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潑皮

0313【開放海港】

正文卷0313開放海港最新網址:ibiquxs

孫傅與李綱輪流上陣,又是民族大義,又是打感情牌。

謝鼎死活不松口。

不與金人結盟,行,但是趙宋得將大名府、興仁府屯駐的十幾萬大軍撤走。

孫傅義正言辭道:“撤軍不可能,京畿之地,豈能無兵駐守?”

撤軍之事絕無可能,根本沒得商量。

在趙宋朝臣眼中,韓楨的威脅性比金人更大。

山東緊挨著開封府,隨時可長驅直入,況且韓楨也確實做到了,率領數千精騎,一路從大名府打到了開封府,耀武揚威的繞著東京城轉了一圈,并且還在陳橋驛的界碑上題了字。

見他態度如此堅決,謝鼎也不惱,說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不撤軍也可以,但是趙宋不得干擾我們的海上貿易,并且明州、泉州等多處海港,對我山東的商船開放。”

組建一支海軍,可比陸軍要麻煩的多,從招募到操練,再到實戰演練,最起碼也需要半年的時間。

韓楨現在空有膠州灣,但卻沒有絲毫海上防衛力量。

相比之下,趙宋的水師雖糜爛,可人家起碼有啊。

所以,在山東海軍沒有形成即戰力之前,想要做海上貿易,韓楨還需要看趙宋的臉色。

這會兒海航和后世不同,沒人敢深入大海,都是貼著海岸線航行。

一來是安全,二來補給也方便。

走高麗、倭國沒問題,可一旦要與南洋等國貿易,就必須途徑趙宋的所有海岸線,并且還得在明州、泉州等幾處大港停泊,補充淡水和食物。

這,才是此次談判韓楨的真正訴求。

至于先前的甚么錢糧、撤軍,都是為了混淆視聽,給予對方壓力罷了。

海上貿易?

孫傅與李綱對視一眼,紛紛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警惕之色。

聽到開放海港時,他們的第一想法,就是韓賊狡詐,換了一種法子入侵趙宋。

比如,讓水師假扮商船,奇襲海港,然后從海港登陸趙宋境內。

孫傅沉吟道:“海上貿易可,但開放港口不可。”

謝鼎搖頭道:“伯野兄,海上大風大浪是常事,不開放港口,若遇暴風雨天氣,商船如何躲避?況且,商船遠航之時,要時常補給淡水與米糧。”

李綱說出了心中憂慮:“可若水師假扮商船,襲擊港口又該如何?”

謝鼎早有腹稿,輕笑道:“此事好辦,趙宋可于各大港口駐軍,同時我山東的商船入港之時,允許趙宋船舶司的官吏上船檢查。確認無誤后,再放行進港,可否?”

聞言,孫傅有些意動。

不得不說,謝鼎的提議正中他的下懷。

如此一來,確實可保港口無恙。

與李綱交換了一個眼神后,孫傅點頭道:“可。”

談妥之后,公廨內的氣氛也變得輕快。

雙方皆大歡喜。

韓楨不費吹灰之力,打通了海貿航道。

孫傅與李綱也覺得自己阻止了韓楨與金人結盟,辦成了差事。

謝鼎抿了口熱茶,緩緩說道:“金人占據應、蔚二州,同時遲遲沒有交付山后五洲和西京,擺明了是想兵分兩路,一路經應州,途徑代州、太原府南下。另一路,則攻破燕京,沿河北東路長驅直入。”

“不錯!”

孫傅點點頭,贊同謝鼎的分析。

事實上,金人幾乎是明牌在打南下的牌。

謝鼎正色道:“本官祖上世食宋祿,況且也不忍看到北地百姓慘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或許可以說動縣長,出兵攔截一路金軍。”

“果真?”

孫傅大喜過望。

謝鼎說道:“你我多年交情,我何曾騙過你。”

孫傅激動道:“好好好,守器兄真乃義士也。”

若能得韓楨相助,金人南下就不足為懼了。

李綱站起身,撣了撣衣袖,躬身一禮,神色肅穆道:“謝兄高義,李綱敬佩。昨夜之言,是我孟浪了,在此向謝兄道歉。”

謝鼎擺擺手,毫不在意道:“不礙事。你我二人雖各為其主,但本意都是為了天下百姓。”

“受教了!”

李綱再次一拜。

見對方上鉤,謝鼎故作為難道:“出兵攔截金人之事,我有五分把握,但趙霆、劉宓等人恐會攪局,所以趙宋還需有些表示。”

“這是自然。”

孫傅連忙點頭道:“若韓縣長答應出兵阻擊金人,一應糧草輜重,由我等供給,如何?”

“還不夠。”

謝鼎搖搖頭。

見狀,一旁的李綱苦笑道:“謝兄,如今朝廷困苦,錢糧已拿不出多少了。”

謝鼎沉聲道:“縣長對海貿之事重視,可給一些造船的匠人和海圖。另外,西軍降卒的家眷,也一并送過來。如此,軍部高官也能幫襯著說話,把握更大一些。”

見不是要錢,孫傅與李綱不由松了口氣,一口應道:“沒問題,此事我等應下了。”

一些匠人和降卒的家眷而已,不值一提。

若能以此換來韓楨出兵阻擊金人,只怕官家會連夜把人送來。

謝鼎說道:“好,等縣長從即墨歸來,本官便進行勸說。”

等韓楨從即墨回來?

孫傅急忙勸道:“守器兄何必苦等,不如現在便去信一封。”

“這……也好。”

謝鼎略顯遲疑了一下,點頭答應。

當著兩人的面,寫了一份折子,喚來一名補官后,吩咐道:“八百里加急,送到縣長手中。”

孫傅面色欣慰,拱了拱手:“守器兄多謝了。”

“伱我二人,何需這么客氣。”

謝鼎擺擺手,笑道:“多年不見,此次定要在益都多待幾日。”

“好!”

