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攻城十日,宋忠所率的大周軍,不但未見退縮,反而是越戰越勇。燕王妃率領的燕字軍,奮起反抗,可敵眾我寡,損兵折將后,又后繼無援,四城接連告急。
陸如雪從最初的不忍瞥視,到率領“救護隊”,登城相助。連她在這短短的五日內,也都不得不硬起心腸,學著見慣生死。
人命在戰場上是如此的脆弱,又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前一刻,還在向陸如雪行感謝禮的兵丁,后一刻便被飛來的箭矢貫穿了腦袋,沒有了呼吸。
陸如雪卻連眼睛都不會眨,只是嘆著氣,命人將血染的尸體抬下,登記后進行火葬。
像這樣的尸體,在北平城內越堆越多,放久了只怕會引起瘟疫。所以陸如雪與婆母商量,這才對這些功將兵士,施以火焚。
沒有了心跳和呼吸,便沒有了價值。沒有人會再注意他們,也許只有陸如雪,會保留下他們身上的遺物,寫上姓名,裝袋保存,等著他們的親人來認領。
也是不忍見他們,就這樣死無全尸,還落得無人記得的下場。
“救護隊”除了隊長外,已經幾乎沒有男丁了。燕王妃下令,征招了近半城的百姓,加入了守城軍。
為了讓“救護隊”正常運轉,陸如雪不得不借燕王妃的軍令,征招城中各府的奴婢和婦孺百姓,重組“救護隊”。
“報!”
“東城門告急,滾石用盡,還請王妃速派兵支援。”
“報!”
“西城門告急,滾木耗盡,敵軍在城外架了云梯,再不派兵,只怕城樓失守。”
“王妃,…。”
手舉令旗的傳令兵,從四城紛至北城樓。守城的各位將軍,個個黑沉著一張臉,圍聚在此。
剩余的守城軍,已不足三千人,就算加上臨時征招的百姓,雖勉強過萬,但這些百姓沒有戰力,城破只不過是早晚而已。
如今就連箭矢、滾木、滾石都已耗盡,守城兵士只能拿著刀槍,與登城的敵軍拼命,死傷只會更為慘重。
燕王妃長嘆了一口氣,朝著南方望了一眼。十日了,她們整整守了十日了。可燕王的援軍,卻遲遲不至。再這么等下去,也許明日,也許是今日,四處城門中,必有一處城門被破。
“報!”
隨著傳報聲再次響起,燕王妃和眾將官心里,已不再抱任何一絲僥幸,會有捷報傳來。
可這個“傳令兵”臉上卻未露一絲焦急,還滿臉的喜色。
“城東的百姓,拆屋毀墻,準備了大量的磚石、木梁堵住了東城門。”
“報!”
“有百姓將大批的馬車和板車,推到了城西。云梯被澆了火油的板車砸中,已解城西之危。”
“報!”剛還愁困圍城,無法可想,這才不過片刻,便解了燃眉之急。
“去查,看是何人在下令,速去將人請上城來。此人有領軍之才,絕不可放過。”
燕王妃一只右手吊于胸前,只能高舉左手,朝“傳令兵”下令。四城“傳令兵”忙奔下北城樓,四處去查證。
“王妃,如今城中禁嚴,此人卻可以趁機煽動百姓,此舉雖有功,但屬下卻覺得,不得不早做提防。”
“對,屬下也覺得此人行事,過于急功近利。百姓們現下不會有所怨言,但一旦敵退,這些百姓要如何安置?如何安撫?”
“外憂未解內患再起,咱們豈不是要腹背受敵。”
這些將官們雖也為自己宗氏一門的前程堪憂,可卻不會于此危機之時爭功。而是真心的在為燕王、為北平的安危擔心。
前不久城中暗衛突襲,不僅王妃受傷,多處糧倉被焚。甚至城中多處府第被劫被盜,全都是這些人,暗中做的手腳。
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燕王妃也明白這些將官的好意,可心里仍對此人,心懷感激。
受命去查的“傳令兵”尚無消息傳回,城外卻傳來消息。燕王派出的斥候,趁城外亂戰,放響箭給城內傳來了消息。
“皇上派了衛國公,領二十萬大軍圍攻大寧,王爺的援兵,是不是無法回援?”
“這可怎么辦?沒有援兵,指著這不到三千的守軍,如何堅守?”
“是啊!”
“北平已被圍困達十日,王爺派出的斥侯,怎會傳這樣的消息進城?屬下覺得這消息真假,尚不足以為信。還請王妃定奪。”
沒想到等來的是這樣一則消息,眾將難免心慌。可也有人想的更深更透,覺得這消息即便是真的,也是宋忠有意放出來,以擊潰軍心之用。
“就算這消息是真的,王爺也不會棄北平于不顧。”
燕王于北平興兵舉事,若他日登基稱帝,北平府便是龍脈呈祥的風水寶地,萬萬斷送不得。所以即便消息是真的,燕王妃也有信心,燕王不會棄北平而獨守大寧。
“封鎖此消息,除你們幾人外,不得將消息外傳。否則以通敵擾亂軍心罪,斬立決。”
一日之內,先是四城岌岌可危,再有能人暗中相助。還沒等回魂,便再聞噩耗。若消息確實,北平已危如累卵,眼看這盤棋到了九死一生之局。
剛升起一絲希望,可轉眼便如墮冰窟。燕王妃再如何剛強,畢竟也只是一介婦人,即便臉上未見一絲膽怯,可心中卻早已不淡定。
好在很快便有“傳令兵”來回報,暗中出謀劃策,助燕王妃守城之人,并不是什么居心叵測之人,而是現下最值得信任的親人,三兒媳陸如雪。
“快,快去請三少夫人來北城樓。”看著王妃一臉的興奮,剛還對陸如雪多有懷疑的守將,不由得紅了老臉。他們太多疑了,卻不知這暗中相助者,正是燕王妃的兒媳。
若是換了任何一人,他們都有理由懷疑,此人局心不良,可唯燕王府的人不會。
陸如雪正忙著為傷員醫治,突聞婆母派人下令,要她即刻登城,還以為婆母又被人所傷。
片刻不敢多停,忙將傷員交給了四采,自己則只帶了陸峰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