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754章 蓮藕

山本這次是有備而來,他帶來了運輸蓮藕的專用包裝,就是可以密封的大型不銹鋼桶。每桶先裝一百斤鮮藕,再用泥漿灌滿,密封上就可以了。

像這種帶泥漿運輸鮮藕的神操作,除了島國也沒誰了,泥漿比鮮藕的重量都高。

據智腦記載,這個時期,島國已經掌握了先進的食品防腐技術,可山本寧愿用原始的泥漿保鮮法,也拒絕使用先進的防腐技術。由此可見,島國人民對食品衛生的重視程度。

山本不僅買下了韓屯村的千畝蓮藕,灘區其他村莊塘子坑里的藕,也被他購買了。周邊地區只要有種蓮藕的,他都親自跑去考察。

據山本說,這幾年島國從華國進口過許多蓮藕,可口感都不如他從韓屯村帶回去的好,這也是他今年提前過來購買蓮藕的主要原因。

八十年代華國的廣大農村,還是原生態的生產模式,基本上沒有污染,所有的食物都是天然無公害食品。

山本每到一處,都先取樣送到省城檢驗,檢驗報告符合要求,他才下訂單購買。他購買的所有蓮藕,都有對應的檢測報告。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島國人嚴謹的工作態度。

除了張集鎮灘區的塘子坑,山本在別的地方,還真沒買到多少蓮藕。這時候的農村,雖然村村都有一兩個坑塘,可種植蓮藕的卻不多。

現在剛入冬,氣溫在5——15度之間,比起寒冬臘月,挖藕可是容易多了。

韓屯村為了挖藕,在附近村莊雇傭了大量的臨時工。自己村里的人,更是全天都忙活起來。從工廠下了班,就到塘子坑這里報到。

韓屯村的人別說下水挖藕了,光是過稱裝藕就忙不過來。運輸隊更是白天黑夜的加班,裝好的藕得及時送到臨水火車站,從臨水運往阜城。

阜城9月份被列入沿海開放城市,山本這次就是從阜城來的,貨物也通過阜城海關運回島國。

一直忙活到11月底,水面結冰以前,韓屯村的千畝塘子坑,除了特意留下的二十畝,蓮藕全都挖完了。

山本收購的鮮藕,價格每公斤一元。韓屯村光是賣藕,就收入了四百八十萬元。

其他灘區村莊的塘子坑,今年雖然也都種了藕,可頭一年產量低,他們村的塘子坑數量也少,根本不用雇人,自己村就挖完了。

雖然頭一年的畝產量才二千多斤,收入也達到了千元。張集鎮的其他十六個灘區村莊,塘子坑最少的也有二百畝,僅賣藕就收入了二十萬元。

自七五年復堤挖出的塘子坑,常年積水,給灘區人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好好的耕地變成了水坑,根本不能種莊稼。

河務局雖然給了一次性的補貼,把這些塘子坑都買了過去,又交給臨近的灘區村莊使用。可當時的補償數目極低,又是在生產隊,根本沒給人們帶來利益。

今年塘子坑里的蓮藕,使所有的灘區村莊,第一次因禍得福,有了一筆巨額的收入。塘子坑經過一年的禁捕,也有了二斤重的大魚,盡管不如韓屯村的數量多,賣出去也是一筆收入。

大伙都說了,就是種莊稼,也沒有這么高的收入。

有了這么一大筆的收入,這些灘區村莊,幾經討論,都決定先把高壓電接通。

石廟村通電的呼聲最高,新石莊通電了,辦起了紡紗廠。其他的幾個生產隊,都沒有通電,別說辦廠了,晚上織布靠著煤油燈都看不清楚。

有了明亮的電燈,晚上就能織布,特別是冬天,下午六點就黑了,干到晚上十點,四個小時比一大晌都出活,能織半勾子布。

別的村買不上紗線,石廟村近水樓臺先得月,買紗線沒問題,一個村住著,抬腿就到,排隊也在最前面。

張集鎮可是全區的典范,特別是這里的灘區村莊,就因為蓋了統一的排房,進入冬閑,基本上每天都有來參觀的。

張集灘區村莊全部要求通電,在各級領導的協調下,供電部門集中施工,終于在春節以前,這些村莊都如愿以償,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明亮的電燈。

進入12月,氣溫降到了零下,二爺負責的麥芽糖廠開工了,山本拿到樣品后,專門去了一趟省城,看到檢測報告,今年的產品比去年的質量更好,他才完全放下心來。

今年韓屯村的一千畝耕地,全都整好了地可至今沒種,就等著年后種大麥。有二爺做麥芽糖的手藝,大麥比種小麥收益高多了。

全村的男女老少,這次是真的忙了起來,主要是包裝用工多。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也沒招臨時工,自己村里人晚上加會班,就可以了。

人忙活起來,多掙錢還能少生氣。生閑氣,生閑氣,說得就是閑著沒事了才生氣。

11月15日,韓屯村開始送暖。蘭芝惦記她娘,抽空和寶貴去娘家。他倆這次是租車去的,倆人的想法是家里通暖了,接老人來過冬。

癱瘓在床的病人,到了冬天就起不了床。韓屯村有了暖氣,冬天不能出屋,可在房間里,能起床坐會。拉在床上,擦洗身子也不太冷。

蘭芝嘴上說的厲害,可心里還是惦記老人,再怎么說也是自己的親娘。

自從老人回家后,她半個月就去一次,每次都帶著吃的用的,每次回來都唉聲嘆氣。

她娘回家后,根本就沒舍得請保姆,蘭芝留下的錢,都被幾個孫子給要走了。

老人不僅沒有保姆伺候,還反過來伺候起自己的兒孫。孩子們都上學,放學后也是瘋玩,沒一個樂意在家干活的,要錢找奶奶,連個尿盆也不給奶奶倒。

他們進屋找奶奶要錢,都嫌棄的捏著鼻子嫌臭。老太太吃飯別說讓人喂了,孩子們給她送碗飯,都有意見。

“奶奶,你又不干活,吃這么多干啥,撐的又拉又尿,你自己不嫌臭啊。”

家里七口人的地,全靠兒子一個人干,一天到晚累的賊死,回家還得做飯喂牲口,給她端屎端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