱也買得起。

妹子啊,買房子俺和你哥也不懂,一切由你做主。”

就這樣,悠悠開車帶著姥爺姥姥和迪迪,四個人去了京都。昊昊現在是高一,學習比較緊張,臨水一中管理的嚴格,這次就沒帶他去。

從早上6點出發,到下午5點,一路緊趕,總算是趕到了姥爺家的宅院,見到了姥爺家的族人。

來人是姥爺二堂哥的大兒子艾建業,他們全家定居美國,看到國內形勢好轉,被派來探視留在國內的族叔。

他比姥爺小27歲,今年已經45歲,不過看上去還不到40歲。

他和姥爺的感情比較親,作為大孫子,他從小被送回國,在爺奶面前代替父母盡孝。

由于姥爺身體不好,又一直未婚,也有過繼給姥爺的意思,姥爺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他爺倆的感情就是在那時建立起來的,親如父子。

一直到解放前夕,他才被父親接去了美國。新中國成立后,他一直和姥爺保持著聯系。直到動蕩年代,才斷了音信。

進入1982年,改革開放步伐加大,封閉了近二十年的國門,總算是再次打開了。

艾建業抓住機會回國探親,一是惦記姥爺這個父輩的族叔,二是為了完成父母的遺愿,落葉歸根。

這次他回來,主要是探查情況的,并沒把老人的遺骸帶回來。

爺倆見面后,抱頭痛哭。建業后怕的對姥爺說:“叔,我們在國外,聽說國內的形式突變,知識分子和當權派都受到了沖擊,更別說前朝的遺老和有海外關系的人了。

父母臨終都在擔心您們,一直后悔沒把您們帶出去,囑咐我有機會一定得回來,把您們帶出去。”

聽姥姥說,姥爺的族人大部分在臺島,是臨近解放前出去的。

在美國的就只有二堂哥一家,他年輕時去美國留學,畢業后就在那里定居了。

不過,建業告訴大家,近年來族人的后代,從臺島進入美國的較多,現在在美國定居的人數,就有幾十人。

美國和臺島關系一直較好,族人之間聯系密切,這次他回國,也是受臺島的父輩們的囑托,看望姥爺來了。

姥爺是這個家族的嫡長子,從小身體不好,卻保持著一腔愛國熱情,擁護共產黨。在家族移居臺島時,他執意留在了國內。

艾建業回到國內,看到自家的老宅依舊,里面的人基本上都是原來的。

見到自家的族叔,身體還算康健,一直提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叔,我這次回來了,一定得把您們給帶走,您老都這么大歲數了,可經不起第二次折騰了。

婉瑩妹妹一家也去,中醫理療在美國大受歡迎,考古鑒寶更是稀有人才。

再說了國外的教育比國內先進多了,孩子們現在過去正好,從基礎學起。”艾建業把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