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856章 住校

也就韓屯村的孩子,能享受上這待遇,韓屯村的人,給孩子花錢可是都舍得。

工資是一方面,家里的孩子,一年養二十頭豬,收入就是五六千,每個月伍佰元的收入,多少方便面,都能吃的起。要不是住宿舍同學多,各家肯定得成箱的帶火腿腸。

其他的孩子,回家捎回來的,大部分都是炒好的咸菜和咸雞蛋。也有帶油餅或糖包子的,晚上餓了加個餐,比在伙房買干饅頭,吃著好一些。

以后自己村里的孩子,在一塊吃住就方便了,生活水平不僅高,晚上放學后,還能單獨做夜宵,不用啃干饅頭了。

考上大學的,聽說以后村里在縣一中上高中的孩子,以后統一吃住,全都哀嚎一片,一個勁的抱怨:“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村里咋沒想起來統一的吃住,這三年的罪,受的可是真虧。”

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他們今年考的好,村里去縣一中慰問,了解學校的現狀后,做出了一個決定,韓屯村給縣一中捐款五百萬,在城區建設一個新一中。

依照現在的物價,國家計劃內的樓房價格每個平方不到一百元,新校建設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餐廳和教職工學生宿舍樓,也超不過四萬個平方的建筑面積,剩下的一百多萬,教學設備全部換成新的,也足夠了。

縣里對此是大力支持,新一中的建設項目,報上去立馬就批,并且無償提供了五百畝的建設用地,不過建成使用,最少得一年的時間。

五百萬現在是筆巨資,可五百畝土地,以后才是真正的財富。別說是大城市了,就是在縣城,進入新世紀,土地的價格,也達到了上百萬。

現在新一中的校址,雖然在縣城的郊區,以后隨著發展,就成了城市的中心。

新一中上百畝的大操場,讓多少建筑商眼熱無比。可當初建校的時候,兩座教師家屬樓,建在操場的后面,后來又加蓋了兩座家屬樓。一中的操場再大,卻在學校的中心,因此而保存了下來。

即便是這樣,也有開發商打過操場的主意,他們許諾學校的老師,高價置換他們的樓房,年輕的教師有過遲疑,可被老教師給訓的跟孫子似的。

這些老教師,當年可是四個人擠在一間宿舍內,連張辦公桌都擺不下。還是韓屯捐資,給他們蓋了家屬樓。

每套房子的面積雖然不大,也就七十多個平方,兩室一廳的格局。而且都有電梯,水電暖三通,也算是精裝房,可以拎包入住。

在當時,這就是全縣最好的房子。一直到新世紀,除了面積小些,住著也挺舒服。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就變成了一對夫妻一個孩,一家三口住兩居室的房子,也算是正合適。

送走了志高,悠悠媽她們就準備回京都了,雖然沒到開學時間,可震宇公司的小張和小李,也不能一直在韓屯住著。

朝霞舅媽帶著三個兒子,跟著一塊先去京都,然后再坐火車回部隊。愛軍舅舅放暑假就去集訓,不過臨開學前,也有幾天的休息時間,一家人正好在京都聚上幾天。

愛軍舅舅進修的軍事學校,雖然也有寒暑假,可每年的暑假,都得參加集訓,只有寒假才能休息。

悠悠本打算留在韓屯自學,只是回京大附中參加每學期的期終考試,混個畢業證能報考大學就可以了。

哪知道自己講的口干舌燥,撒潑打滾,渾身的解數都用盡,也沒避免跟著去京都讀書的命運。

姥姥這次沒跟著去京都,迪迪已經開學了,這孩子堅決不跟著一塊去京都,他就一句話:“我也和姐姐一樣,上高中再去京都。”

回到京都后,一行人先去看望了劉冉舅媽和倆孩子。一個多月不見,倆個小家伙,比原來更好看了,已經能笑出聲來。稍微一逗,就咯咯的笑個不停。

他們倆生下來就喜歡笑,可那是只是有個笑模樣,可不會出聲,現在才剛兩個月,就能笑出聲了。

一般孩子到了四個多月,才能笑出聲來,這倆孩子發育的是真好。倆孩子的胳膊腿,胖的像蓮藕,一節節的特別分明。

外出一個多月,悠悠看到適合嬰兒的東西,都給買了回來,加上悠悠媽買的,裝了兩大包。悠悠拿著各種玩具,把倆孩子逗得笑個不停。

舅姥娘每天圍著孩子轉,開心的不行,現在她老人家的世界里,就剩下這倆寶貝疙瘩了。

都說老兒子大孫子,恐怕大孫子志遠在這倆小孫子的跟前,也得往后排。

劉冉舅媽的飯量現在是真大,每天吃五頓飯,中間再加上湯湯水水的,吃這么多也沒胖起來,反而有些瘦了。

悠悠媽看見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冉冉,一個月沒見,你咋瘦了,是不是月子沒坐好?”

劉冉委屈的都快哭了:“婉瑩姐,你是不知道,我現在天天都跟餓死鬼似的,不知道吃多少頓飯,可就是不見胖。”

舅姥娘給她倆解釋:“冉冉一個人吃,三個人拉,喂奶的婦女,吃多少都不會胖。”

現在倆胖孩子,體重已經達到了十五斤,倆孩子加一塊,比出生時重了二十斤,這可都是當媽的功勞。

9月10日,京大附中開學,悠悠謝絕了媽媽的好意,自己帶上學費,去學校報到。

京大也是這一天開學,悠悠媽作為學校的教師,提前兩天就報到了,她老人家忙起工作來,也是很投入的。兩個學校一塊開學,她老人家猶豫了半天,終于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學生。

悠悠走進附中的校門,就看到旁邊的公示欄里,貼著幾張大紅紙,上面是錄取學生的分班名單。

作為中考的第一名,悠悠的名字,在大紅紙的第一位,被分到了高一一班。

交上學費,按照學校的示意圖,悠悠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教室。高一一班在教學樓里的第一層,高三的學生在最高層。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