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軍魂

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

大唐軍魂正文

大唐軍魂正文。

閱兵式展現出來的大唐軍隊氣勢震服了高麗、百濟那些歸降的高官及將領,他們震撼之下深受打擊,在作戰時候他們已經領教過大唐軍隊不一般的戰力,還有武器的威力,如今再看到皇帝在平壤城下公開的武力展示,也可以說是對他們的一種公開威嚇,誰還敢不聽服?

所有歸降的人員在氣勢上更是矮了一截。()

新羅國內的幾個重臣,金春秋、金庾信、閼川等人則心如死灰,從他們所見識到過唐軍攻堅及殲滅戰能力上,還有如今閱兵式上所看到的,讓這些曾領過兵的高級將領們知道,憑他們自己手中的力量,想對大唐說不,那是螳臂擋車,若與大唐對抗,只能是以卵擊石。

金春秋幾個已經明白,隨大唐軍隊攻至平壤,并受唐軍將領節度,是他們做出最愚蠢的決定,雖然說他們手上還有數萬軍隊,但在十多萬大唐軍隊的包圍下,他們幾個連謀劃什么舉動的想法都沒有,他們都知道,若大唐皇帝令下來,他們幾個不遵從號令的話,下場和高藏、扶余義慈一般,只有被當作戰俘帶到長安去,接受長安百姓的圍觀指點和羞辱的份。

新羅王金勝曼已經多次見識過唐軍軍隊的戰力,及這些軍士在紀律方面讓人無法想象的嚴明,此時見到閱兵式上這般情景,并沒多少意外,倒是對李業詡又多了份崇敬,因為她從李世民口中得知,訓練出如此軍隊的,正是李業詡。

接下來的日子,李世民不斷地召集群臣和眾將議事,只是沒有了扶余隆等歸降人員及金勝曼和他屬臣的份了,李世民和群臣抓緊商議戰后遼東及平壤一帶、熊津周邊事務的治理方案,還有內遷戰場上俘虜人員的事務,及扶余義慈、高藏等人的去向問題,他要急于回京了。

在對這些問題的處理上,李業詡的主意與李世績、李道宗等人意見出現了較大的分歧。

李世績在向李世民提議時,是建議大量遷移這片地上的百姓入內地,特別是男丁,使得這片地上人口大幅地減少,沒有再作亂的根本,這樣可以免除出現動亂的可能,并將治理的任務交給扶余隆及高男福等人,不向他們收取賦稅,駐軍仍保留,但軍需仍由朝廷從內地拔運。

李業詡的建議是立即宣布在原高麗、百濟境內設立都護府,委任都護、都督治理,下面那些州縣的官員大部還是留用原來那些人員中愿意為我大唐做事的人,同時勸服那些前朝時候因故留在高麗境內,已經娶妻生子的繼續留在這里,并委以一部分人官職,再委任一批內地官員到這些新占的地方任職,對這些地方的治理采用給予政策上和稅賦的一定政策優惠,但賦稅必須收取,這是表明我大唐統治的一種手段,再以駐軍的威壓,慢慢地將這些新占地方實治。

駐軍的各項支出除一部分由朝廷拔及外,大部還是就地解決,與安西、安北一樣,讓軍隊實行軍事屯田,各州縣在免減幾年賦稅后,即正常征收,并強行推廣漢習和漢話、漢字,讓他們對大唐的認同度增高。

在如何處置新羅的問題上,諸臣間的意見又是五花八門,楊師道等人建議還是以現在的方式對待之,仍保留新羅王及原來的臣僚體系,只對我大唐稱臣、納貢即可,而李業詡則強烈地建議李世民趁新羅國內這些最有權勢的人員在平壤之際,令他們大部到長安為官,架空金勝曼,再對金勝曼施加影響,促使其自請命除國,將其納入我大唐治下,并將其軍隊也收編。

李世績、李道宗等人則對李業詡的建議有贊同又有反對,他們覺得如此強勢地除新羅國,實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新羅出兵助我大唐平定百濟、高麗,而我大唐則要除其國,會讓新羅國內臣民都不服。

再討論如何對付反叛大唐并與高麗一道與我作戰的一些靺鞨部落時,除了李業詡、蘇定芳等人建議派一部軍隊進入靺鞨部落境內進行直接的威嚇外,其他朝臣們都是建議朝臣派大臣慰撫,我大唐經歷了這么多的戰事,還要在來年出征倭,實不宜與北面人口雖然不多,但占地極大的靺鞨各部落開戰。

所有的問題討論的都很激烈,一些問題甚至多人發生爭論,李業詡也曾與楊師道、尉遲恭,甚至與李世績等人都發生爭執,最后李世民都煩了,令這些重臣們不要再爭論,如何處置待他好好考慮一番后再做出決定。

