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648章 展銷

二爺每天加一個小時的班,就能多掙五萬元,可二爺認準的規矩,沒有人敢破。

大伙心里也明白,集市上這么多賣麥芽糖的,山本一家也沒相中,就是因為質量差。

包裝這些都是小事,韓屯這樣的包裝,其實也不難,別的村沒有彩印廠,簡單的版畫還是能印的,條編和粗布更是能買到。

粗布袋韓屯就有服裝廠,悠悠姥姥常年收粗布,剛收的機紡線織的粗布,質量好不褪色,做包裝袋正合適。

包裝袋口用五彩棉線打成繩,穿在袋口上,輕輕一拉就系上了,簡單方便,有富有鄉土氣息。

石廟村二千多人,會條編技術的得有1500人,現在又是冬閑季節,聽說韓屯收條編的盒子,全都投入到條編中去。

他們村的簸箕柳,是今年新插的,頭差長勢弱,細小的條子多,編這種小型的盒子正合適。

裝芝麻糖的盒子比較小,一個人起早貪黑的加班干,手快的能編四五個,手慢的也能編三個。

韓屯的收購價是1.30元一個,三個就接近四元了,五個就是6.50元,一個月能掙貳佰元,在現在可是高收入了。

就連新石莊的人,空閑時間都跟著干條編,每天八個小時的上班時間,下了班每天也能編兩個。

石廟村的人,一天最多能編出五千個包裝盒,差額還有二萬個。

縣委的李書記一個電話,外貿局的同志就來了。韓屯是他們的聯系村,這點問題在他們哪里,就不是大問題。

洪城縣會柳編的專業村有幾十個,二萬的數量幾個村就能承擔下來。不過價格嗎,為了他們的今后的業務著想,可就沒有韓屯出的高了。

幸虧,那些專業村都在縣城的南面,離韓屯上百里路,平時這些村莊基本上和韓屯沒來往。現在這個年代通訊和交通都閉塞,和石廟村的價格也沒法比較。

糖稀和糖漿的盛放工具,是山本自己選的,就是韓屯人用來種花的小口壇子。

糖稀用五十公斤的大壇子,糖漿用一公斤的小壇子。壇子口先用油紙封口,外面再用膠泥糊上,膠泥的外面是彩印的油紙,商標圖案和生產日期都印在上面。

壇子的大肚上,貼上紅色的倒福字,咋看咋喜慶。

壇子是陶制品,十幾里外就有個燒陶專業村,燒這種壇子還不成問題。

自從有了氣死鼠的洋灰缸,盛糧食的大缸就沒人要了,他們的生意又恢復到從前,不緊不慢的過日子。

壇子是山本親自挑選的,價格這小鬼子就不管了,他們可是不負責包裝。

知道是韓屯自己掏錢,他們也沒要高價,比市場價還低了些,畢竟韓屯村的要貨量大,燒陶的專業村又不是只有他們一個。

大壇子五元,小壇子五毛,這價格確實不算高。可二爺不是這么說的:“這二斤的壇子就要五毛錢,二斤的糖稀才七毛錢,一個壇子就快跟糖稀貴了。除了外國人,咱們國家的人,估計沒這樣干的。”

這個年代工業落后,各種工業品供不應求,一個空玻璃酒瓶,就能賣一毛錢。新的價格更高,怪不得人們都買散裝酒。兩毛錢的酒瓶子,能買二兩半散酒。

各種包裝最后都放到大木箱里,包裝盒可以整整齊齊的擺在里面,一個大木箱五百盒。

裝糖稀的壇子,用木架子固定在木箱里,空隙處用大麥殼填充滿,也非常安全。

這一壇子糖稀可值錢了,50公斤糖稀就是3500元,壇子碎了就沒有了。

自打和山本簽訂了合同,韓屯村就開始大量收購大麥,每斤二毛錢。

大麥每斤出純糧大麥仁七兩,按照這個比例,一斤大麥仁價格就是二毛八分五厘。小麥現在才買三毛錢,比小麥差了一分五厘。

大麥仁比小麥仁好喝,可大麥面不如小麥面好吃。大麥仁一年最多喝五十斤,大麥面一年可得吃四百斤。

大麥和小麥差不到二分錢,人們誰都想賣了大麥換小麥吃。以前是沒收的,只能吃大麥面。

現在韓屯村收大麥了,灘區的人們都高興壞了,把家里的存的大麥都裝起來,拉倒韓屯村賣。

其實算起來,重大麥比種小麥收入還高,大麥產量高啊。去年灘區的大麥,畝產都在千斤以上,二毛一斤能賣二百多元。小麥畝產五百多斤,一斤三毛才賣一百五十多元,一畝地收入差了小五十元。

韓屯村方便面廠子的外面,第一次這么熱鬧,賣大麥的比買小麥的都多,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韓屯村的三個廠子,每個廠子的外面,都排著隊。火腿腸廠的外面是賣豬的,面粉廠的外面是賣小麥的,速食面廠的外面是賣大麥的。

服裝廠里人也多,他們都是來拿貨交貨的,不過他們沒有拉地派車的,都是自行車,放到廠子里就可以了。

有了大量的大麥,二爺每天發的大麥芽就多了,車間里到處都是泡著大麥的大缸。發好的大麥芽,現在用不了的,都烘干制成大麥芽粉,留著以后生產用。

為了讓山本安心,二爺專門用干大麥芽粉生產了一批產品,讓山本拿著重新跑了一趟省食品站,測驗的結果比新發的大麥芽還要好些。

二爺解釋說,干的大麥芽粉用量稍高,質量當然也好些。山本聽了這個解釋,更加的放心了。

陳年的大麥發芽率降低,糖分也分解了,不過提前制成干的大麥芽粉,就沒有這個后患了,當然產量不如鮮大麥芽高。

去年河灘的村莊,由于年前種不上小麥才種的大麥。今年,人們早早的就把小麥種上了,沒人想到韓屯會收大麥。

就連韓屯村自己,也是把村里所有的土地,都種上了小麥。

不過要是把韓屯附近這些灘區村莊的大麥都收回來,足夠韓屯村用一年的。

韓屯村的人流量大了,村里的產品展銷廳,生意正式紅火起來。

展銷廳里,銷售的全部是韓屯村自己生產的產品。其中,最受大家歡迎的,就是豬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