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854章 仗勢欺人

她姥姥問:“智莉,你來告訴姥姥,你們幼兒園里,誰最淘氣。”

智莉難得的紅著臉,扭著身子撒嬌::“姥娘,不準說,人家可沒欺負小同學。”

她姥娘笑著說:“是,你每次打架,都是為了打擊惡霸。”

志斌聽后擔憂的問:“姥娘,智莉在幼兒園經常和同學打架嗎?”

“現在好多了,很少有打架的時候,剛入學的時候,幾乎是天天打。這孩子也不知道是隨了誰,一個不順眼就動手。”

智莉臭顯擺:“再開學我就上中班了,肯定護著小班的小朋友,不讓大班的欺負他們。

乖乖,聽這話的意思,這是要打群架。

智茹對她說:“妹妹,要不你也回韓屯來上學吧,村里也有幼兒園,回來姐姐罩著你,絕對沒人敢欺負你。”

智莉把頭搖的和撥浪鼓似的:“我不在韓屯上學,我在我們幼兒園里,有好多好朋友,回來上學就沒法和她們玩了。”

悠悠問她:“智莉,你咋不讓校長姥爺接你啊?”

智莉回答的特干脆:“悠悠姐,你也說了,姥爺是校長,我才不仗勢欺人。”

志高問她:“我接你就不是仗勢欺人了。”

智莉跑過去,摟著志高的胳膊撒嬌:“我們班里的同學,他們好多人的哥哥和姐姐,就在三完小上學,都是跟著哥哥姐姐一塊上學放學。

三哥,你的個子高,他們的哥哥姐姐加在一起,也比不過你。”

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從七九年底才開哈實行一對夫妻兩個孩。和智莉年齡大小差不多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哥哥姐姐。

現在的小學是就近入學,家里的孩子上小學,肯定都在一個學校,父母參加工作,沒空接送孩子,基本上都是大的帶著小的上學。

志斌和志新回韓屯上學,就剩下智莉一個人,不過她姥娘不上班,又在本校內居住,每天都接送她,哪知道小丫頭竟然眼氣同學,能跟著哥哥姐姐一塊上學。

韓屯村聯中,今年的中考除了悠悠和志高,其他都考上了洪城一中。一個村級的初中,全部考上了縣一中,是全縣聯中最好的成績。

村里的孩子報考縣一中,主要是考慮到交通方便。韓屯村離縣城四十華里,騎自行車一個小時就到了,來回都方便。村里雖然每天都有去臨水送貨的汽車,可火車站在城外,臨水一中在城中心。

另一個原因就是韓屯村今年,考上了九個大學生,而且成績都比較好,是歷年高考最好的一年,他們都是在縣一中上的高中。

聽紅英舅媽說,進入8月份,這些孩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陸續到來,每家都放一千頭的鞭炮,慶祝孩子考上大學。

這些孩子高考成績好,報考的學校也好,都是全國的知名大學,不過沒有一個在京都的。畢竟他們的分數,還不夠上京大和華清。

志高之所以報考臨水一中,主要是不想住校。縣一中的住宿條件和臨水一中一樣,學生也是睡大通鋪,生虱子避免不了。

韓屯村的其他孩子,都是這樣熬過來的,每次回家進門第一件事就是先洗澡,再把衣服燙一遍。

韓屯村這么優越的條件,孩子們能在一中受得下這份罪,確實不容易。

男孩子生虱子,女孩子個人衛生搞的好,倒是沒聽說有生虱子的。

從七七年恢復高考到現在,各縣的一中住宿都比較緊張,主要是一中在全縣范圍內招生,住宿的學生越來越多。

七七年以前,各縣的一中只招收縣城的學生,作為縣城唯一的高中,為了學生走讀方便,學校大都建在縣城的中心位置。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限制了學校的發展,學校的周圍都有建筑,根本沒法往外擴展。

盡管當年建校的時候,學校的面積還是比較寬敞的,不過當初建校,是按照一個年紀是兩個班的規模。現在一個年級六個班,招生規模擴大了三倍。

自八三年開始,中學的學制延長,初高中都成為三年制。別說住宿了,就連上課的教室都緊張。

學生多了,需要的老師也多。教師和學生一樣,也得安排住宿。縣一中教師宿舍緊張,別說一人一個單間了,新進的老師別管結沒結婚,都是四個人一個宿舍,倆人共用一張辦公桌,不是買不起桌子,是宿舍里沒地方擺,好歹一人一張床。

以前招收縣城內的學生,根本不用考慮學生的住宿問題,學校也只有教職工食堂。現在大部分學生住校,學生食堂壓力也比較大。

縣一中是連年擴建,就連操場都蓋滿了房子,學生早操跑步,只能去校外的馬路上。

其實,還是資金跟不上,別說建新校了,就是老校區,建的也是平房,要是建樓房的話,兩座學生宿舍樓就能解決問題。

現在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學校的建設肯定在計劃以內,樓房的造價每個平方還不到一百元。兩棟宿舍樓,都用不到一百萬。

可是縣財政沒有這個經濟能力,只能建設平房,所以各縣一中的盡管把空地給建滿了,用房還是相當的緊張。

韓屯村考上大學的學生,都松了一口氣,終于能和虱子拜拜了。他們調侃今年考上縣一中的孩子:“祝賀你們邁入養虱子專業戶的行列!”

韓屯村和悠悠大小差不多的孩子,大部分都沒受過罪,小時候過的苦日子印象都模糊了,從記事起家里的生活就比較好了。

志遠住校生虱子,把自家的孩子都嚇住了。韓屯村其他的孩子,聽說生虱子,心里都嚇怵了,就連他們的家長,心里也不得勁。

韓道偉家的人多,今年考上高中的孩子也多,他母親一直給悠悠姥姥幫忙,負責收購粗布和手工鞋墊等。

閑來無事,老太太提到自家今年讀高中的孩子,就開始發愁,吃喝無所謂,現在學校里吃的是白面干糧,菜差些可也是綠色食品,回家過星期,多吃些肉就補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