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房子穿古代

第105章 考考考,夫子的法寶

第105章考考考,夫子的法寶第105章考考考,夫子的法寶←→:,

宋家這短短半個月,沒少生事,引得宋筠這么個能佛就佛的性子,都跟著大起大落了幾次。

但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并不相通,在宋筠因著家里的事連讀書都有些懈怠、只能臨時抱佛腳的時候,學堂里卻氣氛一片和諧。

該講課的講課,該聽課的聽課,人人都摩拳擦掌地想借著旬考證明一下父母給花的錢沒有白費。

區區六個小學生的旬考,盧夫子竟然還發了墨印的卷子。

宋筠看得目瞪口呆,這是認真的嗎?哪怕這個時代已經有活字印刷了,那也有點犯不上吧,完全可以找個識字的小廝抄幾張啊。

不過她一打聽才知道,陳夢的祖父還是有點文人情懷的,竟然會自己印書,得知盧夫子要考試,就順便就給學堂印了份卷子,畢竟這可比書好做多了,都不用裝訂的。

陳夢祖父這么貼心,簡直讓宋筠嘆為觀止,等她一問其他同學才發現,竟然只有自己和趙盼竟然一直呆愣愣地什么都沒做。

不得不說,這么個小小的學堂,簡直有后世家委會的影子了,每個家長都各顯神通,包辦了學堂內的種種需求。

趙桐不用提,她家準備了學堂,還負責夫子的生活起居。

陳夢的祖父決意承包學堂所有的印刷需求。

孫若瑜的爹娘最財大氣粗,把夏天的用冰包了。

宋淑的娘很貼心,日日送上自家做的點心,弱弱說一句,宋筠吃了這么久,竟然不知道是堂伯家送的,還以為是夫子的丫鬟做的呢。

哪個時代都逃不掉內卷啊,原本宋筠也沒什么錯,左右束脩都給了,只是別的同學都這么積極,她如果一點都不表示,好像不太好。

倒不是說盧夫子會區別對待,人家的眼皮子也沒這么淺。只是宋筠在學堂讀書,用的卷子,用的冰,吃的點心,都是旁人家的,那她家如果什么都不出,顯得有些占人便宜了。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這些事的時候,盧夫子等幾個小娘子收拾得差不多了,就把卷子發了下去。宋筠只能趕快收收心,準備答題。

如今夫子還沒給她們加算學課的內容,所以這半個月的學習中,真正需要默寫的,加起來不過百十來字的內容,釋義也是夫子講過的,大差不差地組織語言寫上去就成。比起后世默寫全文的《滕王閣序》,或者對著“魚眼中詭異的光”分析作者意圖,難度真的太低了。

因此,文化課的考試比較好過,尤其是對宋筠來說,默一篇課文,寫一下釋義,說一下心得體會,幾乎是每個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現代小孩都能熟練解決的問題。

藝術課的考試,是臨摹一副畫,對著琴譜彈一小段琴,像孫若瑜和宋淑,也需要縫一個荷包,讓夫子看看基礎如何。

宋筠在學堂周圍轉悠了一圈,挨個看了遍墻上掛的畫作,最后挑了幅雪中傲梅。很巧的是,這幅畫和王雅維送她的那本字帖是同一人作的,不愧是傳奇式的才女,無論作畫還是題字,都挺絕的。

當然,盧夫子也挺了不起,都落魄了,還把這么值錢的從婆家搞出來,好好地保存著。

宋筠的臨摹,若說能畫出幾分神韻,那是假話,最多就是大差不差地描出來個模樣,就像后世很多學國畫的五六歲小孩那樣,不懂畫的人看過去,覺得還不錯,懂畫的人能分分鐘挑出幾百個缺點。

不過盧夫子經過趙桐鬧的那么一場,到底是懂得照顧小朋友的自尊心了,基本都挑出了個優點來夸。

到撫琴這里,宋筠和宋淑尷尬地縮在后面,勢必要做最后上“刑場”的那位。宋淑到底是做姐姐的,稍微保持了點風度,讓宋筠最后參加考試。

但,哪怕天時地利都有了,宋筠還是灰溜溜地從琴凳上下來了。無他,不僅是彈不成調,她還把指甲給劈了,差點沒把夫子的琴弦給弄壞了。

不管成績如何,假總是要放的,尤其是,孫若瑜早早就答應了要請同窗們去家里聚會,好不容易眾人都有時間,她一下學就主動提了出來:

“明天你們來我家吧,我已經讓廚房采買了很多好吃的了。噢,你們家的車夫可能不認得我家在哪,這樣吧,明兒我讓我家車夫去你們家接你們,好不好?”

孫若瑜她爹,是縣里的實權人物,又是坐地大戶,宅子的位置自然是好的,離縣衙很近,哪家的車夫如果不認識縣衙,那基本不用干了。

不過孫若瑜這么熱情,宋筠想了想明日李伯還得送哥哥們去讀書,怕是有些趕不及,干脆點頭同意了。

除了趙桐和陳夢,其他人也同意了,都是家里只有一個車夫,家中父兄還要出門辦差或讀書,實在是不夠便利。

陳夢是隨祖父母住在縣令宅子的客院中,走幾步地就到了孫家,犯不著坐車。

趙桐一如既往是個小嬌嬌,她暈車,而趙家的車夫已經掌握了保持車身極度平穩的高超技術,她只能坐自家車了。

和同窗們告了別,宋筠拎著今天作的畫,還有寫得滿滿當當的卷子,坐上了回家的馬車。

沈氏最近挺忙的,氣溫一天天高了起來,雜貨鋪的貨物越來越放不住了,那精準把控每日的進貨量出貨量就很重要了:一旦進的太多,那就浪費了,而進的少了,又少掙了錢。

田家是田富來的,他收雞蛋的活計交給了堂弟田貴。

必須說,在農家,這長子的地位的確是很不同的,不像宋家這種讀書人家,雖說最后分家產時是長子拿大頭。

但平日里讀書的機會和投入,基本均分,很多時候是誰更有天賦就給誰傾斜資源。

而田家呢,除了下面要走科考路線的兒子因著讀書投入高以至于多花些錢。

其他機會基本都向長子傾斜,像田家,對外的種種交際,往往都是田富出面,有時候也會帶著田貴。

其他幾房或許會有些意見,但長房為重是幾千年的傳統了,這也有助于普通農家迅速確立家族中的話事人,以便于抱成一團以抵御旁人的欺辱或者天災人禍。

總之,田家的安排,宋家人并沒什么意見,田富的確也是個會來事兒的性子,做掌柜是可以的。

但田富雖然打理過田地,打理鋪子到底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有些事情還是比較遲鈍的。

好在他性子好,不專斷獨行,自己做得不夠好,干脆每日晚上都來宋家問問宋念和沈氏的意見,也應了表弟的囑咐,隔三差五把妻子兒女們也帶來,給宋老太太解解悶兒。

這不,宋策三兄妹一回家,就碰到田富一家子了。←→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