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675章 機靈鬼

韓玉林趕緊說:“老哥幾個快坐,你們這話可是言重了,援朝這次任職,是領導鍛煉他,給他壓擔子。”

幾個人對韓玉林說:“老哥啊,您可是養了個好兒子,這年紀輕輕的,就被領導看中了,以后的前途不可估量啊。”

韓玉林擔憂的說:“阜城是個名城,這也是對援朝的考驗。”

韓志杰說道:“大爺爺您就放心吧,領導把俺三叔安排到阜城,就是覺得他能勝任。不是俺們吹,俺援朝叔叔抓經濟就是在行,咱們村能有今天,哪一步不是俺援朝叔給出的主意。”

新石莊的兩個干部也說:“韓書記冒著風險,幫著俺們把分開的土地又合在了一起,這才有了俺們新石莊。

俺倆這次來,還有事要求秀芹姐。年后,俺們準備擴大規模,再上五千紗錠,機器還得讓秀芹姐給買。”

韓援朝驚訝的問:“你們剛開工四個月,就掙了一百多萬。”

五千錠的紡紗設備,光機器就得一百萬,流動資金最少得三十萬元。

新石莊的倆個干部,不好意思的嘿嘿直笑,石廟村的干部說到:“這兩個鬼機靈,他們在村里吸收了二百萬的資金,過年的時候,本來想還一部分,可大伙都不要,只是領了利息。”

新石莊的干部說:“不瞞韓書記,再上一萬錠的設備我們也有錢,可咱們村辦的紗廠,和國營的紡紗廠沒法比,他們的棉花是國家供應的,俺們得自己買棉花。

多余的錢俺們留著,準備多備些霜前花,起碼存夠一年的生產用量。”

國營的紡紗廠,基本上天天進棉花,一個月的存量都用存。新石莊準備存一年的量,這占壓的資金可就大多了。

過了霜降,棉花的質量肯定不能保證,新石莊這也是無奈之舉。

他們邊喝邊說,也沒注意時間。就聽孩子們一陣歡呼:“到八點了,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

人們全都抬頭看電視,電視的屏幕上出現了幾個大字:一九八四年春節聯歡晚會。

接著,鏡頭一轉,趙忠祥和盧靜在舞臺上開始介紹參加演出的演員。首先介紹的是今年春晚的主持人,馬季是第一個被介紹的。

主持人一共有八個,分別是趙忠祥、盧靜、黃阿原、馬季、姜昆、姜黎黎、黃阿原、陳思思。黃阿原是臺灣中華電視臺的主持人,曾獲臺灣主持界最高獎“金鐘獎”。陳思思是香港影星,《三笑》被內地觀眾熟知。

參加春晚的演員們都坐在舞臺下的圓桌上,桌子上擺放著水果點心和茶水。

韓屯村和他們差不多,大伙也是圍桌而坐,不同的是桌子上擺的是酒菜。

相聲演員姜昆挨桌的介紹參加春晚的演員,大多數的演員都是自我介紹。

隨著著名的演員一個個亮相,電視上不時的響起一片驚呼聲。韓屯村的人也跟著驚呼,好多都是人們熟悉著名演員。

第一個節目是拜年歌《恭賀新禧》,由蔣大為、李谷一、于淑珍、蘇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頌集體演唱,這也成了以后每年春晚的一個固定模式。

開場后演出了雜技《轉盤子》、兒童游戲競賽《看誰貼得快》、《狗熊猴子投籃比賽》等可視性強的幾個節目,延續了中國傳統戲曲以丑角、鬧劇開場吸引觀眾的模式。

村里的孩子也跟著電視歡呼,連吃喝都忘了。孩子們都圍坐在一臺電視下,他們嫌電視機下的餐桌礙事,動手把桌椅挪開,電視下成了一片開闊地。

孩子跟著電視機里的演員學動作,自娛自樂歡快極了。等到馬季出場,又都安靜起來,聚精會神的觀看節目,恐怕露聽了一句。

馬季表演的單口相聲《宇宙牌香煙》,是以推銷香煙的口頭廣告為內容的一段相聲,運用單口相聲怯口表演方式,充分利用相聲抓哏及現掛等技巧,逗得人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接下來的歌曲演唱,小孩子們不感興趣,就去餐桌上拿水果吃,也有去大人的桌子上吃菜的。

村民們對這些節目也不感興趣,開始喝起酒來。只有村里的上高中生和大學生,喜歡觀看,還有跟著哼唱的。

等到豫劇演員牛得草出場,村里人都來了興致,孩子們更是被逗得哈哈大笑,氣氛又熱鬧了起來。

接著就是喜劇演員游本昌的啞劇《淋浴》,孩子們笑聲更大了,反正是啞劇,不怕聽不到聲音。

到了京劇演唱,孩子們又不愛看了,年齡小的孩子,也開始犯困了。可大伙看得正來勁,誰都不想走。

盡管各家都有電視,不過大伙聚在一塊,熱鬧啊。

夯把餐廳值夜班職工的被褥抱了過來,鋪在餐桌上,睡著了的孩子都放在上面。

餐廳里通著暖氣,溫度在二十度以上,蓋個薄被就行,睡在這里也不用擔心凍著。

援朝對司機說:“小王,你開了一天車,先去休息吧。”

小王興致勃勃的說:“韓書記,我不累,還是看晚會吧。”

韓援朝看著他,羨慕的說:“還是年輕好啊,從早上起來就開車,到現在還是滿精神。”

“高高三”說他:“爺們,你這不也精神著哪。來,咱爺倆喝個,咱村里小爺就服氣你,你給咱們村栽的搖錢樹和聚寶盆,可真是好。”

韓援朝還真不敢居功,他說:“還是咱村里人心齊,五千萬的投資,可不是都有這個魄力的,應該是我敬大伙。”

韓援朝和“高高三”碰了一下酒盅,舉杯敬大伙,先干為敬。

村里人都高興的喝干了酒,小王驚訝的自言自語:“一個村莊都有五千萬的資金,怪不得條件這么好。”

陳佩斯、朱時茂合演的小品《吃面條》開始了,從頭到尾把人們逗的眼淚都笑出來了,孩子們學著陳佩斯的樣子,歪著頭挑面條,更加的令人發笑。

這個節目是春晚舞臺上第一次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小品,此后小品成為春晚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