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每一個人都有就是拿命也不愿舍棄的東西,就拿朕所說吧,朕畢生所求,就是要讓我們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為了這個目的朕沒有舍棄不了的東西,天下人,后代人能諒解朕么?你能理解朕么?”
首先說一句抱歉,這幾天沒有更新,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我掉進了《漢武大帝》的坑。終于把劇給追完了(還有幾集跳躍著看了,沒辦法,仔細地看我可能明天都不能更新了……嚶嚶嚶捂臉)
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除了劇中呈現的那一段恢弘的歷史,更是因為人物的命運。
當中年漢武帝除掉諸侯、名臣、宗親等等一系列政治對手之時,有很多觀眾感慨,真刻薄寡恩啊!
當晚年漢武帝經歷巫蠱之亂、喪妻喪子、國本動搖的痛苦之時,有很多網友感覺到了報復的快感你冤枉太子活該啊!
作為一個歷史盲,這部劇又是碎片時間看的,了解得比較零散而片面,所以會出現有些認知未必準確的。
這些來自于網友的評論根本沒法看……
除了那些把歷史劇當言情劇看的評論之外,最多的字眼是“窮兵黷武”、“逼死太子”。這種無知無畏的精神最讓人不能忍受。
當然,窮兵黷武與巫蠱之亂,這兩條的確是他的罪過,畢竟晚年武帝自己也承認了。
但這不能成為把他功業全盤否認的理由吧?
對于劉據、衛青、霍去病,不應該帶有個人感**彩去看待。這些事件中,誰也不是反派,誰也不是壞人。
巫蠱之亂最受挫的人,恰恰是年老的武帝自己。晚年的他的確是殘暴,但是并不是智障……
撇開老年喪子的情感打擊不說,皇位的繼承人不是那么好培養的。
當一代雄主在垂老之際失去了合格的繼承人,這是非常危險的局面。一個一生都充滿了野心與謀略的人,意外地栽在了這件事上,這種打擊是非常大的。
從父子關系上來說,劉徹很器重這個兒子,劉據出生的時候開心得不行,命東方朔和枚皋寫賦祝賀;七歲就冊立為太子,并為其建立博望苑,供他培養賓客。而且得寵的王夫人臨死前為兒子索要封地,都被武帝直接拒絕。
當太監蘇文向武帝誣告太子調戲宮女,武帝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干脆賞了太子二百美人。
對此,皇后衛子夫讓太子稟明皇上殺死蘇文等人。太子說:“只要我不做錯事,又何必怕蘇文等人!”
漢武帝生病,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來后對漢武帝言說:“太子面帶喜色。”漢武帝默然無語。及至太子來到,漢武帝觀其神色,見他臉上有淚痕,卻強裝有說有笑,漢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問,才得知事情真相,于是殺死常融。
這些史料,倒讓人覺得,劉據的悲劇不是被父親猜忌,而是因為被雄主父親保護得太好了。好到他根本沒有危機感,幾個有威脅的兄弟都去了封地,與父親政治意見不合也直接對著干,等到真正的陰謀逼近了,只能殊死一搏,沒有任何退路了。
而武帝這一生集中精力只培養了這么一個太子,連個備選都沒有。他出巡時,朝中事務都交給太子處理。
如果要立太子,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小兒子鋪路,給劉弗陵培養門生,挑選老師,一步步的集中權勢。然而他并沒有這么做。所以,漢武帝并沒有產生過廢太子的想法。如果產生過這種想法,巫蠱之禍也不會演變成死了一批又一批的悲劇。
畢竟,像劉徹這樣牢牢控制著權力的人,要廢一個沒有兵權的太子,并不是什么特別難的事。
然而最后太子陷入死局,不可避免地與武帝兵戎相見,而這種相當于謀逆的舉動,最后武帝讓人費盡心思編了一條“子弄父兵,其罪應笞”的懲罰……
原本以為是殘暴至極的一個君主,為了能夠給兒子洗清“起兵謀逆”的事實,還要如此繞了一個彎子,真是讓人覺得可憐又可嘆。
我也有些疑惑,那場巫蠱之禍,應該是為了替太子清除外戚?然而再來看看他在太子死后,傳位劉弗陵的一系列行為。
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武帝崩,臨終前留下兩道遺詔,一道為霍光、上官桀、金日封侯;另一道將劉病已收養于掖庭,并令宗正將劉病已錄入皇家宗譜。
從武帝挑選的顧命大臣來看,霍光、金日、桑弘羊、上官桀、田千秋,其中霍光身為大司馬大將軍,加上漢武帝又殺了劉弗陵的生母,可以說是毫無懸念地給霍光鋪了一條權臣大道啊。
如果巫蠱之禍的目的真的是想清除衛家勢力,那他為什么最后還是選擇霍光呢?
