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667章 紅富士

在他的慫恿下,玉玉他們的家里,日常用品越來越少,就連小型的家具,都被拿走了,基本上只剩下玉玉對象的個人物品了。

玉玉既然阻擋不了,對自己的小家越來越沒有歸屬感,還真就成了只是個睡覺的地方。有時候忙起來,晚上就住在公司里。

玉玉的辦公室里,就有專門的休息室,她的日常用品,基本上都放在這里。

玉玉娘家的人,看到這種情況,也是越來越寒心,哪有這樣過日子的。

不過玉玉和她對象的感情,倒是還過得去,倆人基本上沒吵鬧過。

玉玉在生活上對她對象是百般忍讓,可工作上的事,是寸步不讓,公司里的事情,玉玉絕對不許對象染指。

玉玉對象曾經介紹熟人來公司批發東西,玉玉一視同仁,別說欠賬了,就是分批付款,玉玉都沒答應,她對象提出擔保,被玉玉一口給回絕了。

公司自成立,就明文規定,不論是個體還是國營,一律是現款交易,概不賒欠。

為此,玉玉對象和玉玉,還鬧了幾次別扭。玉玉對象嫌棄玉玉死心眼,說玉玉只要有心遮掩,拖欠一兩個月的貨款,根本就無人知曉。

可玉玉就是一根筋,守住了誠實的底線,哪怕是離婚也不退步。

離婚她對象可舍不得,自打和玉玉結婚,他算是踏入了上層社會,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每月的工資花完了,只要找個理由,玉玉出手就是上百的給錢。

何況玉玉長的漂亮,工作和家庭都是一流的。這么好的媳婦,他打著燈籠也難找出第二個,咋能舍得離婚。

也是看到玉玉能把工作和家庭理清楚,李保國才放心玉玉繼續管理公司。不過,還是經常囑咐玉玉,一定要做到公私分明。

玉玉的弟妹也都大了,他們都在公司里任職,玉玉的對象也不敢太過分。萬一把李保國惹惱了,把玉玉從公司里踢出去,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畢竟,在現在人的心目中,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

李保國自己有兒子,家產根本就沒女兒的份,公司也是私營的,自然是想用誰用誰。玉玉要是敢違犯公司的規定,依照李保國的性格,還真的能將她趕出去。

也是為此,玉玉的對象才不敢太過分,一些小心思,被玉玉給識破了,也不敢真的給玉玉翻臉。

李保國的生意再大,也沒忘了給悠悠收東西,凡是上了年頭的老物件,只要被他給看到了,都會給悠悠弄過來。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悠悠獻寶。時間常了,他也弄明白了,對這些老物件,悠悠比姥姥更喜歡。

李保國現在在臨水,可是成功人士,再也不是以前藏藏躲躲的黑市人物,成了臨水最大的企業家,中外合資公司的經理,省人大代表。

他現在可以說是幾千萬的家產,光是貨車就有十幾輛,自己不僅有專車,還雇了專門的司機。

出發在外,光是跟班的,就有好幾個,不僅有秘書,為了自身的安全,還請了個保鏢。

不過平時在家,他還是相當低調的,穿戴也不起眼,見誰都笑呵呵的,一點也不張揚。

李保國給悠悠姥姥準備的過年禮物,是南方的時令水果和各種新鮮的海產品。這兩年,他在批發百貨的同時,還兼營水果和海產品生意,為此特意修建了一個大冷庫。

不止是春節,平時李保國也經常給悠悠姥姥捎水果和海鮮,有了他這個正當的借口,悠悠和舅姥爺兩家,全國各地的水果都沒斷過。

特別是進入冬季,家里供暖以后空氣干燥,新鮮的水果就更重要了。

悠悠舅姥娘看著家里的各種水果,經常發感慨:“俺是做夢也沒想到,能過上這么好的日子。這十冬臘月的天,還能吃上新鮮的蘋果和鴨梨。”

臨水地區存放水果的大型冷庫,這幾年就發展到十多個,不過都是存放紅富山蘋果的。

臨水地區的紅富山蘋果,現在也成了臨水的又一個招牌,響徹全國,甚至超過了紅富山的原產地。

這主要是李專員的功勞,在他的大力促進下,臨水地區的紅富山蘋果種植面積逐年劇增,真的出現了十多個成方連片的萬畝蘋果園。

臨水蘋果園的面積高達幾十萬畝,種植最早的幾萬畝紅富山蘋果,產量高達萬斤。據統計,八三年整個臨水地區,紅富山蘋果的產量,超過了一百萬噸。

面積和產量年年增加,紅富山蘋果的價格也逐年提高,這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關,主要還是由于紅富山蘋果品質好。

一直到后世,紅富山蘋果都是品質最好的蘋果,是蘋果中的當家品種,而且耐儲藏,一年四季都有銷售。

就是現在這個年代,臨水的紅富山蘋果,也能儲藏到初夏。臨水的各大蘋果基地都建造了專門的冷庫,用于儲藏紅富山蘋果。

面積較少的農戶,在家挖個地窖,也能把紅富山完好的儲存到初春。

現在,臨水的紅富山蘋果,賣到了全國各地,價格從最初的每斤三毛錢,上升到每斤一元錢。栽種紅富山蘋果,一畝地最少收入二千元,比起種糧來,價格高了五六倍。

為了防止出現惡性的銷售競爭,臨水地區行署,主持建造了一個大型的水果市場,主要是銷售紅富山蘋果。

在市場的監管下,有效的保證了紅富山蘋果的價格逐年上升。這也和紅富山蘋果耐儲藏有關,雖然還不能像后世那樣,能存放到一年四季。

臨水現在是除去炎熱的夏季,一年三季都有紅富山蘋果。銷售期越長,價格越穩定。

這幾年其他地區,也都在擴種蘋果,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魯省是蘋果的主要產地,集體經濟時期,基本上各公社都有蘋果園。實行生產責任之后,蘋果園作為公社的集體財產,大部分被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