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552章 買機器

真正的大爺韓德才大部分時間在京城居住,就是回村也很少出門,哥倆同時出現在悠悠面前的機會很少。

全家人的稱呼都變了,就姥娘沒變,她還是繼續喊二爺。說是親不壓族,姓韓的還得按照輩分叫。

石支書跟著說:“悠悠,也給我們畫一張,就畫個南關村那樣的樓房,也帶前后院的。二爺您老人家這想法真好,俺覺得這才是咱莊稼人住的樓房。”

李專員對他們說:“現在有時間了,給大伙說說你們的想法。”

倆隊長相互看了一眼,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

“李書記,韓書記,這三天看下來,俺們真受啟發。大岳莊和南關村俺們學不了,小靳莊這紡織廠合適。

俺倆隊加一起有二百多萬的資金,一萬錠的規模俺們錢不夠,就上五千錠的。

俺倆合計了,外國的機器俺們買不著,國產的價格低,多剩些錢建廠房收棉花。

咱那里有的是棉花,起碼原料充足有保障。紡出來的線也不愁賣,俺們也學小靳莊,賣染好的線給婦女們織布用。

只是不知道這紡紗的機器,咋著個買法。李書記,這買機器還得您給俺們操心。”

李專員高興的說:“好,你倆這想法好!就你倆這想法,咱們這一次出來就算有成績。我回去就給你們聯系,先把廠房的地基給墊起來。不過買機器這事,你們可找錯人了。”

說到這里,他指著援朝對他倆說:“你們買機器,找韓書記才對,他分管工業,在這方面內行。”

倆隊長一聽高興了:“原來這事歸援朝書記管啊,那可是太好了。韓書記,你別管想啥法,也得幫我們把紡紗的機器買回來。”

得,悠悠算是明白了,都說熟人好辦事,關鍵是熟人能耍賴。

韓援朝還真為難:“國家鼓勵發展集體經濟,紡紗廠立項容易,不過買機器得等。現在百業待興,機器設備的供應特別的緊張。

咱們地區準備新上個五萬錠的大型紡織廠,各縣的紡織廠也都準備擴大規模,全都卡在了機器上,我盡量給你們爭取吧。”

那倆隊長會轉彎,這條路走不通人家換路走,倆人轉頭就找悠悠姥姥。

“姐,咱這生產隊咋著也爭不過縣里的廠子,俺也不讓韓書記作難了。聯合收割機您都能買回來,就作難給俺們買外國的機器吧。

您們家那個叫大衛的親戚,不就是英國的嗎?英國的機器價格高,可質量好啊,小靳莊的支書可是說了,都是一萬錠的機器,他們的產量比縣里高了一半。

本來,俺倆就打算求您給買英國的染料,這不褪色的染料確實好,價格高俺們也得買。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咱這生產隊的廠子,想打開銷路,首先質量得過硬。”

別的機器姥姥得問悠悠,紡紗機器姥姥知道。振華公司就有紡紗廠,雖然紡的是化纖紗,可機器是一樣的。

染料悠悠的商城里有,質量好價格也便宜,給部隊染了一次軍服,姥姥算是服氣了。

她老人家答應的爽當:“你倆和姐還客氣上了,說啥求不求的,我能幫的忙肯定得幫。買機器這事姐給你們辦了,染料也包在我身上,這次放心了吧。”

把倆隊長高興的:“姐啊,有您這話俺就放心了,真是太感謝您了。”

援朝舅舅立即湊了過來:“姑,俺咋把您老給忘了,還沒他們倆明白。您老既然有門路,也幫著把地區紡織廠的機器給買了吧。

地區紡織廠廠房建好了,人員也培訓好了,就差機器了,工業局還專門排了兩個同志去機械廠等。

震宇公司的外匯全部還給您,您老回去先辦這事。有了這個廠子,咱們地區的棉花就找到出路了。”

石廟的倆隊長聽了他的話,立馬有了想法:“韓書記,機器有了著落,培訓工人還得您給安排。”

“這事好辦,你們回去組織好人,去平城國棉三廠學習,他們廠里的機器先進。五千錠的規模也得上百人,培訓最少三個月,再有倆月該麥收了,讓大伙把家里安排好。”

“韓書記您放心吧,俺倆隊都有收割機,麥收不是問題。”倆隊長是真高興。

李專員對悠悠姥姥說:“老姐姐,我代表全區人們謝謝您,您這次可是給咱臨水辦了一件大好事。”

悠悠在心里吐槽:這當官的心思可真多,姥姥一句話沒應,就被他架了起來。

姥姥還真吃這一套,不好意思的說:“李專員,您這話我可不敢當。比起小靳莊的耀華來,俺可是差遠了。”

“老姐姐,您這話可是說錯了,耀華他對自己村照顧大,您可是對咱全區做出了大貢獻,這兩年幾千萬的外匯全都貢獻給地區了。

有了您的貢獻,我們臨水地區從全省最后一名,一舉躍入前三。我們班子里的成員,心里都有數。”李專員動情的說。

“李專員,咱臨水的發展主要是你們領導英明,有了你們的正確領導下,咱臨水的百姓算是有福了。”姥姥捧起人來還挺溜。

韓道偉那就是個人精,他和韓玉臣嘀咕了幾句,最先開口:“姑,您老見多識廣,也幫著咱們村再找個合適的項目。

這幾年咱們村連著上了三個廠子,招的工人比咱自己村的都多。大伙的心里特滿足,感覺過上了共產主義的好生活。

這次出來,我算是看明白了,比起這三個村莊,咱們差的太遠了。差的不光是房子,工廠咱也沒法和人家比。”

石支書卻說:“道偉,我看你們村的工廠不比他們的差。別的不說,你們村的服裝廠,就比南關村的毛刷廠強,半個縣的村服裝廠都給你們加工衣服。”

他話說到這里,就被韓玉臣接了過去:“老哥,你是光看到人數多了,沒算經濟賬。你也知道,俺村的服裝廠,是來料加工,每件衣服只收一分錢的管理費。

南關村的毛刷廠,幾分錢的鋼絲和鬃毛,加工好的成品買到幾毛到幾塊錢,十幾上百倍的利潤。

別說服裝廠了,就是面粉廠,也比不上人家的毛刷廠。一斤小麥三毛錢的成本,加工成面粉才三分錢的利潤。

軋面條一斤還得一毛錢的加工費,俺們這大面粉廠,還沒有加工面條的利潤高。

利潤小投入可不小,建廠二百多萬,流動資金三百多萬。南關村的毛刷廠,才幾萬元的投入。

老哥,你說俺們村的廠子比南關村強嗎?”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xbiquge,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