孫傅笑著應道。

謝鼎邀請道:“時辰不早了,我在卓樓備了宴席,咱們小酌幾杯。”

三人出了少陽宮,一路來到卓樓。

雙方心情大好,李綱也因方才之事,放下了心中成見,因此這一頓酒吃的格外盡興。

一頓酒足足吃到下午。

醉醺醺的出了酒樓,見日頭還早,李綱便提議在市集上轉一轉。

謝鼎欣然應允,充當導游之責。

逛了一會兒,三人走進一間書坊。

“咦?”

李綱驚奇道:“想不到小小書坊,竟有米芾的《紫金研帖》。”

米芾一生書帖眾多,《紫金研帖》并不算出名,因此許多書坊中沒有售賣。

但李綱卻極為喜愛,因為寫《紫金研帖》之時,米芾正值風格轉變期,所寫書帖,仿古中又帶有一股駿邁之氣。

孫傅贊同道:“確實難得。”

謝鼎評價道:“米芾下筆太過好勢,黃庭堅曾評價其,終隨一偏之失,吾覺得頗為公道。”

“不然,不然。”

李綱擺擺手,面色微醺的反駁道:“米芾習書,雖集古字,但筆鋒之間趣意十足。”

唐言結構,宋尚意趣。

宋時行書更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所以頗受文人喜愛。

三人就著書帖,侃侃而談。

從書法扯到治世之學,又扯到為官之道。

半晌后,李綱才拿著書帖來到柜臺,問道:“店家,這份《紫金研帖》作價幾何?”

“誠惠二十一貫。”

掌柜笑瞇瞇的答道。

李綱沉吟道:“二十一貫倒也不貴。”

這份《紫金研帖》展開后,共計五尺余長,選用的是上好的宣紙,且臨摹復寫之人,手藝也頗為高超,得其神韻和趣意,所以叫價二十一貫,還真不算貴。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他喜歡。

畢竟千金難買心頭好嘛。

李綱叮囑道:“店家且幫將書帖收好,吾稍后取了錢,再來拿帖。”

“好說好說,相公只管去。”

掌柜忙不迭的點頭應下。

這三人身著官服,尤其是謝鼎,身居吏部尚書,他哪里會不認得。

“李兄初來乍到,怎能讓你破費,吾來罷。”

謝鼎說著,從袖兜之中掏出一沓青錢。

見到青錢,那掌柜頓時雙眼一亮。

青錢好啊。

如今益都郡的商家,已經徹底習慣了青錢。

沒別的,就因為安全和方便。

以往超過數貫錢的交易,極為麻煩,因為市面上的銅錢種類太多了,大小鐵錢、鉛錢、本朝銅錢、前朝銅錢……足有十幾種。

這些錢雖然都做一文用,可區別大了。

鐵錢和銅錢能是一個價么?

不同銅錢之間,品相、大小、重量也完全不同,價值也不同。

百文以下的倒還好,可動輒幾貫錢,甚至幾十貫的交易,他不可能每一個都慢慢查看,只能大概檢查一遍銅錢的成色,然后稱重計算。

有了青錢后,一切都變了。

一張青錢的面額是多少,就是多少,沒那么多彎彎道道。

揣在懷里輕飄飄的,放多久都沒事,不像銅錢,生銹了還得拿藥水泡洗。

關鍵青錢樣式精美,一看就讓人覺得不凡。

謝鼎數出二十五貫錢遞過去,吩咐道:“結余的四貫錢,送到吾府上便可。”

“謝相公寬心,俺稍后便讓伙計送去。”

掌柜一邊說著,一邊接過青錢,在眼前翻轉了幾下,確認無誤后,便收入柜臺之中。

孫傅看的稀奇,忍不住出聲道:“守器兄,這青錢是何物?”

謝鼎答道:“乃是商務院發型的紙幣。”

“交子?”

李綱脫口而出。

謝鼎解釋道:“與交子類似,不過流通更為便捷,不需尋錢莊兌換,可直接用作交易。”

交子說實話,本質上還是兌票,只在大富商之間流通。

民間小商小販是不收的,想要使用,需找就近的錢莊兌換成銅錢。

但青錢不同,是流通貨幣,二者有著本質的差別。

李綱來了興致:“可否讓吾一觀?”

謝鼎微微一笑,抽出兩張十貫的青錢,遞給孫傅與李綱二人。

接過青錢,李綱放在眼前仔細端詳,口中嘖嘖稱奇道:“樣式竟如此精美,只怕成本頗高。”

聞言,謝鼎沒有說話。

這屬于機密,況且成本具體幾何,連他也不是很清楚。

孫傅問道:“如何防偽呢?”

“防偽在于油墨。”

謝鼎說著,伸手在微微調整了一番孫傅手中青錢的角度。

下一刻,孫傅猛地瞪大眼睛,只見青錢正面的圖畫,有一瞬竟變成了墨綠色,端的神奇。

又打量了片刻,孫傅將青錢遞還回去,叮囑道:“守器兄,青錢當慎重啊,莫要重蹈交子覆轍。”

“多謝伯野兄提醒。”

謝鼎笑著拱了拱手。

李綱卻說道:“謝兄,這青錢能否兌于吾?稍后回館譯之后,再連同書帖錢,一齊交還給謝兄。”

謝鼎擺手道:“李兄見外了,些許身外之物而已。”

“那吾就卻之不恭了。”

李綱也不矯情,大大方方的收下。

(本章完)

翻上頁

呼出功能

翻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