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556章 放寬眼界

提起建房,姥姥說道:“我還是中意小靳莊的別墅,特別是一樓的大書房,你姥爺就喜歡擺弄老物件,真得有個專門的房間。”

悠悠也喜歡小靳莊的別墅:“您喜歡咱就蓋,反正是自家出錢。再蓋房咱還在村頭住,不影響村里的布局就成。

再說了,村里準備給老首長蓋一套,也得帶書房吧。姥娘,咱也跟著老首長搞一次特殊。”

姥姥看著她嘆氣:“悠悠,你說這話思想有問題。以后就是大姑娘了,說話辦事得多考慮一下。

老首長用鮮血和生命為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那就不是能用錢來衡量的,咱們錢再多也不能和他老人家相提并論。”

得,被教育了。

為了老人家的心臟著想,悠悠還得違心的認錯:“姥娘,我知道了,以后說話小心些。”

“孩子,這兩年雖然開放了,可也不能信口開河,老話說禍從口出,擱啥時候都有道理。”

回去的路上,四個人都有精神,看來昨夜休息的不錯。

韓道偉先開的口,他說:“秀芹姑,咱村里這幾年積攢了四千萬的資金,我估計村民手里也得有二千萬。倆廠的機器不夠,咱就先買一個廠的。”

二爺也說:“出去這一趟,我也看明白了。要想富,還得靠建工廠。咱村里也是這樣,自打建了肉聯廠,收入才高了起來。

本來我覺得咱們村除了房子不如他們,收入也不比他們差,可昨晚聽援朝一說,才知道咱還是眼界低。

怪不得外國人過得好,人家會做生意啊。面條人家賣的比肉都貴,二兩的火腿腸能賣出一斤肉的價錢。

就說這機器吧,比咱國家的好用,價格也高,就這還不賣給咱們。

秀芹,這造火腿腸的機器再貴咱也買,就沖這三四倍的利潤就值。咱們做午餐肉,還不到一倍的利潤,每年就收入兩千萬,要是做成火腿腸,年收入就得過億。”

韓道偉卻說:“二爺,我覺得咱們還是先買速食面的機器。

面粉廠的利潤太低了。要真想援朝說的那樣,速食面的利潤比肉食廠還大。

大伙昨天讓我算賬,守著各級的領導,具體的我也沒說,現在就給你們交個底。

咱村現在的面粉廠,每天的生產量是五十噸,月利潤十萬元,每斤才三分錢的利潤。

要是加工成速食面,利潤太大了。援朝說二兩的速食面五毛一袋,面粉一斤才三毛八,一斤毛利潤二元多。

別說二元了,就是一元的利潤,五十噸的面粉你們說能掙多少錢,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二爺”激動的說:“一天十萬元。”

接著他又說道:“我說道偉,你不能這么算賬,速食面能賣這么高的價格,可不是光用面粉就能做出來的。”

韓道偉解釋道:“二爺,您老說的我也考慮到了。咱們都沒見過速食面啥樣,可援朝吃過,他也說了就是能泡著吃的面條。

你們想啊,這面條能摻啥東西,就是用油炸熟,一斤面能用多少油,撐死一兩油。上好的芝麻香油一塊五一斤,這才多少錢。

關鍵是制造機器,你們想啊,咱們生產的午餐肉和粉肚,和咱們自家用鍋煮的肉,味道可是差多了吧。一樣的肉,做成午餐肉味道就是好。”

還真讓韓道偉懵對了,方便面還真是油炸的。生產方便面,離不開一種特殊的食材,那就是棕櫚油。

一條生產線每一分鐘能產出500包100克的方便面,每炸一包方便面,耗油12克,也就是說一斤方便面耗用60克棕櫚油。

據悠悠所知,現在世界上的棕櫚油正是低谷時期,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初期,每斤價格大約0.5元人民幣。

二爺被韓道偉說動了心,他猶豫著說:“等秀芹問過再說吧,最好是兩種機器都能買,就是晚蓋兩年房子俺也樂意。”

韓玉林說的話和他倆不同:“二爺,道偉,我是這么想的,機器咱們買,房子咱們也蓋。咱們村里的房子都拆了,不能讓大伙在防臺上擠吧一年。

再說了,蓋房才用多少錢,小靳莊的樓房最好,一戶也不到五萬,咱們村六十多戶,最多省下三百萬,排不上啥用場。

地區在咱們村里搞試點,物資供應能列入國家計劃。咱要是搭不上這班車,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等以后咱們有錢了,再想建房,誰知道還有沒有這個政策。

要是沒有國家的,花高價買建材咱們不怕,有些物資就怕花高價也沒處買去。你們想想,咱們村都蓋樓房的話,得用多少的鋼筋和水泥。

現在,國家改革開放,這些建材產量增加了,可用量也大了,縣里和地區都在建新工廠。

這兩年,集市上的鋼筋和水泥價格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難賣。就連石頭的價格都是成倍的往上翻,還得提前交款預定。

磚瓦的價格倒是沒變,可提前一年交款都排不上號,我看早晚得漲價。今年灘區家家戶戶都建房,磚瓦更緊張。”

悠悠暗地里給舅姥爺點贊,他老人家看問題就是高,對形勢把握的太準了。

其他建材悠悠能從后世買,可這土制的磚瓦,后世還真沒有。

二爺也迷糊了,他說:“玉林說的也是,出去這一趟,我對他們的樓房還真動心,晚兩年建房我也想蓋樓。

磚瓦咱們現在交上錢能等,可蓋樓鋼筋和水泥用量太大了,咱們平時用些讓秀芹幫忙,她能答應幫著建豬圈和沼氣池,不知道得托多少人情,往里搭多少錢。

蓋樓可不能全靠她了,咱們不能難為自家的姑娘。可除了秀芹,咱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再說了,這次能讓咱們村做試點,援朝和李書記都沒少給咱們幫忙,咱們得讓他倆說得起話來,這樓房咱們還真得蓋。”

悠悠姥姥關鍵時候開了口:“二爺、哥、道偉,你們聽我說一句。這些年村里對我的恩情,我都記在心里。

我雖然不能和小靳莊的靳耀華比,可這兩年震宇公司還真掙了些錢,我沒能力給大伙出資建樓房,但能幫著村里買機器。錢不夠,我可以讓建業墊資,等咱們賺了錢,再還給他就是了。”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xbiquge,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