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潑皮

0516【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干餅子口感實在不好,不過這玩意兒到底是面食,極為抗餓,吃進肚中,再喝些水立馬發脹。

努力咽下口中的干餅子,張翼問道:“將軍,偽宋狗皇帝真的會在衢州落腳么?”

張翼原先就是王彥的部將,王彥降齊之后,也將他召了回來。

“說實話,俺也不確定。”

王彥搖搖頭,而后輕笑道:“不過衢州本就要拿下,對俺們來說,這是一筆無本的買賣。一旦偽宋皇帝在衢州,被咱們擒住了,那可是潑天大的功勞。在場的弟兄有一個算一個,最少連升三級,家中妻兒老小也跟著沾光,封妻蔭子!”

“嘶!”

這番話讓一眾徐州軍的將士呼吸急促,面色激動。

一時間,原本酸軟無力的身子,也再度充滿了力量,整個人處于亢奮之中。

吃完了干糧,又歇息了一陣,王彥起身道:“弟兄們加把勁兒,爭取在天亮之前,抵達衢州境內。”

“得令!”

一眾將士不敢高喊,壓著嗓子應道。

不過語氣中,卻透著濃烈的興奮。

連綿的雨天,讓齊軍攻勢陷入停滯,這讓許多人產生了一種錯覺,覺得齊軍很快就會罷兵止戈。

寇仲溫便是其中之一。

自打上次面圣,在太上皇心里留下了好印象之后,寇仲溫打算再接再厲。

畢竟,眼下這個機會一旦錯過,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有了。

如何討太上皇歡心?

太上皇一路從金陵逃到衢州,錢財珍寶都留在了金陵和杭州,便宜了齊國。

眼下正是缺錢的時候,待時局穩定,不管是封賞大臣,犒賞將士,還是建皇宮修園子,哪一樣不需要錢?

于是,寇仲溫便把主意打到了城中百姓與士紳富商身上。

不過他也不傻,知道靠自己一個人不行,于是又把通判李文青拉入伙。

“犒軍稅?”

李文青微微皺眉。

寇仲溫撫須輕笑道:“不錯,將士們保家衛國,讓衢州百姓免受兵災,拋頭顱灑熱血,眼下缺衣少食,自然要好好犒賞一番。”

撈錢,也得講究個巧立名目。

若是吃相太難看,那反倒不美了。

李文青遲疑道:“本就賦稅繁重,恐怕百姓們不愿交啊。”

寇仲溫早有腹稿,胸有成竹道:“此事好辦,讓士紳地主帶頭捐,他們捐了,百姓也就沒了拒絕的理由,只能跟著捐。先跟治下的士紳地主通個氣,等籌到了稅款,他們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六四分賬。”

“六四分賬,是否太多了些?”

李文青顯然對分賬的比例有些不滿意。

“不這般說,如何讓那幫老狐貍捐錢呢?屆時錢在我等的手中,給與不給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寇仲溫斜蔑了他一眼,只覺此人當真蠢笨。

若非他一人搞不定,絕對不會拉上這廝分功。

“著哇!”

李文青雙眼一亮,一拍大腿道:“屆時隨便尋個由頭糊弄過去,分文不給!”

寇仲溫叮囑道:“機會就這一次,能否抓住,平步青云,扶搖直上,全看這一遭了,你看千萬莫要掉鏈子。”

“寇知州放心,吾省的。”

李文青鄭重地點點頭。

他家世不及寇仲溫顯赫,祖上只是個小地主,能力平平,若無例外,這個通判就算到頭了。

眼下機會來了,李文青自然不會放過。

兩人說干就干,當即開始行動。

一番操作下來,短短三日時間,便籌得稅款五十余萬貫。

其中大頭,自然是士紳門閥們捐的錢財。

只是衢州治下的百姓,本就賦稅繁重,眼下又要多交一筆勞什子犒軍稅,徹底被榨干了油水。

一時間,衢州境內哀鴻遍野,不少百姓舍棄田地,進山當了逃戶。

但深居行宮的趙佶,卻根本不知曉,也無從得知。

況且,按照他的性格,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說甚么。

此時,趙佶正在書房內揮筆潑墨。

一幅畫畫完,他順手接過李彥遞來的熱帕子,一邊擦拭著手掌,一邊欣賞自己的杰作:“衢州雖是小地方,不過風景倒也獨具特色。”