但在一些事上安排上,還是讓眾人嗅出了點味。

李世民命令尉遲恭所領的羽林軍將士做好回京的準備,同時令李世績、李道宗所領一部,也準備回內地,而李業詡、蘇定芳、執失思力、牛進達等人,則被令作好平壤周邊及一些重要城池的防衛工作。

這樣的安排讓眾臣們都知道了,誰將留在這里,誰將隨皇帝歸去。

貞觀十九年九月中,李世民在平壤發布詔命,除高麗國,在原百濟、高麗地設安東大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下設兩個大都督府,分別為熊津大都督府和安東大都督府,兩個大都督府所轄之地為原來的百濟、高麗地。

安東大都護府治所暫設在平壤,熊津大都督府治所在熊津城,安東大都督府治所在遼州。

詔命中以李業詡為安東撫慰使并領安東大都護府大都護,總理安東大都護府事務,蘇定芳為檢校大都護,協助李業詡處理安東大都護府境內的事務,水師將軍鄭仁泰為安東大都護府副大都護兼熊津大都督,扶余隆為副大都督;右衛大將軍牛進達為副大都護兼安東大都督,高男福為副大都督。

在安東大都督府下設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分別由左黑達、程名振、薛仁貴、僧信誠等人任都督,原高麗國內一些酋長及有功者授以刺史、令等職;熊津大都督府下設五個都督府、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除都督外,各州縣的官吏大部都是以原來的官員留任。

李世民同時下詔委以金春秋為左領軍衛將軍、金庾信為右領軍衛將軍、閼川為右監門衛將軍,俱隨李世民回長安任職。

爾后李世民又發布詔命,組建東夷道行軍部,以李業詡兼領東夷道行軍大總管職,節度眾軍,以鄭仁泰、金勝曼為副大總管,李業嗣、程處默、尉遲寶琳等為分總管,將在明年伐倭國。

李世民同時傳詔令與倭王孝德,令其除“天皇”號,行大唐年號,并向我大唐稱臣納貢,同時令倭國賠償大唐因倭國助百濟攻擊我大軍遭受的損失,讓倭王孝德親自到長安來請罪,若不尊令,我大軍將伐倭國…

李世民如此快速發下達了多份詔命,讓隨征的官員及將領們都很是吃驚。

要知道如今高麗境內還沒最終平定,一些城池還沒被我大軍控制,北面曾協同高麗抗擊我大唐軍隊的靺鞨勢力還不小,討伐與否還未最終決定,皇帝就宣布組建了安東大都護府,并馬上任命了所有的官員,雖然說皇帝在事前與許多人進行了商議,但各人所提的意見卻大相徑庭,一些人甚至還是建議復高麗、百濟國,以羈縻治之。

但如今,李世民卻并沒有采取大多數人的意見,也沒再進行集體的商議,即下了詔令,皇帝如此的強勢太出乎朝臣們的意外了,但這樣的決定,沒有人敢去反駁。

在各項詔命頒布后,李世民也即宣布皇帝御駕將回長安。

這一命令又讓很多人吃驚,皇帝如此快做出決定,準備回京,肯定是朝中重要的事牽掛著他,急需回去處理。

那到底是何事?有關太子的?或者是關系到被看押在遼東的長孫無忌、張亮、許敬宗等人?

除了皇帝沒有人明白,李業詡也不知道。

只是李業詡并沒有如其他人那般震驚,李世民早些日子已經和他說過此事了,李業詡想著的是李世民不抓緊時間回長安的話,那就要待來年了,好幾個月時間呆在平壤,想必李世民也不樂意,從長安出來快一年了,多年安逸生活過下來的李世民,有可能已經厭煩了這種出征的艱苦日子,想盡快回到長安去享受一下,同時將長孫無忌、張亮等人的事處置好,以免引起朝中混亂。

在諸多大臣們對以李業詡為安東大都護,蘇定芳為檢校大都護這樣的命令也不解的同時,李業詡卻一下子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那就是戰事結束后,蘇定芳將正式行安東大都護職,而自己將率軍回京。

李業詡覺得皇帝如此做,目的可能有好幾個,一則在出征倭國結束后,馬上讓自己回京,這樣可免去擁兵自重的擔憂,二則讓自己屬下的主要將領都在外任職,使得自己能號令的將領少去很多,在京中的影響力也少去一些,卻了這些還可能有更深層次的目的,李業詡一下子想不出來。

只有一點讓李業詡意外的是,皇帝除了將新羅國內三大權臣委在各衛將軍職,并令他們到長安任職外,并沒對新羅事務做出進一步的處理決定,新羅王金勝曼也沒有什么授封,這和他與李世民商議時候李世民的態度不相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