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且慢

第2章 借尸還魂

第2章借尸還魂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第2章借尸還魂

大夏十六年春末之際,慶元帝攜三公九卿前往歸元寺中祭拜。

帝王攜群臣祭天也不是稀罕事,可慶元帝太過癡迷,一月有十日會到歸元寺中大興祭禮,實在荒唐。

群臣諫言,卻無一不被處罰,無奈之下眾人便都息了聲,時至今日也只能聽之任之。

據聞,這歸元寺中有一高僧,說是出生之日百鳥朝賀,自此歸元寺門前的那顆桃花樹便年年花不敗,即使是寒冬臘月,也依舊綻放如初。

慶元帝心之向往,認為高僧乃佛陀轉世,便想隨這高僧悟道參禪,得以長命百歲或是榮登仙界。

但這只是其一。

其二是高僧曾在昌平之亂中助大夏平亂,故而得慶元帝賞識。

慶元帝常常去歸元寺供奉香火,又大肆修繕佛祖金身,為的便是能求得與高僧一同修行。

好在崇尚佛道也不是什么見不得光的事情,況且慶元帝也沒有因此延誤朝政,所以朝中三公九卿便陪著他瞎折騰。

韓國公府,春苑東廂房中。

香爐里燃著是沉水香彌漫在空中,外頭的一縷艷陽透過窗照了進來。正屋里睡著的人微微皺了皺眉,緊接著便從屋外傳來一陣說話聲。

“女郎還沒起么?”

“回楚嫗的話,女郎睡得正熟還沒起呢,要不要奴去叫一聲?”

“不必了,讓她歇著吧,咱們到前院去迎接大母。”

“啊!就咱們去,不叫上女郎么?”

“她如此憊懶,叫她起來說不準還得挨罵,索性就不叫了吧,好歹是嫡長女,大母想必也不會怪罪。”

“這恐怕不妥”

“沒什么不妥的,先前幾次不也是這樣?快些走吧,別耽誤了時辰”

而后,便是兩人匆匆離去的腳步聲。

王弗苓緩緩睜開眼,看著頭頂上的帳幔呆愣了好一陣。

連著八日,她每天醒來都在這個陌生的地方,經歷著陌生的事情。

起先她以為是在做夢,直到今日,她才敢肯定自己并未死去。

只是她現在不叫王弗苓,這里更不是清秋殿。

這是韓家,如今的韓國公府,乃是名副其實的門閥大世家。

她如今叫韓驪君,剛剛十五歲,正值芳華。

韓驪君

王弗苓抬起這雙手,仔仔細細的欣賞了一番,接著便是一聲輕笑:“真是天意啊”

冤家路窄,沒想到她此番竟來到了韓家。

韓家大母育有兩子一女,大郎持掌韓家家業;二郎棄文從武,擔了個寧遠將軍的散號;三姑位份尊貴,乃當今圣上宮中貴妃,正是王弗苓的死對頭韓淑蕓。

韓家大母顧念唯一的女兒,時常會到宮里走動,偶爾會在韓貴妃的偏殿中小住兩日。

今兒正是大母從宮里回來的時候,韓家上下理應到府門前相迎。

韓驪君本人十分懶惰,無事便躲在屋里睡大覺,故而才讓旁人覺得今日也不例外。

王弗苓與之不同,她珍惜這個死而復生的機會,要用這個身子好好活下去,順道把別人欠了她的都討回來!

她趕忙起身,穿戴洗漱好了,便匆忙往府門那方向去。

王弗苓跟韓淑蕓明爭斗了許多年,對韓家也算是知己知彼。

韓國公如今年近半百,照理說應該把主位騰出來交給韓家這幫后生,可他掌權這么多年,讓他一下子全丟了,他還做不到。

因此,如今的韓家依舊是他操持家業。

韓家大母是韓府中素有威望的長輩,雖是如此,她手里的實權卻不大。但因為是長輩,韓家上下對其頗為敬重。

韓府女眷們都在門前迎接大母回府,二郎家的嫡長女韓驪幸,如往常一般同她母親站在人群的最前頭。

聽吉春說,韓驪幸跟韓驪君是多年的死對頭,一個是長房的嫡長女,一個是二房的嫡長女。兩人拼身份,拼才學,還拼相貌,總之就是無所不拼。

但韓驪幸在出生上頭永遠矮了韓驪君一截兒,因為韓二郎是個無實權的武將,而韓大郎卻是朝中文官,位列三公,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正因為如此,韓驪幸才格外努力,尤其是這“孝道”二字,她頗費了些功夫。

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韓驪幸的努力都被老天爺瞧在眼里。因著她的乖巧懂事,韓大母很是偏寵她,而對韓驪君這個憊懶又不知事的長房嫡長女頗為不滿。

現下,韓家老老小小都聚在了府門外,大郎嫡妻李氏,也就是韓驪君的生母,不住的朝長廊那邊張望,卻只見楚媼和吉春兩人前來。

李氏有些急,驪君這死丫頭今日又犯懶!

待楚媼走近了,李氏忙過去問:“阿君呢,怎么不將她喊了來?知不知道今兒什么情況?大母在宮里受了氣,這不是硬往刀尖兒上湊么?”

楚媼一聽,暗道不妙,向李氏征求意見:“女郎還在睡要不老奴這就去叫?走得快些,興許還能趕上。”

李氏皺著眉,正思量著,卻聽見府門外有了動靜,不知是誰悄聲道:“快快,站好,大母到了”

“別去了吧,大母已經到了。”

楚媼一臉焦急:“那咱們就不去往人堆里扎,千萬別讓人察覺。”

李氏點了點頭:“也只能這樣了”

大母前幾日在宮中受了委屈,慶元帝新納了一位塞外女子入宮,說是出自佛陀誕生之地,身帶靈氣,能逢兇化吉,故而在宮中頗受恩寵。

大母深信這是騙局,想要揭穿,便對那女子動了手。好讓眾人看清楚,這根本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尋常人,何來逢兇化吉的能耐?

誰料慶元帝得知之后,非但不信大母,還連帶著貴妃一道罰罵。雖說慶元帝顧及多年感情并未處罰,但貴妃氣不過,先是一日未理會大母,再就是對大母說了幾句重話,大母這才氣沖沖的回來了。

李氏現在就怕大母氣還沒消,拿韓驪君撒氣。

二房的人湊在前頭,孫氏殷勤的候在衣車旁,韓驪幸則跟在孫氏后面。

隨大母同行的鄭媼掀開轎簾,伸了只手過去:“大母請下乘,咱們到了”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