李彥張嘴就是一句馬屁:“太上皇的畫技似又精進了,直追吳道子、顧愷之等先賢,足以稱尊道圣。”

趙佶搖頭失笑道:“你這老奴,莫跟朕耍嘴子,朕還是有些自知之明,比不得吳圣。不過比之米沛、董源,應當不差。”

李彥卻一本正經道:“奴婢覺得,吳道子也就占了一個精字,一輩子只為畫癡。太上皇卻不同,文韜武略,且琴棋書畫、天文地理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乃是千年難遇的全才。若是一心專研畫作,只怕吳道子也得甘拜下風。”

這番馬屁,可把趙佶拍舒服了,開懷大笑道:“你這張嘴呀。”

這時,李彥趁勢說道:“太上皇,衢州知州寇仲溫與通判李文青求見。”

趙佶隨口問道:“他二人來干甚?”

李彥適時的夸贊了一句:“寇仲溫此人一片赤誠之心,想必又是尋得了好寶貝,特來孝敬太上皇。”

先前那番馬屁,全在為這句話做鋪墊。

果然,趙佶并未在意李彥幫寇仲溫說話,反而打趣道:“老實交代,伱收了那寇仲溫多少錢?”

李彥當即豎起三根手指,指天賭咒道:“天地良心,老奴可一個銅錢子兒都沒收。”

“諒你這老奴也不敢,走,隨朕去見見他們。”

趙佶雙手負于身后,大步出了書房。

李彥摸了摸心口位置,微微一笑,而后快步跟了上去。

他確實沒收一文銅錢,但青錢卻收了一萬貫。

該說不說,偽齊弄出的青錢,還真是無比方便,莫說幾百上千貫,便是幾萬、幾十萬貫,揣在身上也是輕飄飄的,絲毫看不出來。

太上皇南下,他也跟著遭罪。

家底大部分都在汴京城,被韓楨抄了個精光,帶去南方的錢財,也遺失在了金陵和杭州。

趙佶窮,他也窮啊。

大殿之中,寇仲溫與李文青早已等候多時。

見到趙佶到來,兩人趕忙躬身行禮:“微臣見過太上皇。”

端坐在主位上,趙佶朗聲問道:“何事求見?”

寇仲溫朗聲道:“回稟太上皇,衢州百姓與士紳富商自發捐款,用以犒勞勝捷軍的將士,所籌善款共計五十八萬貫,這是賬目,還請太上皇過目。”

五十八萬貫?

趙佶心下一喜。

他現在很缺錢,非常缺錢。

去歲蔡京幫他撈了不少錢,打算用來修建新皇宮,結果皇宮設計圖都沒畫完,齊軍就打來了。

無奈之下,他只得帶著一部分金銀倉惶出逃。

結果到了杭州,還沒安生兩天,齊軍水師又打來了,這次比上次更加危機,趙佶連金銀都沒來得及帶走,全部便宜了偽齊水師那幫丘八。

寇仲溫這五十八萬貫,著實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至于這筆錢是不是百姓自愿捐贈,壓根就不重要。

翻看著手中的賬本,趙佶面帶笑意地稱贊道:“不錯,衢州百姓被兩位愛卿教化的很不錯。”

“此乃太上皇圣恩,微臣不敢居功。”寇仲溫趕忙說道。

趙佶沉聲道:“寇卿如此才干,當一個知州太屈才了,朕升任你為戶部尚書,入門下侍郎。”

“臣……拜謝陛下!”

寇仲溫心中涌出一股狂喜,行大禮叩拜。

門下侍郎,副相啊!

從一介知州,一躍成為副相,這真可謂是一步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