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殿上坐著的太后臉上的笑意按捺不住,嘴里招呼著“快快,林嬤嬤賈嬤嬤,把二少爺扶起來,哀家知道你這孩子心誠,也不用行這么大的禮。”
五體投地,趕上朝拜的路上虔誠者行的長身禮了……
哪兒用得著太后身后最貼己的兩位嬤嬤下場攙扶啊?下面一團紅影輕巧巧卸下口袋,一彎身一哈腰就提著沐揚的兩個肩膀頭提溜起來了,然后好勤快的收拾起地上散落的核桃,纖細的聲音里含著笑“沐揚兄dei莫不是把自己當孫猴子了,還是想貪了我送給太后補身子的好禮?你又不殫精竭慮日理萬機,可不需要補氣血生烏發調理睡眠的良藥。”
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從而腦細胞暴增的李師父這句話說得真好,既挑起了小皇帝想聽《西游記》故事的興趣,又提示了太后她送的山核桃乃是良藥,專治她的暗疾。
至于為什么李華會知道太后有氣血不足睡眠不好的毛病?笑話了,幾乎所有成年人都能跟這八個字扯上關系,何況是如此年輕就得垂簾聽政陪著六七歲的兒子上朝的太后?
可憐人啊,頭發白了都算萬幸,沒禿就偷著樂吧。
“噗”,樂出聲的是小皇帝,雖然馬上就恢復了正襟危坐的姿勢,臉上的笑容卻沒來得及全收回去。
今天一切都順利,七色鹿進獻儀式整的挺轟動,喜歡吱哇爭辯的朝臣們一致認定七色鹿的出現是天降祥瑞,證明小皇帝就是真命天子,登基乃是萬眾所歸,大齊的未來定然繁榮昌盛。所以,太后的心情也是好得不得了,對兒子噴笑的事兒就不在意了,對說話討喜的紅衣女孩兒也不挑剔,笑吟吟的問道“你的閨名是叫李華吧?多大啦?給哀家送的什么東西?”
就知道你得心動。
李華俏生生跟沐揚并肩站在一處,聲音很歡快的回答“太后娘娘的記性真好,我就不行,自從逃難來到這兒,死里逃生,我就什么事兒都不記得啦,李華這個名字還是自己取的。多大嘛,好像是14歲。送給您的是大黑山里的野核桃,專門帶著徒弟們上山給您裝來的。”
蹲地上撿拾核桃的小宮女們瑟瑟發抖,唯恐這個鄉下丫頭冒犯天顏殃及到她們。
太后身側的賈嬤嬤冷哼一聲“李氏女好生大膽,跟太后竟然敢胡亂稱呼……”
胡亂稱呼?自己一直用的是敬語啊?
沐揚向前挪了半步……
太后卻笑著擺手“無妨,哀家就喜歡小姑娘穿的喜慶說話伶俐,歡歡喜喜的。李華,你跟哀家說說,是發生了什么事兒,讓你什么都不記得的?”
正常人都會納悶兒這件事。
沐揚介紹她時,礙著小寶要保密的關系,也把山神廟那一段繞了過去。
李華退后一步,抱拳拱手,這是她開講故事的節奏……
“那是一個寒冷的日子,冷到了腳底板,我睜開眼睛,看到一口大鍋,和一個磨刀的猥瑣男人……”
得嘞,她自己都沒想到,面見太后跟小皇帝之后,先開講的是自己的經歷。
這個都不需要提前背誦,張口就來,且描繪的活靈活現,更是滿殿轉圈兒手舞足蹈……
反正對太后母子印象挺好的,懿旨上那些夸贊詞是從未得到過的認可呢,就憑人家能慧眼識珠夸咱“美麗大方天資聰穎”,李師父就想“知己之恩涌泉相報”。
她不肯下跪行禮,卻能接受為太后母子講故事,也不惜在講述的時候解放天性裝貓變狗,或許在大齊人眼中,講故事,說書,就跟街頭賣藝耍猴唱戲的差不多地位,但是李華來自現代,一個充分尊重甚至極度恩寵各種演員職業的時代,所以,她沒有心理陰影,還會盡可能多給她的聽眾觀眾些笑聲。
生存不易,就算是眼前大齊朝最尊貴的兩個人,不也是辛苦掙扎的么?小皇帝這么小的年齡就連隨便說笑都不行,脊背挺得跟鋼板似的,每天除了上朝就是學習,還得時刻擔心著皇位不保朝臣不認同百姓會造反,多可憐啊!
所以,山神廟那一段講過后,李華言談間有對太后母子力挽狂瀾及時安置流民保持不生動亂的贊美之情,有些瑕疵別追究,她們孤兒寡母沒經驗,能穩定到這一步就值得稱贊。
所以,這個故事講的,這個馬屁拍的,全體舒舒服服的。
她跳回原地,感覺已經用盡了自己的洪荒之力。
太后聽得歡喜,安排身后的人“去請倆孩子都坐下,上茶,上點心。”
許久沒這樣開懷的笑過了,還沒有負疚感,就當母子兩個是在體察民情。
如果官員們上朝宣讀奏章也這般靈泛就好了!
“多謝太后!太后您不但美麗大方天資聰穎還心地善良心懷百姓,身居高位卻不驕矜,如此平易近人……”
剛得了座位有心多吹捧幾句的李華續不下去了,伸腳踢了沐揚一下。
好歹你是小皇帝的陪讀,肚子里應該多讀了些詞兒吧?
沐揚的屁股剛剛挨到座位上,立刻彈起,接下去“太后賢德,愛民如子,乃萬民之福!”
只能接這么多了,沐家二少爺出了名的文不成武不就,這兩個詞也是被親爹用家法嚇唬著才記住的,就是給他進宮說話準備的。
太后又笑了,能入主中宮,她的容顏自然不丑,但也難得這樣陽光燦爛,尤其是先皇一夜薨斃之后……
“別跟哀家客氣。李華之前受了不少苦,來來,嘗嘗宮里的點心,晚會兒再給哀家講講《西游記》。賈嬤嬤,你去安排,聽完故事叫這兩個好孩子都陪著哀家跟皇帝吃頓飯,多上幾道甜點心,女孩兒愛吃。”
這是真入了太后的眼,雖然還不足以令太后親點李華做皇帝的師父。
想混出個不用下跪的地位來,你還得拿出些真本事!
不過,氣勢如虹的李師父,發現那位賈嬤嬤退下時狠狠剜了自己一眼。
是因為自己不守進宮叩拜的規矩,還是另有他因?