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684章 夜叉

回家就淘汰了以前的盤子碗,全部換成了精品餐具,好多人家連大口徑的盤子都置辦齊了。在家擺個三八席,不用出去借了。

悠悠肉疼的往外搬盤子碗,好奇的問他們:“剛過年買這么多的盤子碗做啥?”

“擺席用啊,今年來的親戚多,把以前用的碗都拿出來,還不夠用,只能買新的。”

一家買幾十個,這得來多少親戚啊。

韓屯村去年,沒娶媳婦也沒娶女婿,初二沒一家侯新客的。這也沒耽誤孩子們找樂子,沒有新女婿,就找老女婿的麻煩。

村里的男孩子們守在村口,攥了一堆雪球擺在路邊,不管誰家的女婿來了,追著扔幾個雪球,看著他們狼狽的逃竄,孩子們高興的哈哈大笑。

這也是農村過年的一種習俗,沒有積雪就投個土塊。有積雪孩子們就樂瘋了,不論新女婿老女婿,雪球就是見面禮。

二爺家桂花的女婿和“高高三”的倆個姐夫,今年成了孩子們的投擲對象,誰讓他們的輩分高,村里的孩子,都得喊他們姑爺爺,還有喊老姑爺的,不扔他們扔誰。

寶景還好些,村里的孩子有些怕他。“高高三”孩子們給他瞎胡亂慣了,整天老高爺老矮爺的叫,誰會怕他啊。

他自己也沒個正行,出門接自己的姑父,見面自己先扔了倆雪球,還喊著村里的孩子:“這是你們老姑爺,趕快扔吧!”

把他兩個老姑父給氣得夠嗆,也不用他陪了,趕緊往家跑,后面追著一群嘻嘻呵呵的孩子,畫面特喜慶。跟來的兒媳和孫媳,都捂著嘴偷笑。

他姑罵他:“寶貴你個熊孩子,你姑父都五十多了,你還跟著瞎亂。”

寶貴笑呵呵的說:“我能扔雪球的,就這倆姑父,不扔他們我去扔孫女女婿,這不合適吧。”

他姑氣得拽著他的耳朵,恨恨的說:“你都多大了,還跟個孩子似得胡鬧,這都四個孩子的爹了,就不能正經點。”

寶貴嬉皮笑臉的說:“姑,我再大也是你們的侄子,俺老姑父都沒說啥,看你倆護的這個樣,以后受氣別來找侄子出氣。”

寶貴倆姑這次回娘家,兒媳孫子都帶來了,守著孩子們說出氣,他姑也感到沒面子。

他姑真的拿他沒辦法,氣呼呼的說:“你就別盼著姑姑好,俺們都多大歲數了,受氣還回娘家搬救兵。”

寶貴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可和倆姑姑真的不親,他倆姑姑都看不慣老太太寵寶貴。自打他奶奶去世后,這倆姑姑還真是和娘家成了單純的親戚關系,過年過節才來走娘家。

今年韓屯村蓋了樓房,領著一大家子來走娘家,進村就被寶貴給敗了興頭。

悠悠家的代銷點,坐落在村子的十字路口,透過明亮的大玻璃窗,就能看到公路上挎著饃籃子的人群,確實比往年多了好多。

吃過午飯,好多人帶著親戚,來到悠悠家的代銷點。他們大部分不是來買東西的,是過來打聽悠悠家的代銷點,都收那些東西,也有來看外國鬼子的。

大衛就是人來瘋的性格,在韓屯過了幾個年,對這里的方言大致清楚了,和人交流還馬馬虎虎。

沒見過大衛的,全都被驚呆了:“天!還真有紅毛綠眼的夜叉。”

大衛明明是金發碧眼,到了這些人的嘴里就成了紅毛綠眼,還有這么標志的大衛,咋成了夜叉。

把吳馨兒給樂得,眼淚都笑了出來。大衛也好奇:“夜叉是哪個國家的?”

大衛妥妥的大逗比。

悠悠拿起筆,隨手畫了一張夜叉圖,遞給了大衛。

大衛拿著圖畫,自己對著鏡子里外的對照,大聲的抗議:“我和夜叉不是一國!”

悠悠明確的告訴他:“你是英國人,肯定不是夜叉國的。”

大衛認真的分辨道:“悠悠,世界上根本沒有夜叉國。”

悠悠點著頭:“對,傳說中有。”

大衛恍然大悟,對悠悠說:“給我講講夜叉的傳說。”

悠悠講,大衛還帶錄音的。碰到他不明白的地方,還得單獨解釋。大衛標準的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好奇洋鬼子一枚。

紅英的娘家就在周樓,和韓屯離的近,她們也是回來最早的,也帶回來了好消息。

韓道偉的母親,專門等著她哪,看她回來就問消息。

紅英高興的說:“大娘,俺哥嫂都沒意見,冬梅也沒說出來啥。倆孩子雖然認識,可也沒單獨交流過,俺哥嫂的意見是,趁著假期,讓倆孩子多接觸幾次,他倆完全聽孩子的。”

韓道偉的母親高興的說:“這好辦,明天就讓他倆去洪城轉轉。紅英,還得麻煩你跑一趟,讓冬梅定個時間。”

得,紅英舅媽剛回來,還得接著往娘家跑,幸虧倆村離的近。

援朝舅舅下午四點就回來了,聽到汽車喇叭聲,悠悠舅姥娘趕緊迎出家門,看到他們安全的歸來,老人總算是放心了。

勝男下車就說:“娘,您老放心吧,公路上的雪都打掃干凈了。路面和咱們村里一樣,都曬干了,和平時一樣。”

這個年代,人們的集體觀念還比較強,大家不計報酬,自發的行動起來,路上的積雪打掃的比較及時。

初三一整天,韓援朝的家里,就沒斷過人,都是他在臨水的舊識和部下,聽說他回村過年,結伴過來看望他。不過來人雖多,卻沒有留下吃飯的。

這么大的雪,初三一大早,各縣招待所就打電話問蔬菜的事,得知溫室大棚里的蔬菜有剩余,就連臨水南邊的幾個縣,都專門派車過來拉。

除夕的一場大雪,對韓屯村的大棚,還真沒啥影響,大雪是夜里下得,從初一開始,都是大晴天,溫室大棚里的蔬菜,生長特別旺盛。

韓屯村的人,初一分過一次菜,每家分了一大筐,說實在的夠吃幾天的,就是招待親戚,也足夠了。

今年各家準備的年貨都多,青菜就是個配菜,再說了,青菜比肉食的價格還高,大伙還是舍不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