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526章 家屬院

村里的年輕人坐一塊,他們還是推志杰出來說話:“老二爺,讓您們這些老人住窩棚,俺們這些年輕人這心里過不去。

咱村的南防臺空地多,過年俺們就先去建兩排房子,讓您們老人住。”

幾個村干部聽力都點頭,他們幾個和援朝舅舅商議了一下,就做出了決定。悠悠舅姥爺是村支書,就由他給大伙宣布。

“剛才俺們幾個商量了個方案,說出來大伙議議。咱村的養豬場和牛屋都沒動勢,咱收拾出來接著用。防臺上的牲口棚都拆了,騰出來地方全部蓋成房子。

能蓋6排房子的,每排10間,加上原來剩下的幾間房,每家一間房,孩子們還是住教室,最多湊合半年的時間,各家的房子就蓋好了,入冬前大伙都能住新房。

一間房雖然擠了些,不過咋著也比住窩棚強。咱村和別的村莊不一樣,家家戶戶都有大筆的錢,家里的大件都置辦齊了,得以安全為主。咱這些房子單獨打院墻,和學校工廠全都隔離開。”

舅姥爺的話剛說完,“高高三”就開口了:“單獨拉院子好,咱也跟城里一樣,住上家屬院了。依我說啊,咱村里的食堂也加上早飯吧。大伙就在食堂吃,省得開火了。

一間房子光東西就放滿了,哪有做飯的地方啊。咱還和上水時一樣,買票吃飯,吃好吃孬,吃多吃少,全憑個人心意。”

他這話大伙都同意:“老高爺這話說的好,咱這食堂還真得開起來。這樣大伙都省事。”

“俺同意老高爺的提議!”

“俺也同意!”

“高高三”高興了,大聲的喊道:“我說爺們,大伙也別瞎嗆嗆了,同意的舉手。”

大伙還真買他的帳,齊刷刷的把手舉了起來。

韓屯村的食堂,平時早飯做的少,只有學校的教師和住院的病人吃早飯。

今年發大水時,各家的糧食都上交到村里了,

過后各家都是吃多少領多少,家里基本上沒有余糧。

現在,村里蒸饃的人家都很少,大部分都是在食堂里買著吃,食堂一天三頓供應熱饃,拿回家就能吃。

好多人家中午晚上都在食堂吃,剩下做飯的時間,加班干點活計就能把飯錢掙出來了。

拆舊房蓋新房,收拾養豬場和牲口棚,各家的家畜也得建棚。年后,墊村臺,外來民工最少得五百人,各家的青山羊都得圈養了。這些活計,都得以男勞力為主。

大伙思來想去,最后決定,年后再招收50名工人,補充到肉聯廠和面粉廠,自己村只留管理人員。

現在韓屯村已經招收了130名附近村的工人,肉聯廠80人,面粉廠50人。每天兩班制,八小時工作制。每月基本工資工資50元,獎金計件最高20元。

所有工人基本上都能拿到70元的工資,比國家的正式職工都高。能在韓屯上班,成了男青年的期盼。

農村從五八年實行集體經濟,到八零年土地承包到戶,歷經二十多年的集體勞動,廣大農民已經習慣了每天早出晚歸的生活節奏。

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基本上跟著日頭走,天明忙到天黑。沒有國家工作人員早八晚六的時間概念,也沒有午休的習慣。

韓屯兩班制的工作制度,早班上五六點到下午二點。晚班下午二點到晚上十點。除了晚上下班晚些,在人們的意識里,就是一天上一晌的班,農活掙錢兩不誤。

在韓屯村工廠里上班的男青年,成了人們眼里的香餑餑,最大的實惠是好找對象,彩禮多少女方都沒意見。

過了夜里12點,村里的人才回去,已經進入新的一年了,家里的孩子們也都睡熟了。

一家人總算是坐到了一起,姥姥拿著悠悠算好的帳,剛說了個開頭。

紅英舅媽打著哈欠說:“姑,您說個大概數就行,俺現在才明白悠悠說的那句,

錢多錢少一個樣是啥意思。這錢上了千萬,一千萬和五千萬還真是一樣,打著滾也花不出去。說句實在話,俺現在也沒弄明白,這上千萬的錢到底是多少。”

幸虧悠悠睡熟了,不然真得郁悶死。到您這里,這話咋成了這意思,您這到底是咋明白的。

不過她還真蒙對了一件事,八二年就服裝廠一樣,收入二億五,還是分為五份,每份真的是五千萬。

八二年服裝廠數量變化不大,工人基本上穩定在二萬人,不過都是熟練工人了,生產效率高。新上的中山裝和西服,利潤大,每月的收入都在四千多萬。

樂*文書*屋""

請訪問https:///68/68426/

朝霞舅媽給了個明白的解釋:“這有啥不明白的,援朝,咱們的工人和村里人根本沒法比。咱們實行的是八小時工作制,村里人天明干到黑,哪天不熬到夜里十點,一天趕上咱們兩天了。

不光是時間上的差別,效率也比咱們的高。村里的服裝廠,全部是計件工資,干得多得的多。咱們的工人是年齡越大工資越高,年輕工人干得多收入少,心里不平衡干活就磨洋工。

Ps:書友們我是作者恣悠悠,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小說下載、聽書、零、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注微信公眾號(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選擇公眾號)輸入:zhaoshushenqi(長按三秒復制)搜索,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

再說了,村里的衣服,釘扣絞線頭都是老年婦女計件干,一件衣服幾分錢,每月不到二十元。咱們用的是正式工,雖說也實行計件獎勵,但基本工資差別不大,月工資最少三十多元,可效率倆不頂一個。

咱是有計件獎勵,但是獎金占的比例低,不能真正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國家的政策有明確規定,高了咱也不敢發。

樂*文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