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守藏史

第一百九十章:擔憂·楚人精神

第一百九十章:擔憂·楚人精神

“不急一時。”

相比國情,此時楚人的狀態,更讓風允無奈。

風允沉吟一二,道:“除卻楚地之情外,楚人的精神,也是我很擔憂的事情。”

“楚國可有自己的《風澤無神》之策呢……”

風允語止。

他如今不是楚國士,也非國相,也沒有百越王那般的君主。

他如何能行風澤無神這樣的策論呢?

風允知道了。

他輕笑道:“原是這般,楚君應是看過余的《風澤無神》之策了。”

風允說著,看向沈尹華。

如果沒錯,沈尹華之前試探自己對散布自己的策論之人,的態度,就是其因有二。

其一。

若不散布,那楚人就會認為放走揚粵王的策略,是楚王所行,會讓楚人埋怨楚君,此對君主不利。

其二。

此時哀嘆,以國升爵位,為向往的楚人,與風允說書《列國·百越》一書中,《風澤無神》之策內,所記的百越各部族的信仰姿態,近乎相似。

都是長年累月,近乎執拗的態度。

特別是楚國權貴們,利用此信仰,控制楚人民心,但何嘗不也被此信仰影響,假戲而真,對《周禮》瘋狂執著,升爵之事也桎梏了自己,成為了權貴們的七寸。

若風允再如當初在百越時那般,行《風澤無神》這樣的策略。

到時,龐大的名望加持下,楚人莫不會與百越人一般,斬滅之前的信仰,對風允敬仰?

民心在風允,風允在時以風允為上,風允離時以風允所留之言為上?

這對楚國有好處,可對楚君沒有好處!

如此,是何人散布策論之事,也不用多言了。

但,楚君想錯了,風允不是追求名望的人,當初要百越的聲望、民心聚于一身,是為了方便后面行國策,讓百越人信服,堅定執行他的國策。

而此時風允不是楚國國相,亦不是臣,他不需要誰信服他,也就不需要楚人的聲望、民心于一身。

淡笑而過。

“罷了,記下國情,再行策吧,至于國君用否,那是國君的事情,我行策是我的事情。”

“這份策對即使此時無用,但待后人觀閱時,也可以史為演,試行可否,以此來安定當時之危。”

“這也是寫《列國》一書的緣故,不管在何時代,觀之,可利人族當世也。”

風允灑脫,收好了《列國·楚》。

“兩位,可還要用茶。”

茶,卻也剛被婢女送來。

昭陽與沈尹華起身,皆對風允一禮。

昭陽隱約從風允的話中聽出什么,但風允都不追究下去,他自然也無心去思慮,他還需去為風允說明出城之事。

至于沈尹華,此時后背發涼,其聲略顯忐忑。

“風子,明日屈氏族長,屈瑕,欲在典籍宮內舉辦詩歌雅會……您當初在禹越時,頌《大禹賦》,其賦獨特,是為一種新文體,其氣勢雄壯肅穆,大有禮樂之大雅……遂希望您也能前往。”

“這就是急召您歸的原因,此雅會,雖是第一次,卻為國之盛事,君上也會親臨,主持雅會,以彰楚國之禮。”

聞言,風允點頭。

“余暫居楚國典籍宮,為楚君禮。”

“詩歌雅會在典籍宮舉行,邀余,余豈有不往之理。”

見風允隱形,沈尹華這才告退。

出了風允的偏殿。

昭陽蹙眉,冷目道:“沈尹華大夫,您還是擦一擦額頭的汗得好,面對寒風吹凍,明日無法長久詩歌雅會。”

“啊…多謝昭陽司馬提醒。”

昭陽冷哼而離。

留下的沈尹華這才緩和,回首望向風允所居的地方,他無奈一嘆。

“楚啊…楚。”

“我一楚人老者,又能如何呢。”

“風子啊,您太聰明了,我想沒有人能欺瞞得住您,但該做的還是得做,或許您愿意陪君上演下去。”

說畢,沈尹華目光中又生出希冀。

“君上啊,您能做到哪一步呢?”

“您明明很清楚,楚的弊端啊……”

翌日,清冷的典籍宮內,人來人往。

其護衛、奴婢之多,左右不絕。

擁護之下,一位位往日難以見到的權貴之人,紛紛趕來。

典籍宮最大的宮室,此時早已裝點完畢,四周屏風豎立,席位相對。

每個席位的案桌之上,都有幾疊空白精美的帛書與堆放的竹簡,筆墨早由婢女研磨細膩,排放整齊。

在案桌旁,還有銅盆炭火,踏入殿內的人,都能感到撲面暖意。

可見,這次的詩歌雅會,楚國權貴,皆有重視。

“今日…”一內侍,從外趕來,來至店門口,就高聲道:“楚君行國之要事,此次不入席間!”

“屏風遮席!”

幾名甲兵,端來一張寬大,厚重的屏風,將殿內正中的席位遮住,即使左右,也無法看見席后。

見此,殿內的士大夫們沒有異樣,其中,最為尊榮者屈瑕,本居右上首,此時起身。

“既然君上行國事,無法來席,那咱們就以左右兩側,中為首,一論詩歌雅禮!”

屈瑕,原楚國大宰,在屈原歸楚后,主動卸任,此時為國老,也是屈氏族長、三閭大夫,總管楚國屈、昭、景三族宗室。

“風子,請。”

風允本居左上首,見此,也無不可。

來至左列之中,與屈瑕對坐,隔著大殿而望。

不多時,楚國之中,有名有姓,有資格的人皆來。

其中多數,在觀望兩人后,都坐向了右側,挨近屈瑕。

“風子安,老夫斗廉。”

斗廉……

此先楚君欲親征,眾人勸而不得。

昭陽尋孫叔敖求解,孫叔敖讓昭陽來尋風允。

風允以王對王戰,兩敗俱傷,于國大不利之言,又明楚君是擔憂奪揚粵王城之威望,不能將這唾手可得的功績、威望拱手讓人,徒增麻煩。

遂又讓昭陽去尋一老將,暫代司馬位而攻,攻后撤職即可,才熄楚君親征之心。

這位老將,正是斗廉,如今封為國老,即使是撤職在家,但以攻破揚粵王城的威望,也能蔭蔽斗氏這個原本的楚國小氏族了。

此番見到風允,自然前來問禮。

“斗國老安,且坐。”

斗廉聞聲,也不客氣,即使此時楚國權貴多半坐于屈瑕的右列,他也依舊坐在風允之側。

想來,也是一報風允的策略之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