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娘聞言當下便沖魚兒擠眉弄眼的了一番,還笑嘻嘻的反問了魚兒一句:“喲!我怎么就欺負上你了?是阿妹你自個兒嚷嚷著要跟著我們一起拜月呀!我可是為了圓阿妹你的心愿,好心提了個法子而已。”
這魚兒別看是穿過來的現代女,臉皮兒可是薄得和古代害羞的小娘子有一拼,似乎這穿越并不能讓魚兒變成一個“厚臉皮”的小娘子。加上魚兒前世也沒正正經經的談過一場轟轟烈烈、刻苦銘心的戀愛,讓魚兒一遇到有人拿這種事打趣她、就會完完全全的變了一個人。
因此林三娘一拿親事來打趣魚兒,魚兒的小嘴兒立馬就不像以往那般伶俐了,別別扭扭了好半天才低聲擠出了一句話來:“三嫂你再欺負我、我就找三哥告狀去!我……我今后都不理你了……”
劉氏知道自家閨女什么都好就是臉皮子薄,因此見魚兒被膽大的林三娘打趣得小臉蛋兒紅得像紅彤彤的蘋果,馬上就笑著出聲替魚兒解了圍:“好了,老三媳婦兒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阿妹臉皮子薄,你就別再故意拿話逗她害臊了!”
林三娘見劉氏發話了、自然也就收了嘴不再打趣魚兒了,而是改而向魚兒解釋起閩南婦人拜月的風俗習慣,不著痕跡的把先前那讓魚兒感到難堪的話題給岔開。
而魚兒聽了林三娘的話才知道原來這中秋之夜拜月、還真只是閩南婦人的活動,男人和未出閣的小娘子一概不能參加……
原來自古以來,閩南人對月亮就格外的崇拜,并尊稱月亮為“月娘”、“月娘媽”。并且閩南一帶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傳說嫦娥奔月獨居月宮后,十分思念留在人間的丈夫后羿,于是她便想了法子偷偷的傳信給后羿、讓他在中秋之夜制月餅供月,而有了月餅后嫦娥就能下凡、同后羿夫妻團圓共享月餅。
而有了這個傳說后,閩南一帶的人慢慢的會在中秋節時敬月娘、吃月餅以示團圓。并且每每到中秋佳節、花好月圓之時,閩南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的婦人都會在庭院的天井上擺上香案,陳列時令瓜果和月餅,點香祈禱、虔誠祭拜月娘媽,企盼月娘媽給全家人帶來好運氣。
拜月娘媽時,閩南婦人供奉的時令水果大多是龍眼和柚子。魚兒雖然知道龍眼也被稱作“桂圓”,但卻是聽了劉氏的話才知道“桂圓”二字的由來———桂圓通常結果于桂花開日、明月圓時,久而久之才會被人們稱為“桂圓”。
而因有成語“蟾宮折桂”、詞組“桂冠”,于是中秋節吃桂圓可以說是人天合一,既有吉祥之意,又有益果美味,比之平時更有風情。
而供月的柚子吃法也是很有講究的,閩南婦人要在柚子皮上畫上鬼臉以象征賊頭,祭月后則要攔腰割皮、剝食柚肉,表示剝其(賊)皮而食其肉,以祛邪惡保平安……
魚兒聽劉氏介紹了中秋之夜拜月的習俗后,馬上就乖乖的回到了楊大柱身邊,老老實實的和一群男人呆在一起,不再吵著要一起拜月了。
而劉氏、楊七娘和林三娘這三個已婚婦人準備好拜月的物事后,就在地壩一角的天井上擺上了香案,把祭拜的物事都擺齊了才開始點香祈禱、虔誠祭拜月娘媽,企盼月娘媽能給楊家一人帶來好運氣。除此之外,劉氏還請求月娘媽保佑離家在外為官的楊大郎和楊四郎兩家人能夠平平安安、無災無難。
而魚兒陪著楊大柱他們坐了一會兒,門口就傳來了大嗓門的李二妞的叫喊聲:“魚兒,我和四娘、小栓子幾個約好了結伴上城里看花燈,你也一塊兒去吧?把你家的兩位哥哥也喊上……”
魚兒聽到李二妞的聲音趕忙迎了出去,一出門就見小栓子、李二妞和馬四娘都站在自家門外,除了他們三個外還有幾個同村的小子和小娘子,看樣子大家伙兒是打算結伴到城里去看花燈,并且一起來邀請她。
魚兒知道這中秋節城里比小岞村要熱鬧許多,且因為是中秋佳節的緣故宵禁也會稍微往后延長,讓從鄉鎮村子趕到城里賞燈的人能在城里多呆一會兒。而魚兒一家天才剛剛透黑就開始博餅了,因此雖然已經玩了一陣了、但眼下天色也不算是太晚,馬上動身趕到城里去還能游玩上好一會兒。
這李二妞一早就在魚兒的耳邊嘮叨,說今年城里的花燈會比往年漂亮許多,聽說是城里一戶有錢的大戶人家,一早就派人去外地買了許多稀奇古怪的花燈,早在中秋節的前三天就命人掛到街上供人欣賞。
也正是因為今年城里掛的花燈同往年不同,李二妞才會一早就嚷嚷著要到城里去看花燈,只不過魚兒先前怕中秋節那日家里有什么事要忙、所以沒一口應下李二妞的邀請。不過眼下見家里也沒什么事非要魚兒辦不可,于是魚兒想了想便興致勃勃的答應了李二妞的邀請,打算好好的去城里湊一回熱鬧……
“好,反正家里也沒什么事兒,我就同你們一起到城里去轉轉,”魚兒先應了李二妞一句,隨后轉身沖楊三郎等人喊道:“三哥、六哥,你們要不要一起去?還有三嫂和阿姐,也一起去湊個熱鬧吧!”
