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628章 收粗布

這次人們在京都,買了些蠶絲被和毛毯,可到了冬季,還是得蓋棉被。以往人們睡火炕,每人一床被子就可以。今年全部換成了床,最少得兩床被子。

各家的樓房都安裝了暖氣片,可大伙不是還沒用過嗎,沒人知道暖氣倒底是個啥情況。

有了充足的洋線子,韓屯村的婦女,連夜加班織粗布,寬敞的大書房,幾乎家家放的都是織布機。

悠悠的紅英大舅媽和娘家侄女冬梅,娘倆有空就織布,每天夜里熬到十點多,不到十天,就把一機子布織了出來。

紅英舅媽先給悠悠做了一套四件套的床上用品,把悠悠給高興的,馬上鋪到了床上。接著就纏著紅英舅媽,做了配套的桌布窗簾和抱枕,全部換上后,整個房間充滿了鄉土氣息,古樸而溫馨。

智茹看到了,馬上就去找自己親娘去了,小姑娘霸道的,立刻就要和悠悠姐一樣的布置,堵著房門不讓出,讓她娘這就給做。

一大機子布十二勾子,就夠給悠悠和智茹做兩套的。看著迪迪和志高羨慕的眼光,紅英舅媽樂呵呵的繼續她的織布大業。

她立志在年前,給全家人沒人準備一套粗布的床上用品,這可真是個大工程。即使加上冬梅,任務也夠重的。

悠悠決定,提前開始收購粗布,不論大衛要不要,自己的商城里,這些手工織的粗布,可都是奢侈品,價格超高。

有大衛這個由頭,收購粗布沒人覺得突兀,外國人的喜好,國人沒法理解。能多條掙錢的門路,大伙都高興。

洋線子的價格高些,可省工省時,悠悠和姥姥商議后,還是按照十元一床的價格收購。

以前手紡的棉布,繼續收購,大衛嫌棄褪色,悠悠有辦法,后世的技術發達,防止脫色是小菜一碟。

以后洋線子推廣開來,手紡的棉布,恐怕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秋收以后,悠悠家開始大量收購粗布,使新石莊的紡紗廠的銷量大增。

悠悠家收粗布,不論花色和品質,就一個價格,一勾子布十元錢。即便是原來壓箱底的老陳布,只要不霉變,不脫色,悠悠家都收。

原來織棉布,紡線費工夫,一勾子布二斤半線,最少得五天紡出來,一機子十勾布用二十五斤棉線,紡線就得二月。

打線、染線、漿線、撴線,這幾道工序,每道都得一天的時間,而且自己紡的棉線,粗細不勻,經常斷線。

新石莊賣的“洋線子”,是染好色的拐子線,這幾道工序都省了。還特別的結實,輕易不會斷線,單股的細紗線也是如此。

十勾一機子的布,用“洋線子”的話,一個婦女半個月的時間,就能輕松的織出來。

一勾子布合股線用二斤半,每斤二元錢,成本五元,能賣十元。一機子十勾布,就能賺五十元。一個月織兩機子布,能賺一百元。

用單股的洗棉線織布,一勾子不能省一斤線,可費工啊,織一勾子布最少得一天半的時間。

一斤線省二元錢,半天的時間少掙二塊五,一個月就是十五元,人們都會算帳,所以,開始還有買單股線的,后來就全都買合股線了。

月收入一百元,在現在可算是高收入了,比國家工作人員高了近一倍,可也辛苦多了。

只要有錢賺,吃苦耐勞的農村婦女可不怕辛苦。秋收過后,家家戶戶織機響,天亮織布,晚上掫(zou,做的意思)線穗子。

織棉布的緯線得先做成線穗子,按在織布梭里用,這也得很大的工夫。

現在農村通電的村莊很少,夜里靠煤油燈織布肯定不行,正好掫線穗子。

韓屯村和新石莊的婦女,晚上有電燈,明亮的電燈下,織布一點也不礙事。白天上班,晚上織布,有的甚至熬到夜里十二點。

婦女織布,家里的男爺們勤快多了,做飯干家務,有的甚至幫著掫線穗子。

這些家務活外人看不見,大街小巷剝棉桃的基本上都是男人了。種夏棉就這一樣壞處,霜后花多。為了種小麥,過了寒露節,人們就把夏棉拔了,立著放到朝陽的墻根下。

在陽光的照耀下,棉桃逐漸綻開,為了防止沾上碎棉葉,棉桃剛咧嘴,就得及時把棉絮剝出來,剝棉桃其實是一項繁瑣的活計。

以往,剝棉桃的都是婦女,今年就換成了男爺們。開始還有人不好意思,看到大伙都這樣,也就習慣了。

大家都用“洋線子”織布,新石莊的棉線很快打開了銷路。資金迅速回籠,每天的產值六千多,一個月就接近二十萬。

新石莊紡紗廠,每天的產量是1.5噸,能織1200勾子布,也就是說夠1200個婦女織布,半個張集公社的婦女也供應不過來。

新石莊的紡紗廠,還真讓他們的隊長看準了,原料不愁,銷量也不愁。

可二百萬的投入資金,在這個年代可是筆巨款,就是公社一級的財政,能拿出來的也不多。

新石莊紡織廠可以說是開門紅,隨之而來的也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加工皮棉,剩下了大量的棉籽和短絨棉。

國營紡紗廠,原料是國家調撥的皮棉。公社收購站收購的籽棉,在棉廠加工成皮棉,列入國家計劃內指標。

新石莊屬于集體企業,和韓屯村的肉聯廠一樣,國家只是允許收購所需原料,價格就得依照市場價了。韓屯收購的生豬,就比國家定價高了接近一倍。

新石莊能夠按照國家定價收購棉籽,就算是好的了。至于加工好的皮棉,那是國家計劃內的指標,根本不用想。

所以他們從建廠開始就購置了加工皮棉的設備,可漏算了生產皮棉產生的大量棉籽。

三斤籽棉加工一斤皮棉,產生二斤的棉籽。韓屯村每天消耗1.5噸皮棉,就剩下3噸棉籽。幾天的時間,庫房里的棉籽堆成了山。

國家棉廠的棉籽,自己就有榨油設備,全部加工成棉油。棉油賣給糧食局,棉餅可以做飼料和肥料,賣給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