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647章 嘴嚴

所有的包裝,都是純綠色環保材料,沒用化工產品,就連紅色的染料,都是用的國產植物染料。

普普通通的麥芽糖,經過包裝后,形象立馬不一樣了,躋身于高大上的行列。

大伙看著包裝好的麥芽糖,感慨的說:“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看來這貨物也得靠包裝,俺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看見這么好看的麥芽糖。”

韓道偉剛算出來成本價,他說道:“一整套的包裝做下來,光成本就是1.70元,二兩麥芽糖才0.20元,加上人工費,就得兩元錢了,身價倍增都不夠本。”

“高高三”不解的問:“爺們,你這是咋算的帳,身價百增就是二十元了,咋就不夠本了。”

韓道偉被他氣笑了:“老高爺,俺是服您了,借您吉言,咱們都盼著能賣二十元吧。”

在場的有幾個日本人,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聽懂了多少,反正“高高三”說的二十元被他們聽進了心里。

山本帶著二爺做的糖稀和糖漿,再次去了省食品局,檢測質量去了。

他帶著滿意的檢驗結果歸來時,韓屯村的麥芽糖已經包裝完畢。看著包裝好的各種麥芽糖,山本一連聲的叫好。

“有疙瘩!”

“有疙瘩!”

村里人聽了,就問悠悠:“這小鬼子又發啥瘋,有疙瘩是啥意思啊?”

悠悠忍住笑,回答大家:“他是說太好了。”

大伙聽后議論紛紛:

“這日本人說話可真怪,太好了還能有疙瘩。”

“有疙瘩還能叫太好了,這是啥標準?”

旁邊的科技大師生,全都笑噴了。

山本接著說:“剛回來,聽他們說二十元的時候,就覺得價格太高了,看了這包裝,我才弄明白,他們說太值了的原因在那,這條編的筐子,簡直就是藝術品。”

村里人都愣眼了,老高爺缺心眼子的話,還真一言成真,山本真的愿意出二十元的高價。

山本不光是要各種麥芽糖,他還要熬制的糖稀和糖漿,這些東西倒是不用管季節,一年四季都能生產。

糖稀國家的收購價是每公斤0.7元,山本在省食品站做過檢測,質量是絕對的優級產品。

鑒于他對麥芽糖的認識,他自動的認為二爺做的糖稀也是一絕,價格主動給了每公斤70元,糖漿是每公斤一百元,依然是百倍的價格。

糖稀是制作甜品最好的添加劑,用糖稀制作的甜品,色澤好亮度大,松軟可口,甜度適中。

八十年代初期,日本從二戰后的一片廢墟,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大量的日本企業進行海外擴張,大手筆的買買買。

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高污染,使人們對國外的優質農產品需求急增,特別經濟落后國家的農產品,在日本人的眼里,都是健康食品。

山本正是基于這種心理,才對韓屯村的農產品,特別的感興趣,連續遭到兩次挫敗,也不敢壓價了,這才有了天價的麥芽糖。

也是由于語言的隔閡,才造成了這種誤會。沒想到“老高爺”的信口開河,給韓屯村帶來了這么高的利潤。

其實這價格在山本他們的心里,也是非常便宜的。他們私下里議論,光是包裝盒,價值就高于20元。

可要不是“老高爺”無意中的玩笑話,打死韓屯村的人,也不敢要這么高的價格,這就是落后的悲哀。

說到底,還是二爺他老人家的手藝好,集市上的麥芽糖多了,價格也便宜,才一元一斤,可惜質量不過關,山本他們看不上。

用韓道偉的話說就是,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桃一筐。雖然集市上的麥芽糖,不能說是爛桃,可現在的小日本,正是有錢任性的時候。

人家就是愿意出百倍的價格,買質量上乘的東西。對于瞧不上眼的東西,貴賤不要。

山本需要的量大,光靠一條生產線做不過來,有二爺坐鎮,在石廟村臨時招了五十個工人,制作麥芽糖的生產線增加到五個,其他的人熬制糖稀和糖漿。

村里上了年紀的婦女,都來廠里包裝。包裝計件計酬,多勞多得。其他的人只要有了空閑時間,也可以過來包裝麥芽糖。

就有一樣,村里的孩子們從來不去工廠干活,空閑時間可以幫著家里干家務,學習玩耍。

麥芽糖的廠房,也搬進速食面廠里,這個廠子的空房間比較多,二爺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廠長,手下領著五十多固定工人,還有幾十個包裝工人。

二爺制作麥芽糖,從天亮干到天黑,沒有自然光線,他老人家就收工。電燈光再亮,他認為和自然光還是有區別,成色不好把握。

山本服氣的就是這一點,二爺嚴把質量關,不受利益的引誘和驅使。

冬季白天的時間短,韓屯的冬季,早上7:00天亮,下午5:00天就黑了,白天才十個小時。

一條生產線每小時的生產量是100斤,五條生產線就是500斤。

一個包裝盒才二兩麥芽糖,500斤就是2500盒。一天就得25000個包裝盒。

一盒的單價是20元,一個小時的產值就是5萬元,每天50萬的產值,說出去根本沒人信。

韓屯村的人,就這一樣好,村里人對外是嚴格保密,大伙的嘴嚴著那。別說外人了,就是至親好友,都不知道韓屯村的具體收入。

韓屯的人,和外村人一樣上班,工資也是相同的。每月發工資,大伙都是一塊領,誰多誰少基本上都清楚。

人們看到韓屯村的人,家家戶戶養豬養羊,大人沒空,喂養全靠孩子們。

韓屯的婦女,熬夜織布紡花賣錢,誰能想到,韓屯家家都趁十多萬。

其實說出去誰又能相信,小小的麥芽糖,每天能掙五十萬,這比搶錢都快。關鍵是這項生意它本錢低,這完全是靠著二爺的技術掙錢。

方便面和火腿腸投資四千多萬,兩樣加一塊,還沒麥芽糖的收入高。

可惜的是,麥芽糖只能生產兩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