楊三郎性子憨厚沉悶、不愛往熱鬧的地方湊,于是笑著拒絕了魚兒的邀請:“三哥就不去了,阿妹你喊你六哥陪你去吧!這大晚上的你一個人上城里玩,我們也不放心,還是讓小六跟著你一塊兒去比較好。”
林三娘和楊七娘要陪著劉氏拜月,拜完還得幫劉氏收拾物事,因此她們也都笑著回絕了魚兒的好意,只讓魚兒跟著朋友出去玩個開心。
倒是楊大柱聽了楊三郎的話得了提醒,馬上就開口叮囑了楊六郎一句:“對,小六你陪阿妹一起進城,今晚城里看花燈的人一定不少,小六你可得照看好阿妹、別讓什么沒長眼的小子沖撞了她,也要護好阿妹別讓她出什么意外……”
楊六郎聞言拍著胸脯保證道:“阿爹您放心,我一定會護好阿妹、將她毫發未傷的帶回來。”
于是魚兒很快就和楊六郎一起加入李二妞一行人里,出了門徑直往村口走去、打算快點趕到城里,好能在城里多看會兒熱鬧,李二妞的心更是早就飛到了城里熱鬧的街道去了。
而魚兒出了自家的大門才發現村子里此刻也是熱鬧非凡,許多孩童在家里博完餅就三五成群的跑出來玩了。而且放眼看去到處都是燒塔仔玩的孩童,讓魚兒忍不住駐足觀看了一會兒,并指指點點的同李二妞說起當年她們燒塔仔時的趣事。
這孩子們玩“燒塔仔”可以說是每逢中秋佳節、孩子們最愛玩的游戲了,而魚兒親身體驗了幾回,很快就發覺閩南鄉村特有的“燒塔仔”,是一項充滿鄉土氣息和童趣的活動,魚兒還是個幼童時就經常和幾位哥哥、以及李二妞等小伙伴玩這個游戲,且年年都玩得不亦樂乎。
而“燒塔仔”這個游戲具體來說是這樣玩的———從農歷八月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孩子們都會開始相約到各處撿來碎磚頭、碎瓦片、干柴禾,然后召集自家兄弟姐妹在田頭、曠野中疊“塔仔”。
這種“塔仔”多為圓形、且有塔尖,下面用磚頭或長條石塊疊成一個小門用以燒柴火。這種“塔仔”大小不一,一般疊成五層或七層,講究一些的還在各層裱上花花綠綠的五色紙……甚至有的塔仔還供奉了孩子們喜歡的泥塑雕像,當然得是有錢人家的孩童才有錢買泥塑雕像。
而塔仔疊好后,孩子們就會把稻草、樹枝、樹葉、草根塞進塔內,點著火后開始撒扔鹽巴,使之噼哩啪啦作響。這干柴在塔中燃燒,燒得越旺表明這一家子會更加興旺發達,而燒得越旺孩子們也會越興奮。
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輝映,孩子們在曠野中追逐打鬧、相邀觀賞彼此疊燒的塔仔,比較著誰家的塔仔燒得更旺,大家打成一片、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而魚兒見到這副歡樂的景象、見到那些燒塔仔的孩童后,心里卻突然有了很深的感觸,覺得自己在親身體驗北宋小岞的種種風俗習慣時,慢慢的、不知不覺的長大了,更是在不知不覺中徹徹底底的融入到小岞村、融入到北宋當中。
今天第二更明天爭取也2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