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662章 溜冰

不一會的工夫,迪迪他們就回來了,把溜冰鞋抬到前院,每人挑了一雙,拿著就朝村前跑。

韓屯村前靠著公路的塘子坑,還沒開始挖,是給各單位留的,正好成了孩子們的溜冰場。

今年和去年就不同了,塘子坑就五畝的面積,溜冰的范圍小了好多,去年可是千畝的冰面隨意滑。

其實五畝的冰面也不算小了,而且是好幾個的五畝,孩子們也不管隊形了,換上冰鞋就滑上冰面,隨心所欲的滑上幾圈過把癮。

一年沒滑了,不時的有人滑倒在冰面上,引來一陣陣開心的大笑,數九寒天孩子們穿的都厚,摔倒了爬起來接著滑。

悠悠溜冰要求孩子們用英語對話,說錯了沒事,可要是誰說了華語,就得停下來罰站,直到下一個說華語的接替他罰站。

這種學習方法,是去年大衛想出來的,今年大衛還沒來,悠悠想起來,帶著一班小屁孩接著練。

不光練英語,悠悠還帶著孩子們練日語,和山本打了幾個月的交道,孩子們對日語的日常對話,竟然學的有模有樣,要不說學習外語得從孩子抓起。

志新和志彬倆個,英語說的還行,換成日語就聽不懂了,倆人急的跟在迪迪的后面,一個勁的問:“迪迪哥哥,你們說的是什么啊?”

智茹看著他倆直嘆氣:“這可怎么好啊,這么小就被拉下啦,還地區的中心小學那,都不如韓屯聯中教的好。”

志彬和智茹同歲,他大幾個月是哥哥,倆人一年上的小學,現在都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志彬被妹妹嫌棄了,他也覺得不好意思,撓著頭說:“過了年我留在村里,和你一塊上學,反正我得轉學,去阜城還不如回村里。”

智茹拍著胸脯許諾:“行,你和志新都回來吧,我罩著你倆,保證沒人敢欺負你們。”

志斌看著她搖搖頭,志新不同意了:“智茹姐,這樣可不行,你還沒志斌哥哥大,得讓他罩著咱們倆。”

智茹大大咧咧的說:“不用志斌哥,有我罩著你就行,放心吧,有你姐我在,沒人敢欺負你。”

哪知道志新也是個死心眼,他認真的糾正智茹:“我姥姥說了,我和哥哥是男孩子,妹妹是女孩子,我倆得照顧好她,不能讓外人欺負了。”

智茹就是一根筋,她贊同的點點頭:“志新,你姥姥說的對,智莉是咱們最小的妹妹,肯定不能讓人欺負了。”

志新被她帶歪了,擔心的告訴她:“智茹姐,智莉可皮實了,磕了碰了都不哭,咱們要看仔細了,她要是挨打不哭可咋整?”

悠悠聽著倆孩子一本正經的討論,如何保護妹妹,咋那么有喜感啊。

盡興的滑了一個多小時,到吃午飯的時間了,孩子們才戀戀不舍的回去了。一個個熱得頭上冒著汗,一手提冰鞋,一手拿帽子。

溜冰鞋還是放在悠悠家,一伙孩子大呼小叫的跑向食堂。寒假期間,學生餐廳關門,孩子們跟著各自的家長,在大眾食堂里吃飯。

食堂的角落里,有兩排水管,是熱水和涼水混合的,孩子們就餐前,先去洗手。

志新跟著智茹洗手,剛把手伸過去,就驚奇的問:“姐,這水咋是熱的?”

智茹把水龍頭一扭,志新趕緊把手縮回去:“咋變成涼的啦?”

智茹邊示范邊教他:“看到了吧,這水龍頭的左邊有個紅點,標志著這邊是熱水。右邊的這個藍點,標志著那邊是涼水,中間就是溫水了。

你要記住了,開的時候要慢著點,千萬要小心,燙著可疼了。”

今天中午食堂吃的是紅燒排骨燉土豆、芹菜炒豆芽和紫菜雞蛋湯,志斌吃了一塊排骨,對奶奶說:“咱家的食堂做的菜真好吃,比俺姥姥做的香。”

志新也說:“哥哥,比咱姥姥放的肉多。”

志斌他們三個,這兩年一直跟著姥姥吃飯,老人年紀大了,過日子仔細,肯定不會像韓屯這樣,葷菜里都是大塊的肉。

智莉埋頭猛吃,嘴里符合倆哥哥:“香,哥哥你倆趕緊吃。”

勝男舅媽看著仨孩子,無奈的說:“天天吃肉,就沒個夠。”

悠悠舅姥娘自豪的說:“咱們家的孩子都喜歡吃肉,吃的多才長得高,你看志斌他們仨,一般大的孩子,得比人家高半個頭,吃得可不得多嗎。”

紅英一邊給志斌和志新倆挑肋骨,一邊對勝男說:“孩子都饞肉,咱們村的孩子天天都吃肉,你看還不是先挑肉吃。”

勝男看大伙都在食堂吃飯,奇怪的問:“咱們村都不在家做飯嗎?”

舅姥娘告訴她:“墊村臺大伙的房子都拆了,一家就一間房子,大伙就在食堂里吃。結果大伙還吃習慣了,搬進新房也不想自家做飯。

反正食堂里的飯菜也不貴,和在家做差不多,在那吃都一樣。”

紅英說到:“那可不一樣,在家吃做飯太費事了。一天三頓得三四個小時,有那功夫能織半勾子布,能掙二塊多錢,夠一家人吃的了。”

在食堂吃飯,平均每人一天也就三毛錢,夠一家七口人吃的。

舅姥娘笑著說:“從石廟辦了紡紗廠,咱們村的婦女織布上了癮,連飯也不做,天天起五更睡半夜的織布賣錢,都掉錢眼里了。”

勝男舅媽說:“說起織布來,誰能想到布票說作廢就作廢了。這才分開地幾年啊,棉花就多的賣不出去了。各種票證作廢后,供銷社以后的日子更難過了。”

舅姥娘說:“現在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誰還去供銷社買東西,外面的東西不要票,比他們的價錢還低。”

紅英也說:“關鍵是小商販的態度好,想咋挑咋挑,不夠一毛錢的零頭就不要了。供銷社差一分錢也不行,讓他們拿個東西愛答不理的,誰樂意拿錢買氣受。

原來拿著票也不一定能買上,現在沒票挑著買,趕集人們根本不進供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