而且還發現一條很有意思的史料,就是霍光暗搓搓的“緣上雅意”,追封李夫人為皇后。當時李家被誅了兩次,已無人口,從而不必擔心李氏分權。那么目的只有一個阻止昭帝將鉤弋夫人追封為皇后。
再結合武帝得知有曾孫在世時大赦天下的行為,武帝留這么一手,怎么看都像是給曾孫繼位鋪路。
要分析是否有廢太子的想法,從武帝與衛子夫的關系也可以窺見一二。
雖然衛子夫最后死得很悲壯,但還是覺得,她真的是一個幸運得瑪麗蘇的不行的一個人。
進宮49年,當了38年的皇后。
瑪麗蘇到什么程度呢?連她兩個姐姐的婚事都包辦了。
大姐嫁給了太仆公孫賀,二姐的情夫陳掌,武帝索性召見他給他升官。
最初以美貌得寵的階段,給漢武帝生了第一個女兒,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直到在承寵十年之后,生下第四個皇子劉據,被冊立為后。這真是開掛的人生啊,更讓人覺得開掛的是,在這之前沒有人生下過孩子,仿佛是武帝刻意等著讓她生出兒子名正言順地成為皇后一樣。如果說是天意,這天意也太青睞她了!
得寵十年,要進入感情平淡期了吧,結果衛青霍去病這兩個匈奴粉碎機上線,為解決漢朝邊患問題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弟弟娶公主,姐姐作皇后,一門五人封侯。
而老了的時候,她依然地位不變:除后宮諸事為衛子夫職責之內,武帝每每出巡游幸天下時亦將少府宮中事由交予衛子夫定奪。待武帝歸來之時,衛子夫將重要的裁決匯報給武帝聽,武帝從來沒有異議,有的時候甚至免去衛子夫的匯報。
如果沒有巫蠱之禍,她這一生簡直讓人懷疑開了掛。
其實導致她自殺的不是處于冤屈,而是她支持太子起兵。
不知道是政治覺悟低還是她對皇帝絕望了,才會毅然做出起兵的決定。當她調動兵馬支持兒子起兵的那一刻,她應該知道,自己已經不可能再有退路了。
與其說她可憐,不如說她可敬。
這種事情,總得有一個人來承擔責任,她沒有想過去丈夫面前申訴委屈,也沒有想過去等兒子起兵的結果。
當災難臨頭,一定要有人來承擔這無辜的罪責,那么便由我來吧!
派人去沒收皇后璽綬的武帝,還沒有發出廢后的詔書,她已經果斷的選擇了自殺。我覺得,武帝是給了她一個機會的,希望等巫蠱之案查清之后再決定判決的。然而她沒有給任何人這種審判的機會。
如果沒有這件事,沒有人能夠想象得到,一代賢后竟然有如此剛強內在。
對于衛子夫的死,武帝有追悔莫及不知道。
但是太子的死打擊非常大,史料記載,武帝悲傷得每天只能吃一頓飯,悔恨到認為自己不配活下去的地步,從而放棄了長生不老的想法,在四年之后也離開了人世。
站在衛子夫的角度,華麗的人生竟然以如此慘淡的結局收場,的確令人嘆息。
但是站在劉徹的角度,親手栽培的太子與他血戰到底,伴了幾十年的賢妻堅定地選擇了自殺,而他熱愛的國家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這悲劇的苦果都得他一個人去承受,日以繼夜的悔恨折磨著年歲已高的老人,這可以說是誅心的痛苦了啊!
當竇家和王家兩個外戚斗得死去活來時,他痛心疾首。
“這是草菅人命!”
當淮南王意圖謀反時,他暴怒不已。
“朕要出去走走,久在宮里呆著,心都快碎了。”
“朕真的不想開這個殺戒。”
當霍去病意外去世時,他心如刀絞。
而當最看重的兒子,死在了自己間接造成的陰謀中,導演沒用一句臺詞,而是用長達三分鐘的長鏡頭,記錄了一代雄主內心的痛苦。
“劉屈、李廣利讓朕晚年喪子,朕也要讓他們斷子絕孫,給朕用最嚴厲的手段嚴懲劉屈全族,讓他知道什么是惡有惡報!”
以前看歷史劇,總是會覺得遺憾,為什么要忽略角色的感情呢?歷史人物也有血有肉,有著愛恨情仇呀!為什么導演和編劇總是刻意忽略呢?
然而,到現在才明白,在歷史面前,他們所承受的東西,根本不能被常人所想象、所理解。
每一個肩負著歷史責任的英雄,他身上承受的苦痛,根本不是能用普通語言表達得了的。
厚重的歷史,每一頁都由千千萬萬個無言的英雄犧牲了自己的所有,舍棄了自己的所有,從而成就了我們的今天。
大愛無聲。
大悲無言。
如有侵權,請聯系:##g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